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11—2012学年安徽省宿州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地理试卷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
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
在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 )
A.出生率 | B.死亡率 | C.自然增长率 | D.生育率 |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模式”图,回答3题
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Ⅰ阶段 |
B.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Ⅱ阶段 |
C.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Ⅲ阶段 |
D.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Ⅱ阶段向Ⅲ阶段的过渡阶段 |
下列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 |
B.每个功能分区只有一种功能 |
C.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是同类经济活动空间聚集的结果 |
D.行政区、文化区是各类城市所共有的功能区 |
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新特点的是( )
A.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
B.定居人口减少 |
C.人口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
D.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
20世纪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是( )
A.从东北部向墨西哥湾沿岸移动 |
B.从乡村向城市移动 |
C.从大西洋沿岸向太平洋沿岸移动 |
D.从南部向西部和北部移动 |
下列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
B.一个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大于该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 |
C.人口合理容量由于难以确定,所以对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没有什么意义 |
D.发达国家由于人口少,不会超过人口合理容量 |
“木桶效应”说法正确的是 ( )
A.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长的桶板 |
B.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短的桶板 |
C.如果桶板代替资源,则长的板决定了人口的容量 |
D.地球上人口的容量决定于人类自身 |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的学者汪士铎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3亿人,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回答9题。
以上材料表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是 (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
B.人口的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
C.科技发展水平 |
D.蕴藏的资源数量 |
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 ( )
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 |
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 |
C.制定科学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 |
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
关于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叙述正确的是( )
A.设计者尽可能地把高一级居民点设在低一级居民点的边缘 |
B.设计者尽可能地把高一级居民点设在低一级居民点的中央 |
C.设计者把居民点设置为四级 |
D.这项设置是根据该地的自然条件来设置的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
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城市工业区不断向市外移动是为了( )
①靠近交通干道
②拓展城市范围
③降低生产成本
④保护城市环境
A.①③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关于城市等级、数目和服务范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广 |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广 |
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广 |
D.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广 |
关于合理协调城市工业用地和生活用地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用地多沿公路、铁路、通航河道等交通便捷区位布置,目的在于方便工人上下班; |
B.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位置,目的在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C.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设置卫生防护带,目的是使居住区环境免受直接污染; |
D.工业区都要建在城市的郊区。 |
有关中心商务区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是有大型商场、购物中心、专业化高级商店等的集中地 |
B.是一个担负商业中心和服务中心双重职能的特殊地区 |
C.昼夜人流和车流川流不息,热闹非凡 |
D.中心商务区的商业活动以货物批发为主 |
以下的人口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某人去美国旅游 |
B.某人去美国讲学 |
C.某人去美国留学 |
D.某人乔迁新居 |
我国城市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城市的人口规模 |
B.城市的经济规模 |
C.城市的用地规模 |
D.城市的地域位置 |
不同级别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关系是( )
A.重叠交错,层层嵌套 |
B.界限分明,彼此相离 |
C.界限分明,偶有交错 |
D.重叠交错,同级嵌套 |
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 )
A.人口素质 | B.人口增长状况 | C.人口数量 | D.人口发展状况 |
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角度,不应该的是( )
A.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
B.加强城市管理 |
C.进行全面规划 |
D.控制经济发展 |
下列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经济因素的是 ( )
A.区域的大规模开发 |
B.洪涝灾害的发生 |
C.严重的水土流失 |
D.恶劣的气候 |
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下列应对措施中正确的是( )
A.住房紧张——盖高层住宅楼,向城市中心发展 |
B.空间布局紊乱——进行城市规划,分散大城市职能 |
C.交通拥挤——建立立交桥,大力发展私人汽车 |
D.环境污染严重——采取行政立法,不发展重工业 |
宿州市地区城市化的最重要标志是( )
A.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
B.城市工业规模扩大 |
C.城市数量增多 |
D.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
关于上海成为我国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
B.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连接长江流域和北京,广州等大城市,铁路网密集。 |
C.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端和太湖流域的下游,地势平坦。 |
D.上海水能资源丰富。 |
该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回答27——29题
1997年至1998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
A.16.7% | B.14.3% | C.0.9% | D.4.7% |
1991至1998年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高 |
B.人口死亡率低 |
C.大量人口迁入 |
D.原有人口基数小 |
该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近期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突出 |
B.城市缺乏经济活力 |
C.社会劳动力不足 |
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 |
随着城市的发展,宿州市农村适龄儿童纷纷进城就学,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拉力因素是( )
A.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
B.就业机会多 |
C.文化设施齐全 |
D.交通便捷 |
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曲线图”,回答:
AB两条城市化进程的曲线代表发达国家是___曲线,代表发展中国家的是___曲线。
从世界城市化进程来看,发展中国家多数处于________阶段,发达国家处于________阶段。
从图中可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__,水平______;______年以后,城市化加速发展。
从图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城市化二十世纪后期,出现了____________现象。发展中国家过快的城市化,可能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环境污染问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表示“城市的付租能力随距离示意图”,每一块土地的用于那一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则A表示________的付租能力;B表示________的付租能力;C表示________的付租能力。
(2)城市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布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结构模式,具有代表性的地域结构有________模式、________模式和________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