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浙江]2012届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幸福无处不在,在一种biàn   ①   证的关系当中,幸与不幸只是源于我们本身的感觉。大自然自身的美能够带给我们幸福的快感,生活中的qiè  ②   意之美也能给我们带来幸福,这是真正使人心情舒畅的幸福。而不幸有时也会chán ③    绕我们,这是一种痛苦的经历,会给我们自身留下刻骨míng  ④   心的记忆,唯有在此中,我们洞见世事、品察人情,所以,不必在乎自身的不幸,有时这也是一笔财富。
                                    ④            

来源:2012届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这段文字,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将爱带进居所,你将拥有一个   ①   的家;把正义引入城镇,你将驻留在一方  ②   的社区;将敬畏带入谦卑的广厦,你将拥有③   的圣殿。
A.庄严         B.和谐        C.温暖
                                  

来源:2012届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
罗曼·罗兰说:“a累累创伤就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即使在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前进一步。”b悲观的人,往往站在这些障碍面前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用一种无奈与无助的眼神反复地打量着,陷入迷茫之中□c而乐观的人,会把生活中的坎坷当作是磨炼自己的砥石,以一种积极的心态主动地迎上,打磨自己,历练自己。
句b中“□”中应加上的标点是      ,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句b括号内的内容     
句a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将句c画线句改为被动句。

来源:2012届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文名句默写。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了却君王天下事,            ,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自己先忧后乐的拳拳心语的千古名句是:    ___            
请写出古诗词中表现送别之情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             
请写出古诗词中表现思乡之情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              

来源:2012届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
下面是某同学阅读两部名著后写的读书笔记。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读书笔记一】情景摘录
摘录一:A活了九十岁,一辈子没休息过一天,没享受过真正的生活,艰苦的劳作竟实现不了一项伟大的计划。他认为最重要的作品没一件能够完成。命运嘲弄的结果,使A只能完成他所不愿意的绘画。曾经给他带来过希望、自豪和苦恼的伟大作品,有的在他生前已经被毁,如《比萨之战》的图稿,尤里乌斯二世的青铜雕像等,其他的可惜也都流产了,如尤里乌斯二世的陵墓、美迪契家族的教堂等,留下的只是纸上谈兵的构思。
摘录二:日夜盼望的木柴已经近在眼前,但是筑路进度非常缓慢。伤寒每天都要夺去几十只有用的手。有一天,B两腿发软,像喝醉酒似的,摇摇晃晃地走回车站。B已经发烧好几天了,今天热度比哪天都高。B穿着暖和的皮大衣,冻坏的双脚穿上了朱赫来送给他的毡靴,可是这些东西对他也无济于事了。
A、B两个人物分别是______               
【读书笔记二】情节概括
a救朱赫来后被告发抓到城防司令部.          b.到车站的食堂干活受尽压迫
c. 写小说《暴风雨的儿女》                 d.加入骑兵部队,英勇战斗光荣负伤
②上述情节按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abcd B.bacd C.badc D.dcab
来源:2012届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性学习。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这样一个日子的到来,总让我们把目光投向阅读,下面是对浙大宁波理工学院50名大三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请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在记者回收的50份有效问卷中,几乎所有人在第一题“你认为课外阅读必需吗”的答案中,选择了“非常必需”或“必需”,分别占46%和50%,仅有两位同学选择了“不是很必需”。不少同学在“阅读心得或感受”中表示,在完成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课外阅读,能够“拓展知识面”、“丰富内心世界”、“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完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尽管绝大多数大学生内心明白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真正付诸实践的比例并不高。44%的大学生把课余时间用于“玩游戏”,只有40%的大学生把课余时间用于“阅读”,其他的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了“旅游”、“体育运动”、“交友”等。
材料二:调查显示,平均每天课外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的大学生不到半数。52%的 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为1小时—0.5小时。而阅读的时间段以“睡前”为主,占68%。另外,18%的学生会在“上课时”读课外书,14%的学生选择在“早上或中午等其他时段”进行课外阅读。
材料三: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一个现象:碎片化阅读正在校园流行。碎片化阅读,是指读者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譬如,通过微博获取信息的大学生就占调查的八成以上“信息量大、阅读方便、更新速度快”是大学生热衷微博的原因。而时间的碎片化也直接助推了快餐式的浅阅读,即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所谓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
 材料一、二反映出大学生阅读的哪些现象?
针对材料三,请你谈谈碎片化阅读的利弊。
在“世界读书日”活动中,你班将举行以阅读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为此次活动拟一条主题语。

