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福建]2011-2012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天长地久有时尽,                      
(2)袅袅兮秋风,                       
(3)                      ,聊逍遥兮容与。
(4)心非木石岂无感?                     
(5)                ,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6)楼船雪夜瓜洲渡,                     
(7)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8)秦人不暇自哀,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段
项羽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司马迁《项羽之死》节选)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壁:驻守
B.力拔山兮气盖世盖:胜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D.马童面之面:会见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何楚人之多也大王来何操
B.吾为若德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若非吾故人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外面唱起了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拒渡乌江,是因为觉得老天要灭掉自己,且失败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均表现出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3分)
                                                                   
⑵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水上盥手     高启
盥手爱春水,水香手应绿。
沄沄细浪起,杳杳惊鱼伏。
惆怅坐沙边,流花去难掬。
[注]①高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后因友人获罪被诛而连坐腰斩。
一滴水中能见真世界,一首小诗中能见真性情。请简要分析诗人对水的那一份独特情怀。
有人认为:诗中“水香”似是无理,“流花”其实应改为“落花”。你对诗中这两处的写法有何体会。请加以品味并作简要分析。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名著阅读(15分)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1、玛丝洛娃被控于一八八×年一月十七日经过预谋,窃取商人斯梅里科夫现款和戒指一枚,共值二千五百银卢布,谋财害命,以安眠药掺酒灌醉斯梅里科夫,致他死亡。
B.察官卜列维以犯罪的遗传学来判定玛丝洛娃有罪。他认为下层阶级天生是下贱的,下贱的人必会犯罪。玛丝洛娃是妓女,是“最低级的退化的榜样”,犯罪是毫无疑义的。
C.玛丝洛娃上诉被驳回,是因为枢密官斯科沃罗德尼科夫认为聂赫留朵夫出于道德要求决定同卡秋莎结婚的想法,实在可恶之至。最终他以撤销原判理由不足驳回上诉。
D.在流放的政治犯中,玛丝洛娃钦佩所有的新朋友,但最钦佩西蒙松。这个富裕将军家庭出身的年青人,能讲三种外语,却过着最普通的工人生活。

E.农民得到了土地,付的租金比附近一带要低三成,聂赫留朵夫自己从土地上所得的收入几乎减少了一半。他的愿望和计划实现了,农民们也得到了满足。
聂赫留朵夫在第(         )次到监狱探视玛丝洛娃时,请求与之结婚,却遭到了玛丝洛娃的指责。
(2)聂赫留朵夫在(       )里找到了五条准则:对上帝虔诚,不起誓,要忍辱,(       ),勿反抗。
(3)在法庭上,玛丝洛娃最终被判到(         )服役(         )年。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100字左右)
请简述聂赫留朵夫性格发展的三个阶段。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十二》
选段中划线句是什么意思?请简述。
孔子所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的为政思想对我们是否有借鉴作用?请简述理由。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
人类早期的某一个段落,历史学与文学曾经浑然一体。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既是历史事件的记载,又存在强烈的美学特征。历史学与文学的分道扬镳意味着另一个文化阶段的开始。显而易见,历史学更多地负有特殊的责任。从“史官”的设立到修史的慎重严谨,历史学的记载、叙述以及形形色色的褒贬时常与涉及江山社稷的大是大非联系起来。孟子曾经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这是历史叙事不露声色的政治倾向。因此,历史学热衷于注视各种宏大的巨型景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政治风云,外交形势,社会制度,革命运动,诸如此类的显眼事件往往是历史学的注视焦点。多数时候,帝王将相理所当然地充当了历史著作的主要人物。
  相对地说,文学认领的是各种具体的人生故事,现实主义之后的文学明显地转向了底层,转向了普通大众的悲欢离合。文学带来的喜怒哀乐源于日常生活的各种经验、细节,而不是高瞻远瞩的宏论。一首小令或者一篇美文仅仅抒写了些许人生感慨;即使像《红楼梦》、《战争与和平》这种鸿篇巨制,人们读到的仍然是一个个人物的曲折命运,而不是包罗万象的历史全景。为了强烈的戏剧效果,为了逼真的现场气氛,文学甚至享有一个特权:虚构。现今,历史学与文学的分工日益清晰:当前者精确地提供某一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数据或者翔实陈述一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时,文学正在栩栩如生地想象一条街道,一幅肖像,或者一批人物之间的恩怨情仇。
  然而这并不是文学与历史相互分离的证明。相反,“历史”始终是文学围绕的一个中心词。这不仅表现于一批以历史故事为主轴的“演义”小说,不仅表现于迄今盛行的历史小说或者历史戏剧,更为重要的是,“历史”的理解、再现时常成为鉴别文学价值的内在尺度。“诗史”是杜甫赢得的一个崇高赞誉,巴尔扎克自称要做法国历史的书记员,恩格斯在典型人物背后察觉到某种“历史潮流”,并且提出了“美学的”与“历史的”相结合的批评标准……或许,亚里士多德关于诗比历史著作更富于哲学意味的观点已经包含了重要的启示:文学不负责陈述已发生的事情,“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显示的是另一种史识。如果说,历史学擅长居高临下地处理历史,那么,文学考察的是历史与人生的复杂互动。没有完全脱离宏观历史的具体人生,正如没有完全脱离具体人生的宏观历史;但是,文学主要承担这个命题的上半部分:历史如何造就各种不同的人生,同时,每一个体如何在自己的位置上理解和承受来自历史的压力。
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是:(   )

