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上海]2011-2012学年上海市青浦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语文试卷

默写
老夫聊发少年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
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__________。                       《孔孟论学》
_______________,故克之。                              《曹刿论战》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_,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翁亭记》

来源:2011-2012学年上海市青浦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麾“的意思是___________。“麾下”在这首词中指___________。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连用三个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
B.“八百里”原是牛名,这里语意双关,亦兼指连营之广。
C.连营分炙、沙场点兵、英勇杀敌······词里的英雄正是词人的化身。
D.全词首尾写梦境,中间写实,抒发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来源:2011-2012学年上海市青浦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黄生借书说(节选)
①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②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③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人名)。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
非夫人物而强假焉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连用了三个反问,为的是加强语气,使论更有力。
B.第②段中,通过“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写出了“虑人逼取”的心理。
C.第②段主要是为了论证“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的观点。
D.第③段,“少时”和“通籍后”的经历对比,勉励黄生珍惜年少时光,勤奋学习。
来源:2011-2012学年上海市青浦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投辖留宾
汉哀帝时,遵①为校尉,长安中。遵嗜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辄关门,取客车辖②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去。尝有部刺史奏事,过③遵,值其方饮,刺史大穷,侯遵沾醉④时,突入见遵母,叩头自白当对尚书有期会状,母乃令从后阁出去。遵大率常醉,然事亦不废。                       (选自《汉书·游侠传》有删改)
【注释】遵:①陈遵,西汉杜陵人。②车辖:古代车上的一种零件,插在轴端,以免车轮脱落。③过:访,探望。④沾醉:大醉。
解释上文中的划线词
(1)居(            )            (2)得(           )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碰上他正在喝酒,刺史(却)非常穷困。
B.碰上他正在喝酒,刺史大为困窘。
C.碰上他大方地喝酒,刺史(却)非常穷困。
D.碰上他大方地喝酒,刺史大为困窘。

客“虽有急,终不得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成语“投辖留宾”就源于这个故事,谈谈你对“投辖留宾”的看法。

来源:2011-2012学年上海市青浦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呼唤纯文学阅读
(1)在欧洲旅行,每每看到火车里,乘客埋头在轻浅流动的阳光下阅读,都让人感叹真是一道风景。阅读让个人的视阈更加宽广,让社会更有文化韵味,让民族更具文化素养。这样的阅读,往往带来超越功利的精神愉悦。
  (2)纯文学阅读就是这样带有精神愉悦的阅读。
  (3)最近我在读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小说让我沉浸在人的性格与命运、历史与现实的纠结中,好像每个人物都有阅读者自己的影子,让人迷茫又敬畏。感谢“茅奖”,使我在当今海量出版物中能知道这本书,并选来阅读。
  (4)由此,让我思考,随着数字化出版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学阅读的优势与空间究竟在哪里。与电子图书相比,纸质图书信息传播的功能渐次弱化,传统图书的优势将是“深度阅读”:纸张、个性化的印刷,让书带有作者、出版者、读者的气息,犹如我读刘震云,字里行间人物的孤独与悲凉,犹如深秋碧空里传来的隐约鸽哨,玉兰淡远的气息、黄栌斑驳的色彩。这样的阅读能够洗涤阅读者的精神。
  (5)传统出版人与其在汹涌而来的数字化出版面前枉自叹息,不如倡导深度阅读,营造能够带来更多现实阅读语境的氛围。如“茅奖”、鲁迅文学奖,它们似乎在为我们筛选阅读精品——而喧嚣的评奖活动沉寂之后,如何引导国民进行纯文学的深入阅读,值得文化部门、作家、出版者思考。
  (6)比如,对获得国家级文学奖的作品,是否能够由政府出版基金扶持出版,能够让国民以低廉的价格买到好书,让热爱阅读的国民受惠,以倡导国民的读书风尚。而出版者,则需要探讨采取高水平的出版手段,以提高纯文学作品的传播。在出版形态上,为适应不同读者的需求,除了通常的出版形式之外,可设计小开本的“口袋书”,方便上班族随身携带;改编设计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版本,从小培养小学生“深阅读”的习惯,感受阅读的愉悦;在出版材质上,可采用轻型纸张,为阅读者“减负”。这些简单的出版创意或许能够让纯文学作品的传播更有味道。
  (7)目前,我国国民少得可怜的年人均购书量中,绝大部分还是为了考试、为了职业、为了理财等实用性的阅读,与精神愉悦相关的纯文学离国民的阅读视野似乎越来越遥远。缺乏优雅愉悦的阅读,我们的精神相对于物质的丰富会显得愈加贫瘠。或许,当阅读成为国民习惯性的精神享受时,国民精神生活才能走向小康。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5日,作者沈伟东)
第(1)段中“功利”的意思,即第(7)段中的_________________。
第(4)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
按照文意,填入第(5)段空格处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

A.与其不如 B.只有才能
C.要么要么 D.虽然但是

本文第(1)(2)段以旅行见闻引出论题并提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第(3)(4)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第(5)(6)段主要论述了_______________;结尾进一步阐明本文的现实意义。
在一次主题班会中,李明准备作“我是如何读书的”主题演讲,他为撰写演讲稿搜集到以下材料,但有一则不合适,帮他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选自《谈读书》朱光潜)
【材料二】现在的阅读率的下降是国民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表面上类似阅读的东西很多,比如上网,看电视,信息很丰富,但是信息不等于思想,资讯不等于学问。
(节选自《中国名人谈读书》贾樟柯)
【材料三】很多人想读得快一点,其实如何读得好更重要。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他们不是看,是反复地读,慢慢地读,读出声音来。朗读能让人沉浸到书里面去,这样一个沉浸的状态会产生一个重要的效果——这就是修炼的效果。
(节选自《读一本书,做一段修行》梁文道)

