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云南]2012届云南省红河州高三4月高考模拟统测语文卷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如何激发员工勇于负责的精神,协助把握人生成功的先机?本书中全球500强企业奉为圭臬的理念和价值观,是为你造就优秀员工的第一思想准则和行为指南。
B.敢于挺身而出,为公共利益仗义执言的人士,一定是有廖冰兄所尊奉的“为被害的善良而悲,为害人的邪恶而愤”情怀的人。
C.当孩子们翻山越岭、坐着低劣的校车奔向遥远的学校,他们的父母在城里胼手胝足打拼,祖父母则孤守于空荡荡的村落倚门盼归,靠谁来振兴中国乡村?
D.索马里海域的海盗们装备精良,动辄劫持商船,扣押人质,索要巨额赎金。相形之下,世界其他地方海盗活动的猖獗程度,均无出其右
来源:2012届云南省红河州高三4月高考模拟统测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像我们这些从象牙塔走出来,自认为受过高等教育,所谓“年轻气盛”,观念的差异、自身的经验阅历不足,可能会导致和父辈意见相左。
B.由于未能及时跟进时代的步伐进行技术创新,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经营策略,柯达在数码相机领域未能保持已有优势,并最终走向没落。
C.“南澳Ⅰ号”船载文物发掘工作大概已完成50%左右,有关方面将力争在今年完成沉船所有船载文物的发掘工作。目前详细方案已上报等待审批。
D.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学校长向大学推荐优秀学生的现象很普遍,但在当下中国,把推荐的权力交给校长,谁又能确保他们是否为权钱而动?
来源:2012届云南省红河州高三4月高考模拟统测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从云南红河回到中原黄河,我对人常常要从地理常识讲起:
红河是一条河。             ,流过越南北方,注入南海北部湾;红河也是一个州。北与昆明毗连,南与越南接壤。         ……
①在苍翠的崇山峻岭间盘旋一道赭红色曲线
②如果说中国版图好似闻鸡起舞
③然后冲出河口边境
④云南红土高原淌出的血脉
⑤就在跷起的足尖上踏歌而舞
⑥这个北回归线上的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A.④①③②⑥⑤ 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①②④⑤⑥ D.④③②①⑤⑥
来源:2012届云南省红河州高三4月高考模拟统测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文明中,经学始终是中国学术中最重要的学科门类之一,这是不争的事实。
经学是以儒家经典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最早是“五经”,唐为“九经”,到宋朝增益为“十三经”。经学研究有自己的话语体系,两汉有师法、家法,古文、今文;其后有笺注、正义,读若、读如等等,并且形成了以文字、音韵、训诂为主体,旨在为解经服务的小学,学科边界清晰。众所周知,历代的科举考试,无不以经学为主要科目。1905年,晚清政府废除科举,采用西方教育体制,但在许多学校依然有经学与小学的课程。朱自清撰《经典常谈》,认为对国民进行经典教育依然有必要。
早在两汉,中国学术就萌生了以经、史、子、集四部为大纲的独特的学科体系,这是中国文化自发形成的,反映了本位文化的面貌。到清代修撰《四库全书》,经、史、子、集成为中国传统学术的定式。时至今日,日本有些著名大学的图书馆,依然沿用四部分类法。
经、史、子、集四部,不是并驾齐驱的关系,经学处于主导地位,是领军的学术。儒家经典的主旨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走向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儒家提倡的道德伦理的学说、礼乐兴邦的理念、仁爱义利的思想等,主导了古代中国思想界的发展方向,并且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层面,无论读过书还是没有读过书的中国人,几乎没有不受其影响的。历史上最著名的史家,如司马迁、班固、欧阳修、司马光等,受儒家思想浸润尤深,他们的史著,写谁不写谁,如何褒贬臧否,背后都有儒家的价值体系在左右。历史上的迁客骚人,其作品文风不同,妙趣各异,但大多不脱儒家的人文情怀。可以说,不了解经学,就不能透彻地读懂古代的史著,乃至文学作品。甚至还可以说,不了解经学,就不能真正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
既然经学是自古就独立存在的重要学科,我们就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就应该在学科体系上给它以应有的位置。当年提出“打倒尊孔读经”,取消经学,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如今,那种令人痛心的背景已经不复存在,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为越来越多的民众所认识。在学术层面,北京每五年举办一次纪念孔子诞生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规模盛大,国家最高层领导必接见与会学者。近几年,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凡此皆表明,尊孔,已经不再是问题,上下都认同。读经,社会中近些年累积的共识日益厚重,有些大学将“四书”“五经”作为必修课,就是最好的例证。既然在尊孔与读经的问题上,上下都在回归理性,尊重前贤,在学科体系上恢复经学的学术地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摘编自彭林《经学应该成为独立的学科》)
下列关于“经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学是中国学术中最重要的学科门类之一,它以儒家“五经”“九经”为研究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越来越丰富。
B.经学研究有自己的话语体系,小学是为解经服务的,它以文字、音韵、训诂为主体,学科边界清晰。
