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2012届辽宁省沈阳四校协作体高三12月月考生物试卷
下列是表示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框图①内都是原核生物,都是异养型 |
B.框图②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原核生物 |
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
D.框图④内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
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
A. n-m B. n-2m C. n+m D. n+2m
在“细胞学说”最初创立时,关于其主要内容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 |
C.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
D.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 |
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有多种功能。下图的模型主要表明了细胞膜的何种功能( )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 |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
C.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 D.促进物质的运输 |
如右图为关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b、c分别是指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 |
B.图中m是指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
C.图中p是指线粒体的内膜 |
D.图中的f和h分别是指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 |
下列有关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泌蛋白的分泌需要能量但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 |
B.小分子物质都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的] |
C.蛋白质等较大的分子只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
D.当植物细胞液浓度高于细胞外液浓度时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
图中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 |
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 |
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则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能够说明( )
①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 ②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③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④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如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过程,图中a、b为光合作用的原料,①~④表示相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两种物质依次表示水和二氧化碳 |
B.①②场所分别为叶绿体和线粒体 |
C.③过程包括二氧化碳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
D.④过程产生的[H]全部来自葡萄糖 |
下图表示洋葱根尖某细胞不同时期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的含量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最可能是根尖成熟区细胞 |
B.染色体和染色质发生形态转变的时期是a和e |
C.c时期的细胞中一条染色体(质)上有2个DNA分子 |
D.在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形成4个中心粒 |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分化是稳定的,而且一般是不可逆的,一旦细胞沿一定方向分化,便不会再脱分化到原先的状态 ②细胞分化后,细胞中mRNA不同,tRNA相同 ③分化的结果是赋予不同种类的细胞特异的结构和功能 ④一般不会出现细胞核遗传物质的改变 ⑤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A.②③④⑤ | B.①②④⑤ | C.①②③⑤ | D.①②③④⑤ |
下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阶段示意图,图中甲、乙为两个阶段的细胞,a、b表示发育变化的模式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a过程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②乙细胞不同的基因重组导致b过程产生不同的细胞 ③上皮细胞与甲细胞遗传物质相同,因此它们的细胞内DNA含量是相同的 ④b过程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DNA→RNA→蛋白质
A.①④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③④ |
如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①和② | B.②和④ | C.③和⑤ | D.①和④ |
在科学史上许多科学家分别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取得了重大科技成就,在下列生物领域的发现中,科学家与其使用的技术或方法对应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
|
科学发现 |
科学家 |
科学家的思想或方法 |
A |
基因在染色体上 |
萨顿 |
假说—演绎法 |
B |
遗传的基本规律 |
孟德尔 |
假说—演绎法 |
C |
光合作用中O2的来源 |
卡尔文 |
同位素标记H218O |
D |
DNA是遗传物质 |
艾弗里 |
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
如果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两个DNA分子都用15N标记,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14N的原料,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15N、14N标记的DNA分子的精子所占比例依次为( )
A.100%、0 | B.50%、50% | C.50%、100% | D.100%、100% |
如下图为脉孢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从图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的 |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
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 |
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孢霉,则可能是基因①发生突变 |
在生物体内性状的表达一般遵循DNA→RNA→蛋白质的原则,下面是几种与此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细胞的一生中,通常DNA不变,RNA和蛋白质分子是变化的
B.大多数情况下,DNA→RNA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RNA→蛋白质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
C.在同一个体不同的体细胞中,DNA相同,RNA和蛋白质不同
D.在细胞的一生中,DNA、RNA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是不变的
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成功地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为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世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实验过程免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 ②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是: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③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演绎”过程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 ④检测假设阶段完成的实验是: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
A.①③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② |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
AaBb1AB∶1Ab∶1aB∶1a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9种基因型 4种表现型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 )
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 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
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
C.我国科学家培育的抗虫棉,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
D.育种工作者培育无子西瓜,利用的原理不是基因重组 |
下面是同一种生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与此有关的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中心法则所表示的生命活动内容主要是在图⑤所示的时期所进行的 |
B.基因重组的发生与图①有关,而与图③无直接关系 |
C.图②所示细胞分裂方式,在其间期发生的基因突变传递给下一代的可能性要比图③所示的大得多 |
D.在雄性动物体内,同时具备上述5个图所示细胞分裂时期的器官是睾丸而不是肝脏 |
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M、N、O、p、q五个基因,如下图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 )
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片段缺失 |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片段增加 |
