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七校联考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她头上的确长着一对“犄(jǐ)角”——那是盘在头顶两旁的发辫,上面还包着几方头巾,因此她的头显得格外大。 |
B.过去关于在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旗帜(zhì)的幻觉又浮现在我脑际,我想到无数红色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黑色岩璧。 |
C.栗树越长越稠密,膘肥体壮的公牛和大腹便便(pián)的母牛就越多,它们走在陡峭的山坡上简直不知道往哪里迈脚。 |
D.田里芳草青青,农民们把牲畜(chù)赶往草场。不过也都抱怨这样干燥的气候,会使冬季作物欠收的。 |
依次填入下列两组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等你好久了,”这个 的、快乐的女孩子,当她把手放到安德来公爵的肩上时,似乎是用她那含泪的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笑容这么说。
但是娜塔莎猜中她的怀疑, 地打断了她的话。
②谷歌中国退出中国大陆,网络各大论坛上 四起。
鲁迅先生说过, 和恐吓不是战斗。
A.惊惶惊恐漫骂辱骂 | B.惊恐惊惶漫骂辱骂 |
C.惊惶惊恐辱骂漫骂 | D.惊恐惊惶辱骂漫骂 |
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这回前去,必须像一个乞丐,由于饥饿难挡,一息尚存,快要倒毙在门槛上,女主人因此赶忙决定,把最后残剩的咖啡倒给我。 |
B.那老头子昂着光芒四射的秃脑袋,走进巷子里去了。 |
C.在整个旅途中,她一直是直挺挺地背靠着椅子,两手按着膝盖上的一个漆皮剥落的皮包。她脸上露出那种安分守已的人惯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 |
D.我把自己也设想成一个怪物:睁着铜铃大眼盯着它,伸出带爪的十指拨弄它,但是无济于事。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线是由一系列的点组成的;无数的线组成了面;无数的面形成体积;庞大的体积则包括无数体积……不,这些几何学概念绝对不是开始我的故事。
B、朱阿恰好第四枪打在他手下面一点的鸡脖子上,他手中只剩下了一个鸡头。他飞快地把鸡头扔掉,撒腿就跑。
C、梳装完毕后,娜塔莎穿着从下边露出舞鞋的短裙,披着母亲的短宽服,跑到索尼亚面前,看了她一下,然后跑到母亲面前去了。
D、我凝视着浮桥,眺望着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着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着第一阵响声,它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的信号。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海明威早期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50年代后,他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 |
B.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主要有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宁娜》、长篇小说《复活》、自传体小说《在人间》。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
C.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
D.卡夫卡被公认为是西方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笔下描写的多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变形记》通过写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 |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研读文化经典可以从中了解一个民族的特点,学习文化精华,磨砺语言表达。 。有了这个基础,就可以“目极万里,思接千载”。
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历史人物
②铺垫起深沉厚重的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③铸造了中华民族优良的精神传统和独特的民族性格
④而且有助于提高一个中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
⑤它不仅有助于加强其道德修养,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塑造完美人格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山、水,是自然界中的事物,而在我国文化中,它们的组合又常寓含着某种情趣与理趣,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表现了人对山、水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他的思想情趣和精神面貌。又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了世事有时一时陷入困境,经过某种机缘又出现新的转机。请另举一个带“山、水”的熟语(包括成语)或名句,并写出它们所寓含的情趣与理趣。
表现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浣花溪记
(明)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①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
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注]①舁(yú):抬。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溪蔽不时见时:常常 |
B.溪周之周:周围 |
C.犹能择胜胜:美好的地方 |
D.迫暮趣归迫:接近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
B.①流汇而桥者三②吾尝终日而思 |
C.①所见如连环②用之所趋异也 |
D.①出城欲雨,顷之霁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写景,文字简洁,技法富于变化,或描绘其景,或记叙人言,或引录碑刻,散而不乱,动中有静。 |
B.作者不止单纯写景,而且抒写了杜甫当年的处境,并与自己的遭遇相比较,抒发了自己浩荡豁达的胸怀。 |
C.本文末段,假冒斯文的达官贵人附庸风雅、热衷应酬的丑态,受到了作者入骨的嘲讽,也反衬出杜甫精神的伟大。 |
D.作者以清夷简淡之笔,纳浣花溪畔诸景于数百字的短小篇幅,显示出精湛的功力,也可见其峭拔的风格。 |
翻译下面句子
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
②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小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①。
注:①却关:拉开门,开门。
有人说“疑”和“急”用得极好,请你说说妙在何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水乡春景图?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窃 贼
[法] 阿·康帕尼尔
“是的,我是个窃贼。”老头伤心地说,“可我一辈子只偷过一次。那是一次最奇特的扒窃。我偷了一个装满钱的钱包。”
“这没有什么稀奇的。”我打断他道。
“请让我说下去。当我把偷到的钱包打开装进自己的衣兜时,我身上的钱并没有增加一个子儿。”
“那钱包是空的?”