C.经学是历代科举考试的主要考查科目,对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起了重要作用,在科举废除后,对学校教育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D.经学自古以来就独立存在,在中国文化自发形成的以经、史、子、集四部为大纲的学科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是领军的学术。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体现了儒家道德理性的要求,是儒家经典的主旨。
B.儒家提倡的道德伦理的学说、礼乐兴邦的理念、仁爱义利的思想等,主导了古代中国思想界的发展方向,并且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层面。
C.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影响十分广泛,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都受到儒家提倡的道德伦理等思想的影响。
D.北京每五年举办一次纪念孔子诞生的国际研讨会,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这些都表明尊孔已成社会共识。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晚清政府废除科举,采用西方教育体制,但在许多学校仍然设置经学与小学的课程,可见对国民进行经典教育依然有必要。
B.不了解经学,就不能读懂古代的史著乃至文学作品,因为历史上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大多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C.当年取消经学,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今天有些大学将“四书”“五经”作为必修课,也是时代发展使然。
D.倡导在学科体系上恢复经学的学术地位,体现了现代人尊重前贤的思想,是对尊孔与读经问题的理性认识。
来源:2012届云南省红河州高三4月高考模拟统测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大 师
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邻村的财主要用汉白玉为去世的母亲雕座真人像,放在园子里,天天看着。
第一次听到消息时,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会落在自己身上。一个石匠能雕刻玉石,应该说身价上了一个台阶。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时,他就是石匠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再也不会雕那些石碑石人石马,摆在自家门前,等人来收购,然后送到墓地,过着清贫的日子。因为那时,他应该是位大师了。
他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先将所有的工具磨了一遍,然后将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只看财主母亲的一幅画像,那画像似乎是女人年轻时候的,看上去很漂亮。石匠将那女人的相貌记在了心里。
当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来到财主家,第一眼看见那块汉白玉的时候,就已经按人体的比例位置,将那块漂亮的汉白玉给划分了,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处,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就是在人像的背后。
石匠构思好了便开始干活。一个月过去,人像完成了。财主来看的时候叫了起来:“你这刻的不是我母亲!”石匠找出财主母亲的画像,对比着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也觉出不像,但他没说,只是拿着画像给财主看。可财主却不看画像,冲着石匠说:“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如果你只能做成跟这幅画一样,那我要你来雕什么?我有这幅画就行了。”说着,财主指着人像的袖口处说:“这是什么?你的名字?这画上有吗?我跟你说,你要雕得不好,这汉白玉的钱你出!”说完扬长而去。
石匠傻了眼,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没赚到钱还要赔钱,要是传出去,在这个行当里就没法混了。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他亲手雕出来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月光洒落在人像上,映衬出汉白玉的洁白。石匠透过月光看见汉白玉发散出一片金光,在那金光里他看见了离世多年的母亲,正满含愁苦却不失慈祥地看着他。石匠,多年没看见母亲了,他想起母亲带给他的温暖,以及在他年少时母亲给他的关爱。这个时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冰冷的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石匠又在雕刻那座人像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完工。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完工。财主派人来看了几次,回去报告说还没有完工。整整十个月,石匠每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刻着,汉白玉是越来越鲜活,而石匠却是日渐消瘦。
十个月后,财主再次看见人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哭起来。跟来的家丁们也一下子肃然起敬,眼前的人像就是他们当年的老夫人。
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绕着人像转了几圈后,轻轻地走到石匠面前说:“你还没刻上你的名字。”
石匠看了看天空,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我的名字?”说完,他停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你能告诉我吗?”
