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12届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模块考试语文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遒劲/劲敌擂鼓/打擂台巷道/大街小巷 |
B.颤动/颤栗露天/露马脚徘徊/低徊唏嘘 |
C.奔赴/投奔什物/什刹海量具/无法估量 |
D.熨斗/熨帖炽热/白炽灯蛮横/横征暴敛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震撼耍笔杆金碧辉煌两全其美 |
B.辨证爆发户冥思苦想悲欢离合 |
C.翱翔摄像机直截了当遗笑大方 |
D.慈详电饭煲鞭辟入里概莫能外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 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 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 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A.而且领略息息相通 | B.而且领受休戚与共 |
C.而领受休戚与共 | D.而领略息息相通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楼市步入调整期后,放松“一套房贷”政策的呼声不绝如缕,但银行界普遍担心, 房价正在下降,房贷风险高,不敢轻易改变政策。 |
B.这起发生在辽宁省葫芦岛市的行政复议案,一波三折,扑朔迷离,不仅把当事人 折腾得筋疲力尽,而且折射出依法行政的尴尬与艰难。 |
C.当奥运会开幕式上那铿锵有力、整齐划一的鼓声响起时,一向沉稳的父亲拍案而 起,兴奋得叫起来。 |
D.民间流传着五花八门的“养颜秘方”,其中吃燕窝或许算得上是众望所归的一种。 |
其实,吃燕窝只能换取一点心理安慰而已。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据报道,中国国产第四代战斗机“歼20”昨日首飞成功,国防部外事办副主任在国防部新闻吹风会上表示,这是正常的工作安排,在时间选择上与盖茨访华无关。 |
B.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代表团带来的歌剧《伊戈尔王》将成为中国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揭幕剧目,同时还将带来三部经典芭蕾舞剧,连续上演十一天。 |
C.省政府决定今年拨付5000万元资金,重点扶持蔬菜种植基地的大棚建设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冷库建设为主轴,使蔬菜供应“淡季不淡,旺季不烂”。 |
D.该记者没有按照报社领导的要求,如实报道地方政府治理污染不力、影响群众生活质量的问题,受到了停职处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6分,每小题2分)
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只是一种看法。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利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间的互相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相,心理活动偏重直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物都混然无别,善恶、真伪、美丑就漫无意义。
就“用”字的狭义说,美是最没有用处的。科学家的目的虽只在辨别真伪,他所得的结果却可效用于人类社会。美的事物如诗文、图画、雕刻、音乐等等都是寒不可以为衣,饥不可以为食的。从实用的观点看,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然则我们又何必来讲美呢?人性本来是多方的,需要也是多方的。真善美三者具备才可以算是完全的人。人性中本有饮食欲,渴而无所饮,饥而无所食,固然是一种缺乏;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没有科学的活动,本有美的嗜好而没有美感的活动,也未始不是一种缺乏。真和美的需要也是人生中的一种饥渴——精神上的饥渴。疾病衰老的身体才没有口腹的饥渴。同理,你遇到一个没有精神上的饥渴的人或民族,你可以断定他的心灵已到了疾病衰老的状态。
人所以异于其他动物的就是于饮食男女之外还有更高尚的企求,美就是其中之一。是壶就可以贮茶,何必又求它形式、花样、颜色都要好看呢?吃饱了饭就可以睡觉,何必又呕心血去做诗、画画、奏乐呢?“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活动愈自由生命也就愈有意义。人的实用的活动全是有所为而为,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人的美感的活动全是无所为而为,是环境不需要他活动而他自己愿意去活动的。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奴隶;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这是单就人说,就物说呢,在实用的和科学的世界中,事物都借着和其他事物发生关系而得到意义,到了孤立绝缘时就没有意义;但是在美感世界中它却能孤立绝缘,却能在本身现出价值。照这样看,我们可以说,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
许多轰轰烈烈的英雄和美人都过去了,许多轰轰烈烈的成功和失败也都过去了,只有艺术作品真正是不朽的。数千年前的《采采卷耳》和《孔雀东南飞》的作者还能在我们心里点燃很强烈的火焰,虽然在当时他们不过是大皇帝脚下的不知名的小百姓。秦始皇并吞六国,统一车书;曹孟德带八十万人马下江东,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这些惊心动魄的成败对于你有什么意义?对于我有什么意义?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气魄。这几段墙在,这几句诗在,他们对于人永远是亲切的。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们所以还能认识出来这漆黑的天空者,全赖思想家和艺术家所散布的几点星光。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
下列关于“美”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对同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是人们同时拥有的许多种看法中的一种。 |
B.美并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因为离开人的感知,所有事物都混然无别。 |
C.美的事物对人类社会是无用的,许多艺术家都是太不切实用的人物。 |
D.在审美活动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美是人的各种欲求中更高尚的企求。 |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实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美感的态度其最高目的分别是“善”“真”和“美”。 |
B.人的美感的活动有些是无所为而为,美感的活动有时是受环境需要限制的。 |
C.美的需要是人的精神上饥渴,没有这样饥渴的人或民族是不正常的。 |
