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 / 试卷选题

[河南]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卷(解析版)

下列哪组物质是由许多单体连接而成的多聚体

A.纤维素、脱氧核糖核酸 B.蛋白质、核糖核苷酸
C.葡萄糖、核糖核酸 D.氨基酸、糖原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化合物的正确叙述是
A.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时,其特定功能不会发生改变
B.RNA与DNA分子均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前者不能储存遗传信息
C.ATP、脱氧核苷酸、线粒体外膜共有的组成元素是C、H、O、N、P
D.葡萄糖、乳酸、氨基酸依次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基因表达的产物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技术(方法)正确的是

A.制作小生态瓶时,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
B.用标志重捕法研究蝗虫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C.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低的单基因遗传病来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D.通过建立不同体积的琼脂块模型来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交换的关系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绿色植物细胞某细胞器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A、T、C、G、U五种碱基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35%、0、30%、20%、15%,则该细胞器能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A.结合mRNA,合成蛋白质        B.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吸收氧气,进行需氧呼吸         D.吸收并转换光能,完成光合作用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种植物细胞在浓度分别为200m mol·L1和400m mol·L1的小分子物质M溶液中,细胞吸收M的速率都是10m mol·min1。对此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细胞吸收M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D.吸收M物质时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观察工具,下列相关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观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膜时,应适当将视野亮度调暗一点
B.低倍镜转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此时应加大通光孔的进光量
C.若在低倍镜观察的基础上转换高倍物镜需先升高镜筒,以免镜头碰坏装片
D.观察根尖的有丝分裂,在细胞呈正方形的区域容易找到分裂期的细胞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内酶可以在细胞内、外都可以产生,在细胞内外都可以发挥作用
B.多酶片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这种药片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
C.常温常压下,要使过氧化氢溶液迅速放出大量的氧气,应加入新鲜猪肝研磨液
D.胃蛋白酶随食物进入小肠后仍然能将蛋白质水解为多肽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影响酶反应速率(V)因素的研究中,条件控制和预期结果的关系合理的是   

A.有足够的底物,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酶浓度成正比
B.酶浓度恒定,温度、pH等条件适宜且恒定——V与底物浓度成反比
C.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pH适宜的条件下——V与温度成反比
D.酶浓度和底物一定,在温度适宜的条件T——V与pH成正比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ATP变化的正确叙述是

A.在饥饿时,细胞内产生ADP的速率大大超过产生ATP的速率
B.在紧张或愤怒状态下,细胞内产生ATP的速率大大超过产生ADP的速率
C.在剧烈运动中,通过机体神经和体液调节,细胞产生ATP的速率迅速增加
D.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速率下降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某种植物的一个叶肉细胞内的两种生物膜结构及其上发生的生化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具有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的功能,②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甲结构上的反应所需的能量是由乙结构上的反应提供的
C.乙结构上的反应所需的氧气可以由甲结构上的反应提供
D.乙向内折叠形成嵴以增大化学反应的膜面积,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体内氢随化合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图中的水不是自由水
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
C.M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
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植物气孔是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的,其开张度有多种调节机制,其中的一个调节机制如右图,根据以上内容,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CO2浓度过高时,可能会抑制光合速率
B.ABA一定程度上可帮助植物免受SO2的破坏
C.当SO2浓度过高时,植物体内C3化合物的含量上升
D.CO2进出保卫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温室内光照强度(E)与作物光合速率(v)的关系。在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当E<B时,增大光合速率的主要措施是增大CO2浓度
B.当B<E<C时,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C.当E>C时,可采取通风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作用速率
D.如遇连阴天,温室需补光,选用红光或蓝紫光源最有效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丙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都会引起C3化合物含量的下降
B.图乙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但活性较低
C.图甲中a阶段X射线照射可诱发突变,b阶段用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
D.图丁中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cd段着丝点分裂,属于有丝分裂后期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先天愚型的遗传图解,据图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2体内的额外染色体一定来自父方
B.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可能患者2的父亲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差错
C.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1体内的额外染色体一定来自其母亲
D.若发病原因为有丝分裂异常,则额外的染色体是由胚胎发育早期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不分离所致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矿工中有一种常见的职业病——硅肺,其发病原因是肺部吸入硅尘后,吞噬细胞会吞噬硅尘,却不能产生分解硅尘的酶。硅尘进入体内可破坏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导致细胞通透性改变,使肺部细胞死亡,进而肺功能受损。关于此疾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硅尘,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发挥作用
B.硅尘可能破坏溶酶体膜,其内的水解酶释放,破坏细胞通透性
C.硅肺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该疾病的发生,不能说明酶具有专一性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①表示某高等雄性动物肝脏里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结合图②分析下列叙述中不
正确的是