C.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个别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
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进行了人类遗传病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一家族中有的成员患甲种遗传病,有的成员患乙种遗传病。如或图是该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该家庭遗传系谱图,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对该家庭系谱的分析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病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B.Ⅲ8的致病基因中有一个来自Ⅰ1 |
C.甲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D.若Ⅲ8和Ⅲ9婚配,则后代患乙病概率为1/8 |
右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
C.c表示新物种形成 |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的不同组合分别处理幼茎切段。右图为幼茎切段的平均伸长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可说明( )
A.植物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 |
B.植物激素间具有拮抗作用 |
C.植物激素间具有反馈调节作用 |
D.植物激素间具有连锁调节作用 |
下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
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
D.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 |
科学家成功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②④ | B.②③ | C.②③④ | D.③④ |
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引起下丘脑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B.b引起下丘脑分泌②抗利尿激素 |
C.c引起下丘脑分泌③胰高血糖素 |
D.d引起下丘脑产生④电位变化 |
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c为下丘脑,b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 |
B.某种b的分泌物与a的某种分泌物在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 |
C.a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
D.c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 |
右图表示A、B两妇女在1到5月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成立的是( )
A.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疫苗,妇女B没有
B.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
C.妇女A免疫系统可以清除病毒并能长期产生保护作用
D.人乳头瘤状病毒疫苗刺激机体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
右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 B.只有②③④[ |
C.只有①③⑤ | D.①②③④⑤ |
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个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进行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向2 mL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CuSO4溶液后,摇匀,再注入4滴NaOH溶液,摇匀,溶液呈紫色 |
B.只有脂肪的检测需要使用显微镜 |
C.检测还原糖、蛋白质所用试剂成分相同,但是溶液浓度、使用比例和方法不同 |
D.三个实验的显色反应均不相同 |
某同学用 30 %的蔗糖溶液来处理生物细胞,在操作步骤都正确的情况下,细胞没有出现质壁分离现象。对此合理的解释可能是 ( )
①实验材料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②实验材料是动物细胞 ③实验材料是死细胞 ④实验材料是去除了细胞壁的植物细胞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
①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 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乙醇提取 ③分次加入少量无水乙醇提取 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中华大蟾蜍,不仅是农作物、牧草和森林害虫的天敌,而且是动物药——蟾酥的药源。如下图为中华大蟾蜍细胞分裂部分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中华大蟾蜍的睾丸作材料制作装片,在显微镜下有可能观察到图中三种物像 |
B.甲细胞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最终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XCXC |
C.丙细胞中,A和a基因在两条同源染色体上 |
D.若雌性中华大蟾蜍患有线粒体DNA缺陷引起的疾病,与正常雄性个体交配,后代中患病几率几乎为0 |
通过对胎儿或新生儿的体细胞组织切片观察,难以发现的遗传病是( )
A.苯丙酮尿症携带者 | B.21三体综合征 |
C.猫叫综合征 |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
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角度(α)。图1为实验示意图。图2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
A.a | B.b | C.c | D.d |
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光合作用受到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其中,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过程:二氧化碳浓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过程。
(2)甲图表示在二氧化碳充足的条件下,某植物光合速度与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关系。
①在温度为10 ℃,光照强度大于________千勒克斯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当温度为30 ℃,光照强度小于L3千勒克斯时,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
②根据甲图,在乙图的坐标上标出光照强度为L2千勒克斯,温度分别为10 ℃、20 ℃和30 ℃时的光合速率。
(3)丙图表示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的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与CO2浓度的关系。若适当增大光照强度,则a点和b点如何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忽略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将温度从20℃变成10℃,则a点和b点又如何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丁图回答①、②、③三个小问题:
①强光下上述三种植物固定CO2能力最强的植物是________。
②乙植物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是________(a、b、c、d)。
③当光照强度从a到b时,________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的最快。
根据要求回答基因与染色体、遗传规律、伴性遗传等方面的问题:
(1)某试验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有28条染色体,雌雄异体。下图是科学家对其一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测序结果,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黑毛与长毛两个基因是否为等位基因?__________。
②欲测定该试验动物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应测定________条染色体中的DNA分子。
(2)假设该试验动物鼻的高矮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为高鼻,Bb为中鼻,bb为矮鼻。长耳与短耳受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C、c表示),只要有一个C基因就表现为长耳。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有高鼻短耳与矮鼻长耳两个纯种品系杂交产生F1,F1自交得F2。则F2的表现型有________种,其中高鼻长耳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占F2的比例为________。
(3)若该试验动物黑毛与白毛由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1与a1,A2与a2)控制,且含显性基因越多颜色越深。现有黑毛与白毛两个纯系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出现了黑毛、黑灰毛、灰毛、灰白毛、白毛五个品系。F2中,五个品系的个体比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试验动物属于XY型性别决定。D、d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是隐性可致死基因(导致隐性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Xd的配子有活性)。能否选择出雌雄个体杂交。使后代只有雌性?________。请根据亲代和子代基因型情况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有关联系。请分析说明:
(1)①表示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⑦表示的结构名称是________。
(2)图中有分泌激素功能的结构是________和________及A结构中的下丘脑。
(3)当激素增多时,③和④都将减少,这种作用叫做__________________。
(4)若上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体温调节中枢是________。
(5)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________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