来源:2012届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个人的身材高大,腰板挺直,步伐坚定,高高地昂起头。他那漂亮刚毅的脸上现出对周围人群憎恨的神情。
这是一个在人民反对政府的战争中站在政府一边的人。
他被抓获,现在押去处决。
有什么办法呢!力量并不总在我们一边。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他们的天下。死就死吧,看来只能这样了。”他想,耸耸肩膀,对人群不断的叫嚷报以冷冷的一笑。
“他是警察,今天早晨还向我们开过枪 !”人群嚷道。
 但人群并没有停下来,仍押着他往前走。当他们来到那条横着昨天在军警枪下遇难者尸体的街上时,人群狂怒了。
“不要拖延时间!就在这儿枪毙那无赖,还把他押到哪儿去?”人群嚷道。
被俘的人阴沉着脸,只是把头昂得更高。他憎恨群众似乎超过群众对他的憎恨。
“把所有的人统统打死!打死密探!打死皇帝!打死神父!打死这些坏蛋!打死,立刻打死!”妇女们尖声叫道。
但领头的人决定把他押到广场上去,在那里解决他。
离广场已经不远了,这时从人群后面传来一个孩子的哭叫声。
“爸爸!爸爸!”一个六岁的男孩边哭边叫,推开人群往俘虏那边挤去,“爸爸!他们要把你怎么样?等一等,等一等,把我也带去,带去……..”
孩子旁边的人群停止了叫喊,他们仿佛受到了强大的冲击,人群分开来,让孩子往父亲那边挤去。
“瞧这孩子多可爱啊!”一个女人说。
“你要找谁呀?”另一个女人向男孩俯下身去,问。
“我要爸爸!放我到爸爸那儿去!”男孩尖声回答。
“你几岁啊,孩子?”
“你们想把爸爸怎样?”男孩问。
  “回家去,孩子,回到妈妈那儿去。”一个男人对孩子说。
俘虏已听见孩子的声音,也听见人家对他说的话。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
“他没有母亲!”他对那个叫孩子去找母亲的人说。
男孩在人群里一直往前挤,挤到父亲身边,扑到他身上。
人群一直叫着:“打死他!吊死他!枪毙坏蛋!”
“你干嘛从家里跑出来?”父亲对孩子说。
“他们要拿你怎么样?”孩子问。
  “你这么办。”父亲说。
“什么?”
 “你认识喀秋莎吗?”
  “那个邻居阿姨吗?怎么不认识?”
  “好吧,你先到她那儿去,待在那里。我……我就来。”
 “你不去,我也不去。”男孩说着哭起来。
 “你为什么不去?”
  “他们会打你的。”
“不会,他们不会的,他们就是这样。”
   俘虏放下男孩,走到人群中那个发号施令的人跟前。
 “听我说,”他说,“你们要打死我,不论怎样都行,也不论在什么地方,但就是不要当着他的面。”他指指男孩,“你们放开我两分钟,抓住我的一只手,我就对他说,我跟您一起去溜达溜达,您是我的朋友,这样他就会走了。到那时.…….到那时你们要怎么打死我,就怎么打死我。”
  领头的人同意了。
 然后俘虏又抱起孩子说:“乖孩子,到卡秋莎阿姨那儿去。”
“你呢?”
“你瞧,我同这位朋友一起溜达溜达,我们再溜达一会儿,你先去,我就来。你去吧,乖孩子。”男孩盯住父亲,头一会儿转向这边,一会儿转向那边,接着思索起来。
“去吧,好孩子,我就来。”
 “你一定来吗?”
男孩听从父亲的话。一个女人把他从人群里带出去。
等孩子看不见了,俘虏说:“现在我准备好了,你们打死我吧。”
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完全意想不到和难以理解的事情。
在所有这些一时变得残酷,对人充满仇恨的人身上,同一个神灵觉醒了。一个女人说: “我说,把他放了吧。”
“上帝保佑,”又一个人说,“放了他。”
“放了他,放了他!”人群叫喊起来。
那个骄傲而冷酷的人刚才还在憎恨群众,此刻竟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来。他是个有罪的人,但从人群里跑出去,却没有人拦住他。
请梳理小男孩出现前后人们对这位犯人的态度变化过程。
赏析文中画线句。
“有什么办法呢!力量并不总在我们一边。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他们的天下。死就死吧,看来只能这样了。”他想,耸耸肩膀,对人群不断的叫嚷报以冷冷的一笑。
“那个骄傲而冷酷的人刚才还在憎恨群众,此刻竟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来。”联系上下文,请以男子的口吻,描写其大哭时的心理。
“在所有这些一时变得残酷,对人充满仇恨的人身上,同一个神灵觉醒了”中,“同一个神灵”是什么?“孩子的力量”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来源:2012届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理解。
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永远是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的水蒸气及二氧化碳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
  为了寻求地球水的渊源,人们把目光投向了宇宙。科学家托维利提出的假说:地球上的水是太阳风的杰作。太阳风即太阳刮起的风,但它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根据托维利的计算,从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多达17亿吨的氢,若把这些氢和地球上的氧结合,就可产生153亿亿吨水。
  科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也提出一个新理论:地球上的水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彗星。他在分析卫星图片时发现了一些黑色小斑点,而这些黑斑是高层大气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水云。他认为,小黑斑现象是许多小彗星不断地把水从高层注人大气,形成彗星云团,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状发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这一高度又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1990年,一块冰体从天而降,落在中国江苏省无锡梅村乡。我国专家经潜心研究后认为,此冰块就是来自彗星。弗兰克理论还为一些未解之谜提供了解释。例如可能就是由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地球气候剧变,才使恐龙及其他一些物种灭绝。1998年美国科学家打开了一块来自彗星的陨石,结果竟在里面发现了少量的盐水水泡!不久又发现另一块陨石里布满了奇怪的紫色晶体,这些晶体里竟然有水!
  对于小彗星是否为地球带来过大量降水,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
阅读文章,说说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
请根据上下文给“初生水”下个定义。
结合上下文,指出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作用。
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状发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而这一高度又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解释下列推断是否合理。(A、B两项可任选一项说明)
A.人类有可能利用太阳风获取更多的水。
B.人类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团进行人工降雨。
我选       

来源:2012届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解释下面句中的划线的词。
①其两膝相                   ②右臂支船             
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B.而竖左膝安陵君许寡人
C.左臂挂念珠倚公将鼓
D.若听茶声黄发垂髫并怡自乐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上文具体描写了“船头”和“舟尾”人物各异的情态,其目的是什么?

来源:2012届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又                 ② 管仲            
下列句中划线字用法与“吾其被发衽矣”中“左”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吾妻之我者 B.其一坐于前
C.一狼其中 D.此皆

子贡为什么对管仲是否仁德提出了疑问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结合本文孔子的看法谈谈怎样才是“仁”。

来源:2012届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作
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__ __也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③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来源:2012届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