A.图①所示分裂时期处于图②中的BC段
B.此细胞产生AB精子的概率是0
C.图①细胞中含有两个四分体
D.图②中C→D的原因与着丝点的分裂有关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类营养物质氧化时释放能量与耗氧量如下表:

据上表内容不能作出的判断是   

A.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B.耗氧量的多少可能与它们含有元素比例不同有关,
C.体内外蛋白质分解释放能量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分解产物不完全相同
D.同质量时,脂肪贮存能量最多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研究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与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测定不同时间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需将大豆种子一直浸没在水中以保持湿润
B.种子萌发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可能是糖类分解后转化合成的
C.可分别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测定蛋白质与还原糖的含量
D.在此条件下继续培养,幼苗中蛋白质和糖类等有机物的含量将增加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由1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碱基T占2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基因的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参与
B.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G+C)/(A+T)为3∶2
C.该基因转录形成mRNA必须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D.该基因复制3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岭脱氧核苷酸2800个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D、d和T、t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A.DDTT和ddtt杂交,F2中具有双显性性状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是9/16
B.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与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杂交,后代只有一种性状
C.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如果产生有tt的配子类型,则可能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D.后代的表现型数量比接近为1∶1∶1∶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定为DdTt和ddtt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稻非糯性(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的两纯种水稻杂交,让F1自交三代,在自然情况下,对于Y、R基因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逐渐增大、R逐渐增大 B.Y基本不变、R逐渐增大
C.Y基本不变、R基本不变 D.Y逐渐减小、R逐渐减小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正确叙述是
①常染色体遗传病没有交叉遗传和男女发病率一般不均衡的特点
②环境因素对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无影响
③产前对胎儿进行染色体分析是预防21三体综合征的主要措施
④伴X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技术中不能获得抗锈高产小麦新品种的是   

A.诱变育种 B.细胞融合 C.花粉离体培养 D.转基因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基因(A、a)和性染色体基因(ZB、Zb)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如下:
①A不存在,不管B存在与否(aaZZ或aaZW):羽毛颜色表现为白色;
②A存在,B不存在(A_ZbZb或A_ZbW):羽毛颜色表现为灰色;
③A和B同时存在(A_ZBZ或A_ZBW):羽毛颜色表现为黑色。
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黑鸟的基因型有6种,灰鸟的基因型有4种
B.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与杂合的黑雌鸟交配,子代中雄鸟的羽色是黑色,雌鸟的羽色
是灰色
C.两只黑鸟交配,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则母本的基因型为AaZBW,父本的基因型为AaZBZB
D.一只黑雄鸟与一只灰雌鸟交配,子代羽毛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其理论分离比为
1∶2∶1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放射性
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本实验的目的是单独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D.本实验说明了DNA在亲子代之间传递具有连续性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的实质是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
B.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
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
D.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总是不一致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判断是

A.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B.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意味着形成了新物种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果蝇的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现有一个果蝇体细胞,它的每条染色体的DNA双链都被32P标记。如果把该细胞放在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连续分裂,那么将会在第几次细胞分裂中出现:每个细胞的中期和后期都有8条被标记的染色体

