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2012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题复习检测试卷 4

(浙江义乌201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答题。(4分)
  秋日行村路
  [宋]乐雷发
  儿童篱落带斜阳, 豆荚姜芽社肉①香。
  一路稻花谁是主? 红蜻蛉伴绿螳螂。
  【注释】①社肉:祭土地神的肉。
(1)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是千古名句,句中"伴"字用得妙,请写出你的理解。(2分)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来源:2012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题复习检测试卷 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仔细观察右边这幅图,图中所展示的画面是词中的哪一句?(1分)
(2)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 , "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态度是: 。(2分)
(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1分)

来源:2012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题复习检测试卷 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浙江金华2011)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4分)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陶
  澧水①桥西小路斜,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②。
  【注释】①澧(lǐ)水:指唐代的澧州城(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②枳(zhǐ)壳花:枳树的花。
.诗中"犹未"二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这首诗只写村野风光,没有具体写友人和别墅,这样写符合题意吗?为什么?(2分)

来源:2012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题复习检测试卷 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湖南省长沙市)
江城子 密州出猪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韶裘,千骑卷平同。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江城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
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来源:2012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题复习检测试卷 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江苏省盐城市)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小题。(6分)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 ,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4分)

来源:2012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题复习检测试卷 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梅 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②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2分)

来源:2012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题复习检测试卷 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来源:2012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题复习检测试卷 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词鉴赏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1分)
(2)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来源:2012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题复习检测试卷 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歌鉴赏。
  教材上有岑参的一首诗歌《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①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2分)
②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3分)

来源:2012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题复习检测试卷 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诗,回答其后问题。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其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1分)

来源:2012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专题复习检测试卷 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