A.文学的特点与历史学的特点的区别 B.历史学的特殊责任
C.文学与史识的关系 D.文学的历史走向

下面对文中引例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孔子《春秋》成书,说明历史真相的力量。
B.引《红楼梦》和《战争与和平》,说明学鸿篇巨制的文学写的仍是日常生活的人生故事。
C.引杜甫得到“诗史”的赞誉,说明文学的成就之一在于历史的再现。
D.引亚里斯多德的观点,说明文学显示的是另一种史识。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
演好自己的偶像剧
——专访方文山
他身上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才华”,另一个是“相貌”。有“粉丝”这样评价他:“横溢的才华吓跑了脸上的帅气。”还有人描述他的长相:“有惊无险,像街头的寻常路人。”最损的莫过于吴宗宪“歹毒”的大嘴:“看看他的词,再看看他的脸,你才明白,原来上帝是多么公平!”他便是方文山,此刻,他坐在我面前,接受我的采访。
记者:你曾以亲身经历为范本写过一本励志书《演好你自己的偶像剧》。之所以有如此感悟,是否因为自己的成长故事充满励志色彩?
方文山:成长对我来说,并非一帆风顺。我出生在台北一个小乡镇的普通家庭,家境不好,很小便开始勤工俭学了。每到寒暑假时我一般都会外出打工,比如送报纸、当餐厅服务员……当时也会觉得苦,但现在回想起来却蛮感激。因为有过那些困顿、不如意和苦难,今天的自己才会懂得惜福。
记者:既然电影和写作是你的理想,为何却写了歌词?
方文山:当年我本想进电影圈发展,但是行业不景气,只好退而求其次写歌词。我想,总有一天,自己会慢慢靠近电影圈的。当时我的工作是安装防盗系统。工作时,我会随身带纸和笔,边工作边想歌词。有时突然想到一句好词,赶紧拿出笔把歌词记下。就这样,一年下来写了一百多首,四处投递出去。最终只有宪哥(吴宗宪)回了我的电话……机会显然眷顾方文山。当吴宗宪幸运地光顾之后,周杰伦又呼啸而来。
记者:周杰伦给你的最初的印象是什么?
方文山:我们同时被宪哥签下词曲经纪约。起初对杰伦的感觉是:这个年轻人有些与众不同,做事酷酷的。接触久了,我发现他的确有资格酷。比如他钢琴弹得的确不错,音乐的确比别人更有创意,一年后,他又签了歌手约,显然是可造之才。
记者:关于你和周杰伦彼此的作用,很多人都在探讨甚至争论不休。你自己认为呢?
方文山:我们是相辅相成的。曲是架构,词是衣服。杰伦的曲天生已经很匀称了,旋律本身已经很动人,即便没有我的词,它一样存在。我只是帮他的旋律加画面,提供故事,让它更有血肉。
记者:有没有想过如果搭档不是周杰伦,而是别的歌手,你的歌词还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吗?
方文山:我想不会。好的作品需要好的曝光平台。杰伦的曲风便是强有力的曝光媒介,这种强强联手的效果便是“1+1=3”。
目前,“粉丝”们为方文山与周杰伦的地位吵得不可开交。一种说法是周杰伦捧红了方文山,另一种说法是方文山成就了周杰伦,更有观点认为:                      
记者:你觉得,你的歌词能在浩若烟海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方文山:风格。创作歌词时,我会故意强调段落与段落不见得有关系,但阅读时依旧有主题。我强调一种整体感觉,这在《爱在西元后》有着很好的体现。
记者:你曾经说过一句话:一个人最大的悲哀是不想当自己。
方文山:几年来,我在圈内看到许多年轻人不想扮演自己,永远羡慕别人,成天幻想当周杰伦、刘德华。与其羡慕别人,耽误自己的人生,不如做好优秀的自己。
在“一切皆有可能”的今天,人人都憧憬着由麻雀变成凤凰。只是,变成凤凰的方文山却一再提醒:先甘心当一只麻雀,潜心演好自己的偶像剧。否则,既错过麻雀的欢愉又无法企及凤凰的荣耀,那岂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内涵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根据文意,补写出文中划线处的句子,语言要形象生动,有一定的文采。
采访需事先针对采访对象拟定采访提纲,根据文意,请你还原出本文的采访提纲。
从吴宗宪到周杰伦,方文山拥有两次令人艳羡的机会。因此很多人把方文山的成功归为幸运,
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点的?(5分)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语言文字运用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B.这部号称投资上亿元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瑜,它的布景和服装仍深受观众好评。
C.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挽救濒临崩溃的股市成了各国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各国政府纷纷采取降息、注资等措施进行救市。
D.法国大昆虫学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填入下列横线处,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    )
如果一个人有了“知识”这样一个概念,并且认识了自己知识贫乏的现状,他就可能去寻求、靠近知识。                                                        
①在他自以为是在“前进”的时候,走着倒退的路
②我就产生了求学的强烈愿望
③我又产生了分辨好坏,选择好书的愿望
④相反,如果他认为自己什么都懂,他就会远离知识
⑤当我明白了自己读书非常少的时候
⑥当我知道了世界上书籍数目如何庞大的时候

A.④①⑥②⑤③ B.④⑤⑥③②① C.④①⑤②⑥③ D.⑥③⑤②④①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错 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要求:①记叙文或议论文。②立意自定。③字数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来源:2011-2012学年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