来源:2011-2012学年上海市青浦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二十六只蝴蝶
(1)在欢快的婚礼进行曲中,一对新人,互相挽着手臂,向餐厅中央的舞台,缓缓走去。新娘是我的同事,我们有节奏地拍着手,给他们祝福。
(2)这是一场普通的婚礼,按照既定的程序,往下进行。司仪请双方的父母,从席位上站起来,接受新人的叩拜。一对中年夫妇微笑地站了起来,他们是新郎的父母。“请新娘的父母亲也站起来,好吗?”司仪又喊了一声。人们将期待的目光,投向主桌。没有人站起来。司仪尴尬地和新娘耳语着什么。
(3)新娘的脸腾红。犹豫了一下,她从司仪手里拿过话筒,说,我的家乡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大山里,我的,我的父、父母因为身体不好,所以,没能来参加我的婚礼……
(4)新娘进我们单位,已经三年多了,从来没有见到过她的家人,也没有听她自己谈起过老家的父母,倒是从其他同事口中,偶尔听到过一点关于她家的事情。她的父亲在她小时候就因病早逝,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母亲,靠在集镇上摆修鞋摊熬日子,苦苦地将她拉扯大。十八岁那年,她考取了大学,这是她们家,也是全村考取的第一名大学生。就在她上大学后不久,却传来了一个让她无比震惊的消息,妈妈要和隔壁修自行车的老王头结婚了。老王头她是认识的,也是一个残疾人,对妈妈和她都很好,这些年给了她们很多照顾。她并不讨厌他,甚至还有一点点喜欢她,可是,让妈妈改嫁给他,这却是她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的。她不明白,妈妈拉扯着她,这么多年都熬下来了,为什么就不能再熬几年,等她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就将妈妈接到城里,一起过好日子?因此,她激烈地反对。一向温顺的母亲,第一次没有答应她的要求,坚决地和老王头生活到了一起。也就是从那天开始,她和母亲彻底决裂。她再也没有喊过她一声妈妈。每学期放假的时候,她不是留在学校勤工俭学,就是回到爷爷奶奶家去。
(5)大家都明白,新娘的父母之所以没来参加婚礼,多半是因为她根本就没打算让他们来。
(6)这时候,新郎忽然从新娘手中拿过话筒。他注视着新娘,转身对大家说,我的岳父母没能来参加我们的婚礼,但他们送来了一件珍贵的礼物,以及他们的祝福。
(7)新娘惊诧地看着新郎。新郎笑笑,接着说,前几天,我一个人开车去你家了。请你原谅,我一直没有告诉你。新郎接着说,我的岳父母最近身体都不太好,经受不了长途奔波,所以,他们无法来参加我们的婚礼了。不过,在我临走前,他们送给了我一件非常非常珍贵的礼物。
(8)有人托着一个竹篓一样的东西,走上舞台。竹篓外面,裹着一层鲜艳的红布。新郎轻轻地打开竹篓上的小门,忽然,从里面飞出一只彩色蝴蝶,在竹篓边盘旋了一圈,扇动着翅膀,向空中飞去。紧接着,又一只蝴蝶,飞了出来。第三只,第四只……
(9)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惊呼声,太美了,太漂亮了!姑娘们尖叫着,几个调皮的小孩子跳起来,试图捉住空中的蝴蝶,蝴蝶振动翅膀,向更高的空中飞去。
(10) 新郎面对着新娘,说,这是我的岳父,一只只从村后的山坡上捉来的,每一只都有着不同的颜色。在我去之前,岳父就已经准备好了这些蝴蝶,一共26只,每一只代表我妻子的一岁。他们没有想到我会回去,所以,他们原准备在我们结婚这天,在家里放飞的。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这是我的岳母告诉我的,我的妻子,她的小名就叫蝴蝶。她是群山里,最美丽的一只蝴蝶。
(11)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以及玻璃酒杯碰撞的声音。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新娘的脸上,挂满泪花。新郎用手绢,帮新娘轻轻擦拭。我还有一个请求,新郎说,我们将蜜月旅行取消掉。新娘不解地看着新郎。新郎继续说,去你家度蜜月,大山里的空气特别好,而且,我想和你一起去看看大山里的蝴蝶。新娘含着眼泪,点点头。
(12)再次爆发热烈的掌声。司仪拿过话筒,请新人叩拜新郎的父母,还有远方新娘的父母……
(13)有人打开酒店的窗户,蝴蝶一只接一只,向窗外飞去。
(选自新浪博客,作者孙道荣)
第(9)段划线句中的错别字是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__。
从全文看,“新娘”在婚礼上的心理状态经历了:喜悦→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过程。
第(4)段在记叙顺序上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1)____________;(2)__________。
婚礼上两次“热烈的掌声”原因各不相同:第(11)段中的“掌声”是因为_________;第(12)段中的“掌声”是因为___________。
本文发表在《南方日报》时,最后一段“有人打开九点的窗户,蝴蝶一只接一只,向窗外飞去”呗编辑删掉了。对于这一段,下列最能代表作者写作意图的一项是:

A.交代蝴蝶的去向,使事件的发展过程更完整。
B.“蝴蝶”也是新娘的名字,这样写是为了赞美新娘。
C.突出蝴蝶在沟通两代人情感中的作用,又与前文和标题相照应。
D.蝴蝶纷飞,象征着美满的婚姻与爱情。

根据本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续写两代人相见的情景。(80个字左右)

来源:2011-2012学年上海市青浦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写作题目:因为有你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来源:2011-2012学年上海市青浦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