那人一下子弯下了腰,轻声地说:“你的名字叫大师。”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又富有感染力,简单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结尾处石匠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一语双关,耐人寻味。
B.困境中石匠想到自己的母亲,带着对母亲的深情投入到雕刻中去,使一尊冰冷的汉白玉石升华为形神兼备的艺术作品,得到了财主的认可。
C.在雕像上刻工匠的名字是中国人的传统,财主不准石匠在雕像上刻名字,还威胁石匠要他出汉白玉石料钱,体现了财主的蛮不讲理,强横霸道。
D.“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这句话很有深意,表现了关于“艺术真实”的问题,说明财主是懂艺术的,他不满意石匠的作品。

E.本文以“大师”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石匠一开始想当大师,却险些身败名裂,后来不想当大师,甚至忘了自己叫什么名字却反倒成了大师的故事。
小说中写石匠在构思雕像时,还设想了自己的“名字刻在哪里”,并且很具体。这一细节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说塑造石匠这个人物形象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
小说中普通石匠成为大师的经历启示我们成为大师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来源:2012届云南省红河州高三4月高考模拟统测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
张爱玲:在心尖上雕刻
张爱玲作品里面有对女性命远的精妙体察,对世道人心的一语洞穿,加之与生俱来的骨子里的傲与冷,使读者仿佛五脏六腑变换了一个全新格式,如她的《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沉香屑》,但它们似乎有些过于华丽,带有她年轻时代的色彩和底调。
长篇小说《十八春》才是她最好的作品。作品中的顾曼贞,永远穿着暗蓝旗袍,因为她姐姐曼璐蜕变为二流交际花的缘故,她这样的穿着多少有些自卫的意味。然而在沈世均眼里,她却是“纤细而坚强的,笼统的好”。世均回南京的家,曼贞在上海,他在南京的雨夜里想起她,“故乡就变成异乡了”。于是他忍不住一大早下了火车就来厂里,恰在门口遇见她。他急道:“曼贞,我有话对你说。”曼贞看他着急的样子,上下打量他,一连串猜测在她脑里闪过——他订婚了,他家里出了事,他辞职……他却道:“我有好些好些话要对你说。”
张爱玲的笔仿佛是有神灵指使的。事情越是千钧一发,她却越是漫不经意。这种千百年来世间男女所痴心的一桩事,若放在俗家笔下,不知要制造多少哆嗦、琐屑而无聊的语言幻像呢,并且还往往纠结于外围,深入不到内里。而她三言两语,全都着了精要,一下子呈现了事情的真相,直抵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仿佛是在人心尖上雕刻,如此的精妙、确切与传神。这样的工作,真非天才而不能。
《十八春》最要紧的好处还是作品的内在本身,它写出了人的命运由鲜亮变为黯淡之必然之无可奈何的宿命感,整部作品显得练达而老成。美的形式在技术上是可以复制的,它如叶片的暗影。叶子连结了枝蔓,枝蔓连结了枝条,枝条连结了枝干,许多根线条形成一个走势,顺着某一种逻辑秩序,终结于根脉核心。这核心才是真正令人触目惊心的,它必是赤裸的,也是坦率的,藏不住任何的秘密。它是关于一个人心目中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更有对人生世态的观念。它所展现的点滴零碎,都来自这里。如果作家对世界的理解是混乱的,由这个根脉核心抽条出的枝蔓花叶,也必定是繁复混乱、没有秩序的。
张爱玲偏偏让美好而干净的生命轨迹,经历灾难与泥沼。曼贞被姐姐囚禁而被姐夫玷污,生了孩子,却不得不为了孩子再回到灾难与泥沼里——在姐姐死后居然选择嫁给了姐夫。我觉得她对世界的理解是悲观的,也有超现实的成分。她有着伤痛。也有着对世道人心的彻底失望。她为了保存着她的傲慢和尊严,只能选择孤独。
对于张爱玲,人们似乎只觉其雅,而不觉其痛。
一个孩子的天目,必定是因为痛苦才被打开的,这使她看见了世人所不察觉的隐性世界。张爱玲固然有着贵族血统,生活优裕,曾经快乐地在她母亲家的狼皮褥子上滚来滚去,听着客人们演话剧,唱英文歌。岂知后来的生活急转直下,母亲离开,只剩下她和弟弟跟着父亲生话。他们的生活是可以想见的。有钱也不行,不是钱的事。他们的裤腿永远短了一大截。冬天的鞋子进了水,脚肿胀得像一个面包。只是因为她对继母项了嘴,她父亲的耳光便打过来。她只记得她的脸偏向左一边,又偏向右一边。他父亲甚至囚禁她半年,病了也不给医看。没心没肺的孩子或许慢慢把这忘了,偏偏她有的只是灵性,她是靠着灵性生长的,就只有把这苦痛储存了。那些整块吞咽的痛苦慢慢结了痂,内里的变异却只能如腐水一般慢慢地流淌出来,毒素一般渗透在她的生活里。或许那些情节,只是毒素作用的征象。文学情节往往是写作者心理经验开放的瞬间。
