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浙江省金华市2010高考科目调研测试卷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这是一出具有思辨色彩的作品,虚实相间,剧情在魔幻与现实之间流动,站在历史的沉淀之中对自我发出诘问。
B.2010年温歌华冬奥会于3月1日闭幕,中国代表团共获5枚金牌。
C.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体现了朱自清心中追求的美好精神境结。
D.要继承、借鉴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就要在广征博采的基础上,廓清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赋于其应有的历史地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现在他虽然改了,但你应该知道,他是万变不离其宗。
B.互联网上激愤的言论不少,但一般来说,如果没有更多媒体的兴风作浪,不会引起对大的关注,过两天也就销声匿迹了。
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要想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和学生必须加强互动。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本和朝鲜的关系想要取得变化和发展,必须通过双方的平等对话,充分表达诚意,释放善意,用耐心积累变化,以努力争取进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别开生面的元宵联谊会,使秦山核电站三期工程的20多名外籍专家歆享了中国的“上元节”的喜庆与祥和。
B.由于三鹿奶粉属于低端品牌,食用者大多是农村婴幼儿,因此,国务院宣布因服用三鹿牌奶粉而患结石病的患儿实行免费治疗。
C.奥运村使用了可再生能源,先进的循环系统和朴素的建筑外观,一旦完全投入使用,奥运村每年的碳排放量可减少8000吨。
D.谁也不能否认,一个人的学习或工作的成绩无论大小都与他的主观努力分不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载人航天是高风险的事业,它要求航天员必须具备办事果断﹑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航天飞行所经历的特殊环境对航天员的生理冲击特别大,不是一般人能忍受的。再者,航天员在太空所处空间狭小,身体活动受到限制,说话也不能随便。说什么,什么时间说,都有限制,所以这种信息交流的限制,也要求航天员能忍受孤独。
分条列举出文段叙述的航天飞行时航天员将会面临的挑战。(每点不超过6个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语境在所给出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有一青年轻视老人。一天,在园林中遇到一位老人,两人边走边谈,见到一丛鲜艳的花,青年说:“青春,就像这花一样①______,______”又看了一眼花丛下的一些落叶,说②_____,_____,_____”
老人说道:“你的比喻也对也不对,如果你是鲜花,我就是果实。……”
年轻人还不服气,“要是没有鲜花,哪来的果实呢?”
老人笑了笑:“是啊,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③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好的标语让人过目难忘,如“司机一滴酒,亲人两行泪”是一则警示司机开车别喝酒的标语,请你说说这条标语好在哪里。(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源远流长的鸣虫文化
许多人也许都有这样的儿时记忆:用几个玻璃瓶精心饲养一些或 自己或大人打着手电筒循声捉来的蟋蟀,有时喂点辣椒,有时喂点南瓜花,甚至喂鸡蛋黄。没事时让它们与朋友们的蟋蟀一决高下,观赏它们力与勇的角逐。当见到自己麾下的“战将”长须飞舞,奋勇拼杀,凯旋得意,其他蟋蟀狼狈逃窜时,便不免感到一丝丝的快意……
《诗经·七月》篇中写道:“五月螽斯动股,六月沙鸡(还是螽斯的一种)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 可见细心的人们很早就已经把螽斯与蟋蟀的活动同季节联系起来。唐朝《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宫中秋兴,妃妾辈皆以小金笼贮蟋蟀,置于枕畔,夜听其声,庶民主家亦效之”。到宋朝时期,斗蟋蟀已经成为一项相当普遍的娱乐活动,当时“家家皆养促织”,“不论老幼男女,皆以引斗为乐”。到了明代,玩赏蟋蟀品种不断增加,进而扩大到螽斯等类群,当时人们用土炕进行批量人工繁殖蟋蟀与螽斯。清代康熙皇帝十分喜欢 螽斯和蟋蟀,在宫中设有专门负责繁殖它们的工匠。晚清以后螽斯和蟋蟀饲养几乎已普及到千家万户,为各阶层人士青睐。
我国饲养蟋蟀的历史早于螽斯,因为它们除了会鸣叫外还会格斗。 斗蟋蟀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民俗活动,是最具东方色彩的我国古文化的一部分。在蟋蟀爱好者眼里,它们的格斗并不亚于古罗马斗兽场的血腥