“恰恰相反,里面装满了钞票。”
我走近那老头,又给他斟了一杯葡萄酒。他开始讲述自己的经历:
“当时,我乘火车从斯米纳到苏萨尔去。那是个匪盗经常出没的地区。我坐的是三等车。车厢里除我以外,就只有一个衣衫褴褛、正在酣睡的汉子。他的左脸颊上有一块明显的伤疤。从相貌到衣着,这家伙看起来都像一个罪犯。我想换一个车厢,可是车厢之间没有连通的门,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单独同这个危险的家伙共处三个小时。火车行驶在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荒野,车上的旅客寥寥无几。在这种环境里,要想杀死一个人,然后把尸体从车窗扔下去,简直是小事一桩。
“外面的天渐渐黑了下来。我两眼死死盯住车里的警报器。可是,看来,我打了一会儿盹儿。我刚睁开眼睛便发出一声惊叫。因为陌生的旅伴正弯腰站在我面前,锐利的双眼盯着我,乱蓬蓬的胡须已经触着我的面颊。我吓得一下子蹦起来,想去拉警报器。可是那人抓住我的手臂,哀求似的看着我,说:‘您不用害怕。我正要请求您允许我坐在您身边用您的毯子搭一搭我的身子。我感到很冷。’‘真的吗?’我松了口气,歉疚地挪动了一下子身子,让他坐到我身边。
“‘是的。’那人说,‘我多么喜欢做一个小偷啊!我的整个性格,所受的教育和成长的环境,都注定我特别适合这一职业。可是……我不能去偷。’
“‘是什么阻止你去偷呢?’我好奇地问。
“‘长着这样一副相貌,我怎么能够去偷呢?无论我走到啊里,大家都提防着我,要是碰巧附近有人的东西正好被偷了,第一个被怀疑的对象就是我。’
“我瞅着他那张窃贼一样的面孔,脑海里闪出了一个鬼主意:我要是试一试把这个总不走运的窃贼的钱包偷过来,那将是一个多么精彩的恶作剧啊!眼疾手快,不动声色,上帝保佑!几分钟后,窃贼那鼓鼓的钱包就被放进了我右边衣袋。火车停下后,我的旅伴竟免了我再劳神去换车厢。他站起来对我说:
“‘我到家了。谢谢您,祝您旅行愉快!’
“我等他下了车,急忙从衣兜里掏出偷来的钱包。一见那钱包,我顿时目瞪口呆:手里拿的正是我自己的钱包。那家伙趁我听他诉苦的当儿,神不知鬼不觉地把我的钱包偷走了。幸好趁他不注意时,我又把它偷了回来。
“这是我一辈子唯一的偷窃行为。钱包偷到手了,可我的钱并没有因此而增加一分。你看见了吧,我并没有骗你。”
老头的故事刚讲完,我就急忙站起来,大方地付过酒钱,转身走了。我这样做,完全是有原因的:在他向我讲述自己偷窃经历时,我用我那训练有素的灵巧手指,将他的钱包拈过来装进了自己的衣兜。我急切地想知道那钱包里究竟有多少钱。我相信,老头所说的那种巧遇,这次绝不会重演。我肯定不会从自己的衣兜里掏出自己的钱包来,因为我身上从来不带钱包。拐过一个街角,我把手伸进自己的衣袋。天哪!里面什么也没有!这老家伙太鬼了!他第二次偷回了自己的钱包。
第二次?谁知道他自己偷了自己多少回呢!
小说以“窃贼”为题,有何用意?
试分析划线句场景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
有人说文中的老头并不算是窃贼,因为他只是偷回了自己被偷的钱包。你同意吗 ? 为什么? 请结合老人的形象谈谈你的看法。
这篇小说的结尾很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