那时候她心中的母亲,其实是一个虚幻的存在。母亲,除了是血脉之源,更是安全、温暖、爱之所在。但这些过早地离她远去了。我仿佛看见了她在繁花似锦的表层底下,求助而又无助地,爱又恨着她的生之源。这世间最艰难的悖论,她过早地面对了,也因此生发出对世界的悲剧感。她对心中那个叫做母亲的存在,只是心向往之,而永远地求之不得了。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仿佛是在人心尖上雕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强调张爱玲的作品文笔细腻、精妙、传神,能抓住精要,呈现真相,直抵人的内心深处,是一般文学家难以达到的。
B.文学作品的形式美可以复制,但其内在本身却是由作者对世界的理解、对人生世态的观念决定的,《十八春》所展现的内容支离破碎,这也与张爱玲对世界的理解有关。
C.张爱玲的生活经历了由早期的“雅”到后来的“痛”的急转直下的人生变故,这世间最艰难的悖论使她过早地吞咽了人生的痛苦,也因此形成了她对世界的悲剧感。
D.作者从张爱玲早期的人生经历与其作品的关系这一角度,以张爱玲一系列作品为例,揭示了她所经历的生活变故对其性情和作品的影响。

E.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性格情怀,往往有着作者现实人生的影子,张爱玲成长经历中的无助、苦痛,也自然会反映在她的一些作品中。
作者为什么认为张爱玲最好的作品是《十八春》?请简要分析。
对于张爱玲,作者为什么说“人们似乎只觉其雅,而不觉其痛”,请简要分析。
文中说“一个孩子的天目,必定是因为痛苦才被打开的”,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12届云南省红河州高三4月高考模拟统测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铁铉,邓人,洪武中,由国子生授礼科给事中,调都督府断事。尝谳疑狱,立白。太祖喜,字之曰“鼎石”。
建文初,为山东参政。李景隆之北伐也,铉督饷无乏。景隆兵败白沟河,单骑走德州,城戍皆望风溃。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自临邑趋济南,偕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燕兵攻德州,景隆走依铉。德州陷,燕兵收其储蓄百余万,势益张。遂攻济南,景隆复大败,南奔。铉与庸等乘城守御。燕兵堤水灌城,筑长围,昼夜攻击。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又遣千人出城诈降。燕王大喜,军中皆欢呼。
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别设伏、断桥。既而失约,王未入城板骤下。王惊走,伏发,桥仓卒不可断,王鞭马驰去。愤甚,百计进攻。凡三阅月,卒固守不能下。
当是时,平安统兵二十万,将复德州,以绝燕饷道。燕王惧,解围北归。燕王自起兵以来,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独以得济南,断南北道,即画疆守,金陵不难图。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
帝闻大悦,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铉入谢,赐宴。凡所建白皆采纳。擢山东布政使。寻进兵部尚书。以盛庸代景隆为平燕将军,命铉参其军务。是年冬,庸大败燕王于东昌,斩其大将张玉。燕王奔还北平。
自燕兵犯顺,南北日寻干戈,而王师克捷,未有如东昌者。自是燕兵南下由徐、沛,不敢复道山东。比燕兵渐逼,帝命辽东总兵官杨文将所部十万与铉合,绝燕后。文师至直沽,为燕将宋贵等所败,无一至济南者。四年四月,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
连战至灵璧,平安等师溃被擒。既而庸亦败绩。燕兵渡江,铉屯淮上,兵亦溃。
燕王即皇帝位,执之至。反背坐廷中嫚骂,令其一回顾,终不可,遂磔于市。年三十七。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盛庸、宋参军等誓以死守偕:和……一起
B.南北日干戈寻:挑起
C.凡三月阅:查看
D.铉淮上屯:驻扎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铁铉“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铉督饷无乏                         ②铉以计焚其攻具,间出兵奋击
③又遣千人出城诈降                   ④铉屯淮上,兵亦溃
⑤铉伏壮士城上,候王入,下铁板击之   ⑥铉屯淮上,兵亦溃

A.②③⑤ B.①②⑤ C.①②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于铁铉机智灵敏善决疑狱,太祖朱元璋赐字“鼎石”。建文初年,他被任命为山东参政。