格斗场面,这些小小的昆虫战斗起来,同样具有经得起创伤,忍得住伤痛,顽强拼搏的精神,那种“英猛之态,甚可观也”的气概,以及胜利者发出的”口瞿口瞿、口瞿口瞿……”的凯旋之音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应该是饲养蟋蟀在我国长兴不衰的原因之一。当然,蟋蟀得宠另一个原因是它也充当了人类的赌博工具。有人专门考证,饲养蟋蟀的记录至少从两三千年前就开始有了,甚至早在新石器时代,甲骨文中的“秋”宇就形似蟋蟀。养斗蟋蟀在唐代就已经开始,而且当时以此为赌博方式的风气盛行。史称“蟋蟀宰相”的南宋宰相贾似道和“蟋蟀皇帝”朱瞻基(明宣宗)更是把这种风气发展到了极点,“赢得”了史学家“玩虫丧国”的骂名。与他们一样昏庸的明朝重臣马士英,同样因为玩虫误国,步了其后尘,被史学家戏称“蟋蟀相公”。 当时的民间也同样如此。景德镇出土的大量“大明宣德年制”蟋蟀盆罐更是足以说明,斗蟋蟀在当时早已风靡全国。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国许多城市相继成立了蟋蟀协会、蟋蟀俱乐部等蟋蟀研究、娱乐性组织,蟋蟀市场在许多城市,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盛况空前,台湾民间也同样保留着这一风俗。“斗蟋”开始登上大雅之堂,天津国际友好城市艺术节,举办了蟋蟀格斗观摩赛。北京亚运会期间,蟋蟀格斗获准在北京龙潭湖庙会举行比赛。美国一电台在它的《看东方》节目中,甚至把中国的“斗蟋”作为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向世界介绍。
(2007年第4期《大自然探索》)
根据原文,下列对螽斯和蟋蟀的介绍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很早就能把螽斯与蟋蟀的活动同季节联系起来。
B.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从宫廷到民间,养蟋蟀已经广泛流行。
C.到宋朝时,斗蟋蟀就已成为一项相当普遍的娱乐活动,南宋宰相贾似道更因其对蟋蟀的嗜爱而赢得“蟋蟀宰相”的称号。
D.明清时期,玩赏蟋蟀的品种不断增加,人工繁殖蟋蟀与螽斯技术已有相当发展。

以下不属于作者认为“饲养蟋蟀在我国长兴不衰”原因的一项是(  )

A.我国饲养蟋蟀的历史悠久,饲养蟋蟀的记录至少从两三千年前就开有了。
B.蟋蟀间的格斗非常具有观赏性,其顽强拼搏的精神令人赞叹。
C.蟋蟀十分擅长鸣叫,尤其是格斗胜利者发出的凯旋之音更具魅力。
D.养斗蟋蟀进行赌博活动的风气很早就开始盛行。

下列对“斗蟋蟀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民俗活动,是最具东方色彩的我国古文化的一部分”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古至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生动地描写养斗蟋蟀的例子。
B.养斗蟋蟀在我国自古以来有着广泛的基础,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名流雅士,喜爱者不乏其人。
C.蟋蟀格斗所表现的顽强拼博的精神,本身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D.今天,我国许多地区还保留着这一风俗,“斗蟋”开始登上大雅之堂。

说说什么是源远流长的鸣虫文化?(3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断爱近涅磐--林清玄
1、有人说过年是“年关”,年纪愈长,愈觉得过年是一个关卡;它仿佛是两岸峭壁,中间只有一条小小的缝,下面则水流湍急,顺着那岁月的河流往前推移,旧的一年就在那湍急的水势中没顶了。
2、每当年节一到,我就会忆起幼年过年的种种情景。几乎在二十岁以前,每到冬至一过,便怀着亢奋的心情期待过年,好像一棵嫩绿的青草等待着开花,然后是放假了,一颗心野到天边去,接着是围炉的温暖,鞭炮的响亮,厚厚的一叠压岁钱,和兄弟们吆喝聚赌的喧哗。然而最快乐的是,眼明明的看见自己长大了一岁,那种心情像眼看着自己是就要出巢的乳燕。
3、过了二十岁以后,过年显著的不同了。会在围炉过后的守夜里,一个人闷闷地饮着烧酒,想起一年来的种种,开始有了人世的挫折,开始面临情感的变异,开始知道了除去快乐,年间还有忧心。有时看到父母赶在除夕前还到处去张罗过年的花用,或者眼看收成不好,农人们还强笑着准备过一个新年,都使我开始知道年也有难过的时候。
4、过了二十五,过了三十,年岁真是连再重的压岁钱也压不住,过年时节恰正是前尘往事却上心头的时节,开始知道了命运,好像命运已经铺设了许多陷阶,我们只是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有许多喜爱的事时机一到必须割舍,有许多痛恨的事也会自然消失,走快走慢都无妨,年还是一个接一个来,生命还是一点一滴的在消失。
5、最难消受的还是,不管我的心情如何,挂在墙上的壁钟总是在除夕夜的十二点猛力地摇着钟摆,敲出清亮或者低沉的十二个响声,那样无情,又那样绝然,每到过年,我总也想起和钟臂角力的事,希望让它向后转,可是办不到,于是我醉酒,然后痛下决心:一定要把一年当两年用,把二十四小时当四十八小时来用。
6、想起去年的过年,我吃过年夜饭,在书房里走来走去,想找一本书看,不知道为什么随手拿起一本佛经,读到了有情生死流转的过程,其中有一段讲到“渴爱”的,竟与过年的心情冥然相合。它说渴爱有三,一是欲爱,是感官享受的渴求;二是有爱,是生与存的渴求;三是无有爱,是不再存在的渴求。我觉得二十岁以前过年是前两者,二十岁以后是第三者。
7、那本佛经里当然也讲到“涅盘”,它不用吉祥,善良、安全、清净、皈依、彼岸、和平、宁静来正面说涅盘,而说了一句“断爱近涅盘”。这是何等的境界,一个人能随时随地断绝自己的渴爱,绝处逢生,涅盘自然就在眼前,旧年换新恐怕也是一种断爱吧。
8、释迦牟尼说法时,曾举了一个譬喻来讲“断爱”,他说:“有人在旅行时遇到一片大水,这边岸上充满危机,水的对岸则安全无险,他想:‘此水甚大,此岸危机重重,彼岸则无险,无船可渡,无桥可行,我不免采集草木枝叶,自做一筏,当得安登彼岸。’于是那人采集草木枝叶做了一只木筏,靠着木筏,他安然抵达对岸,他就想:‘此筏对我大有助益,我不妨将它顶在头上,或负于背上,随我所之。’”
9、举了这个例子以后,释迦牟尼指出这人的行为是错误的,因为他不能断爱,那么他应该如何处置呢?佛陀说:“应该将筏拖到沙滩,或停泊某处,由它浮着,然后继续行程,不问何之。因为筏是用来济渡的,不是用来背负的,世人呀!你们应该明白好的东西尚应舍弃,何况是不好的东西呢?”
10、涅盘真的不远,如果能在年节时候,少一点怀念,少一点忆旧,少一点追悔,少一点婆婆妈妈,那么穿过峭壁、踩过水势,开阔的天空就在眼前了。
、如何理解第二段中画线部分的含义。
作者为何用大量篇幅回忆二十岁以前、二十岁以后过年的心情?
请简要概述作者对“断爱近涅磐”的认识。