A.第1次 B.第2次 C.第3次 D.第4次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6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安德鲁·菲尔和克雷格·梅洛,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现象,这是一个有关控制基因信息流程的关键机制。下列有关R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有的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tRNA和rRNA都是基因表达过程的产物
C.信使RNA上有多少个密码子就有多少个转运RNA与之对应
D.分化后的不同细胞中信使RNA的种类和数量有差异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缓冲物质可以维持细胞外液的pH稳定
C.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D.运动后水分排出较多,此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 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C.ATP的合成和水解 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若对健康幼龄狗分别做如下实验处理,实验结果与实验处理相符合的是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A摘除甲状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
发育加快,新陈代谢加快
B摘除胰腺,注射适量的胰岛素
血糖正常,生命活动正常
C摘除性腺,饲喂适量的雄激素
出现雄性第二性征
D摘除垂体,饲喂适量的生长激素
生长发育正常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T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T细胞)的分工:短期保护的T细胞带有“战士”的蛋白分子标记:长期保护的T细胞则有“记忆”的蛋白分子标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T细胞
B.T细胞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
C.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D.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造成靶细胞裂解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有人进行了CaCl2和赤霉素对某植物种子胚轴生长速率影响的实验(不考虑加入外源物质后对植物自身激素合成的影响),先加入CaCl2溶液,后在A、B、C某点加入赤霉素,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定浓度的CaCl2溶液对胚轴细胞壁的伸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B.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最可能是在图中的C点   
C.B—C段赤霉素促进茎伸长的可能原因是赤霉素消除了CaCl2的影响
D.在A点只有CaCl2液促进胚轴细胞壁的伸展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和分析中,正确的是

A.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要低
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
C.对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一定要采用样方法
D.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的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同一水层取样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生态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研人员对某草原一种野生动物的种群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的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
B.死亡率增加的原因是食物、空间和天敌等因素
C.要合理利用该种动物资源,应将种群密度控制在D点
D.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达到最大环境容纳量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在一所丛林中的房子里,将一只没有交配的雌蛾扣在一个纱罩里,尽管当晚风雨交加还是有40多只雄蛾穿过风雨赶来交尾,第二天,在雌蛾周围洒满樟脑丸和汽油,一点也不影响雄蛾寻找雌蛾的兴趣。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雌蛾能分泌某种物质属于化学信息
B.该实验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C.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D.利用雌蛾分泌的物质扰乱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是—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C.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该装置置于一定的光照条件且温度为20℃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2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绿色植物吸收的光能转化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图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换成等量清水,重复上述实验,20min后,要使水滴维持在X的位置上,针筒的容量__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调节。
(3)与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相比,用上述装置所测得的光合作用速率数值___________(偏高/偏低/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图中的碳酸氢钠溶液换成等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在20℃、无光条件下30min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1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则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是__________mL/h。   
(5)如果在另一相同实验装置中,其他条件不变,只增加光照强度,结果20min后针筒的容量也维持在0.6mL读数处。但若只将温度提升至30℃,20min后针筒容量需要调至0.8mL读数,才能使水滴维持在X的位置上。比较两个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在该植物的叶片上涂上一层凡士林,针筒的读数大幅度变小,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种鸟类体色(基因用A、a表示)、条纹的有无(基因用B、b表示)是由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下表是三组相关杂交试验情况。请分析后回答问题:

(1)根据_____________组杂交试验的结果,可判定这两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组亲本中黄色无纹个体的一个卵原细胞能够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_________。
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含_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第3组杂交试验后代比例为2∶1,请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根据这种判断,若第二组后代中绿色无纹个体自由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第2组杂交试验: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各种组成成分,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紧密联系,形成—个统一的整体,构成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分析A→D和C→E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后者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乙P点时该种群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______。
(5)请根据环境容纳量的概念和保护草原出发,对草原的合理放牧提出建议: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在右图中补充完整,图甲所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模型图。(补充必要的箭头、方框内填写字母)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右图表示棉花的根、芽、茎在不同生长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请回答相关问题:  
 
(1)比较图中三条曲线,能说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棉花幼苗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b,则最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应为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回答),
二者的生长情况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棉农获知脱落酸可以促进叶片脱落的原理后,采收前在棉田喷施了一定量的脱落酸,试图除去棉花叶片便于机械采收,但效果不明显,为探究其原因,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生长素对脱落酸的功能有抑制作用。
实验方案: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处于生殖生长末期的棉花植株,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做下图所示的处理,观察三组植株叶片脱落的先后。

①脱落酸能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②根据科学实验原则,上图中X处应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乙、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预测三组植株的落叶情况,得出实验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成立;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假设不成立。

来源:2012届河南省南阳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