B.大将军李景隆率军北伐时,铁铉负责督运粮饷从无匮乏。李景隆兵败后,各城守军皆望风而溃,铁铉与参军高巍感奋涕泣,从临邑赶到济南,偕盛庸、宋参军等誓死守卫。
C.燕王朱棣连续三月攻打济南,主要是企图攻占济南后,即可割断南北,占有整个中原地区,进而图谋金陵,但是没料到被铁铉挫败,只好兵退北平。
D.朱棣攻济南时,筑堤挡水,引河水灌城。铁铉决定以诈降之计,诱杀朱棣,但可惜计划失败,引发了燕军更加疯狂的攻势。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乘大破景隆之锐,尽力以攻,期于必拔,而竟为铉等所挫。
(2)燕军南缀王师于小河,铉与诸将时有斩获。

来源:2012届云南省红河州高三4月高考模拟统测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小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上片第一句在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上片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下片写景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来源:2012届云南省红河州高三4月高考模拟统测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少焉,          ,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              
(苏轼《赤壁赋》)
予谓菊,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周敦颐《爱莲说》)
夕阳西下几时回?               ,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来源:2012届云南省红河州高三4月高考模拟统测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这则新闻,谈谈你对时下“宫斗剧”“穿越剧”的看法。
2011年年底,广电总局下令将从2012年1月1日起,禁止宫斗戏、涉案剧、穿越剧在上星频道黄金档播出。此令一出,各大卫视立刻闻风而动,从各自选择的开年大戏上就可见一斑——没有了宫斗剧、穿越剧,取而代之的有爱情剧《我的娜塔莎》和《北京爱情故事》、讲述传奇英雄的《樊梨花传奇》和《传奇之王》、谍战剧《悬崖》、古装破案剧《洪武大案》。宫斗剧、穿越剧已基本退出市场。
在我看来,                                                          
                                                                        
                                                                        

来源:2012届云南省红河州高三4月高考模拟统测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请从所给课文中任选两篇,仿照划线的语句续写两句话,与原句构成排比。

庄子《逍遥游》               屈原《离骚》
曹操《短歌行》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痛恨种族歧视的镣铐和枷锁,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自由和正义,渴盼黑人和白人平等友好相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2届云南省红河州高三4月高考模拟统测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能给予你生命,但不能替你生活。
我能教你许多东西,但不能强迫你学习。
我能指导你如何做人,但不能为你所有行为负责。
我能告诉你怎样分辨是非,但不能替你做出选择。
我能教你如何尊重他人,但不能保证你受人尊重。   
我能告诉你真挚的友谊是什么,但不能替你选择朋友。
我能对你谈人生的真谛,但不能替你赢得声誉。
我能告诉你必须为人生确定崇高的目标,但不能替你实现这些目标。
我能告诉你做人的优良品质,但不能确保你能成为善良的人。
我能告诉你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但不能给你永恒的生命。
……
以上是节选自文章《父母的能与不能》的一段话,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想法?请将你的想法写成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来源:2012届云南省红河州高三4月高考模拟统测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