第5段“敲出清亮或者低沉的十二个响声”句中“清亮或者低沉”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父中孺,河东平阳人也,以县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侍者卫少儿私通而生去病。中孺吏毕归家,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立为皇后,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既壮大,乃自知父为霍中孺,未及求问,会为票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河东太守郊迎,负弩矢先驱至平阳传舍,遣吏迎霍中孺。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中孺扶服叩头,曰:“老臣得托命将军,此天力也。”去病大为中孺买田宅奴婢而去。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征和二年,卫太子为江充所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皆多过失。是时上年老,宠姬钩弋赵偼伃有男,上心欲以为嗣,命大臣辅之。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后元二年春,上游五柞宫,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明日,武帝崩,太子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遗诏封光为博陆侯。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娶妇生光,因绝不相闻绝:隔绝
B.中孺趋入拜谒趋:奔向
C.任光为郎,稍迁诸曹郎中迁:升迁
D.君未谕前画意邪谕:明白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久之,少儿女弟子夫得幸于武帝
惟弈秋之所听
B.去病以皇后姊子贵幸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上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候以赐光
陈涉乃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D.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既壮大,乃自知父为霍中孺
B.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
C.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
D.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霍光之父霍中孺以县吏的身份替平阳侯家办事,跟侍女卫少儿私通生下了霍去病,后娶妻又生下了霍光,从此就互相不知音讯,霍去病直到长大以后,才了解了自己的身世。
B.霍光之胞兄霍去病身居高位却能恪守孝道。他任票骑将军出击匈奴,路经河东郡,背着弓箭亲自迎接自己的生父霍中孺,又为霍中孺置买了大量的土地、房屋、奴婢。
C.霍光靠了同父异母兄长霍去病的提携,从一个小县吏的儿子平步青云,得到汉武帝亲信,受遗诏,辅少主,权倾一时,威震人主。
D.汉武帝十分欣赏霍光。他让黄门画工画了一幅周公抱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暗示霍光不要辜负自己的一片苦心,担负起辅弼幼主的重任。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
译文:                                                                
(2)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
译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23、荷莜丈人为什么要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
24、从本文来看,孔子是不赞成隐居的,但历史上如陶渊明等隐者却获得了很高的名声。你更认同谁?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苏轼《赤壁赋》)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庄子《逍遥游》)
(4)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5)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
(6)吾闻富贵者送人易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对一句给1分,共6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两个人结伴到山里去露营,晚上睡觉时,一个人问另一个人:“你看到了什么?”另一个人答:“我看到满天星星,深感宇宙的浩瀚,造物主的伟大……那你又看到了什么?”那个先开口的人冷冷地说:“我看到有人把我们的帐篷偷走了。”只顾看星星不顾眼前的人可能会冻死饿死,而完全埋头于现实中没有想像力的人是多么枯燥乏味。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可以选择一个角度一个侧面,写一篇作文。可讲述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真情实感,也可以阐述你的观点。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自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