D.美是事物的最有价值的一面,是因为在美感世界中事物能孤立靠本身现出价值。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人的许多方面的需要和其他动物是相同的,但美是人异于其他动物的所特有的企求。 |
B.人的生命的意义,与人的活动的自由程度密切相关。“生命”是与“活动”同义的。 |
C.历史上成功和失败虽会过去,但它们会与同时优秀的艺术作品不朽,永远是亲切的。 |
D.《孔雀东南飞》这样的艺术作品是真正不朽的,它们完全可以靠本身现出美的价值。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8分,每小题2分)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领南郡太守。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侯,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选精兵,昼夜兼道阴:暗地里 |
B.大军卒至,一举便定卒:通“猝”,突然 |
C.闻数有笺谏璋数:多次 |
D.统复故位,初不顾谢谢:推辞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又喜将军之去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C.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
D.于涪大会,置酒作乐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下列各句,都能表现庞统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性好人伦,勤于长养 ②今因此会,便可执之
③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④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⑤阴选精兵,昼夜兼道 ⑥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统年少时老实憨钝,20岁时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最好的,从此他渐渐出了名。 |
B.庞统足智多谋,在攻取益州的策略上,早就成竹在胸,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由其选择。 |
C.杨怀、高沛是刘璋的著名将领,倚仗自己兵强马壮,又占据着重要关隘,曾多次劝谏刘璋攻打荆州。 |
D.庞统大度耿直,面对刘备做得不对的事情,他能直言不讳地指出来,事后仍然坚持原则,不向刘备道歉。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
(2)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官舍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①。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② 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远的地方。
请赏析颈联中“拂”字和“侵”字的妙处。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
(1)吾所以为此者, _____ 。(《廉颇与蔺相如列传》
桃李不言,______________。(《李将军列传》)
(2) , ,卷起千堆雪。
(3)元嘉草草, , 。
(4) _____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_____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在下面句子的横线处,另选两个人物,并化用其作品(不必完全引用),补写两个句子,做到内容连贯,句式一致。
是中国人,就有权利向上帝要一座山。杜甫需要一座泰山,让他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 ;
, ;毛泽东需要一座井冈山,让他胸有“凌云志”,夺取建立新中国的胜利。
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前后内容、句式相应。
雨有一种神奇,它能弥漫成一种情调,浸润成一种氛围,镌刻成一种记忆。当然,有时也能瓢泼成一种灾难。
有一种魔力, , , 。当然,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那些生命里干涩的香
李丹崖
常常想起炒面的味道。我所说的此炒面,非彼炒面条,而是炒面和成的糊。是把面粉放在擦干的地锅里,以小火炒至泛黄,盛出来,然后放上糖,用沸腾的开水冲泡,使劲搅拌,炒面的甜香就飘满整个屋子了。我曾一度好奇,这样的面为什么能这样香?后来,老人们告诉我,这样的面被榨干了水分,剩余的都是糖分了,能不香吗?现在想想,小时候,缺少零食的我们,能吃上一份“干香干香”的炒面,就很不错了。
我喜欢贴近一根稻草闻它的香味,因为,它的躯干内潜藏着一股成熟的气息,有一种干涩的香。这种香,一度让我想起一个历经磨难的人的隐忍和刚毅,以及穿越苦难后灵魂的丰腴馨香。
我还喜欢闻面粉新磨出来后,留下的麸皮的香。在农村,麸皮是被当成草料喂牲口的,小时候,我去给牲口撒草料的时候,总喜欢抓起一把麸皮放在鼻孔前,狠狠地闻上一阵,有时候,用力过猛,直闻到满鼻孔都是,那种呛人的味道啊,尽管满眼是泪,但鼻腔里的颗颗粒粒也是香的。
我一直认为,所有干涩的东西,其间都包含着隐忍的成分。一个不懂得隐忍的人,只会像那些雨天里的青菜,早早地就霉变腐败,而一个懂得隐忍的人,他的心性,就像添加了盐,能脱去一切虚空的水分,留下的全部是精华。
这又多像腌制咸鱼的过程,一条条一生都在水中度过的鱼,只要一离开水,要不了多少时间就会变糟变臭,然而,撒上了盐就不同了,水一见到盐,全都有自知之明地溃逃了,只留下海滩上竹筛子里带着腥香的鱼干,很能撩人胃口。
自然界的塑形术也真奇妙,它喜欢给许多散发香味的食物以干涩的面容,例如核桃、葵花子、板栗、花生等,这些食品坚毅、饱满,多像一个个历经坎坷却没有动摇的心,多像一个个硬汉。
这个世界上,能称得上干涩的人并不多。
你看看那些寺庙里修行的高僧,他们的形体看起来是清瘦的,每每旅游的时候见到他们,我的脑海里总浮现出核桃、开心果等果仁状的东西,这种想法连我自己也觉得很奇怪,可能是很少有得道高僧体态臃肿吧。然而,他们的面容却很丰盈,如同一面湖,接到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春水。这些高僧,洞悉世间的一切事物,所有的纠结在他们这里都变成了一条直线,所有的模糊与混沌到他们这里都变成了无限的清明。我们说,这种人,也是榨干了生命的水分,留住了生命的糖分,有一种从灵魂深处透射出来的干涩的香。
干涩往往穿着很朴素的外衣,甚至是衣衫褴褛。
对于圆滑变通来说,恪守原则是干涩的,但是,这样的恪守却是为了更多人的公平;对于花言巧语来说,诚实是干涩的,但是,没有一个人不渴望别人对自己诚实;对于浪漫的玫瑰来说,一朵野菊是干涩的,但是,谁能说野菊的香比不过脂粉气的玫瑰呢?对于夸夸其谈来说,有一说一是干涩的,但是,现代人多喜欢直奔主题啊!
干涩并不是干瘪。干涩是一种智慧升华后的状态,是生命的结晶。这样一种状态要我们做一个纯粹的人,清醒的人,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一个活色生香的人。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开篇作者之所以写炒面,目的是为了引出下文,为了引出他要写的对象——“干涩的香” |
B.在作者看来,一个懂得隐忍的人,能脱去一切虚空的水分,留取全部的精华,从灵魂深处散发出一种干涩之香。 |
C.作者看到庙里的高僧就会想到核桃、开心果等果仁状的东西,是因为它们都很坚硬、有骨气。 |
D.作者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平凡事物写起,如炒面、稻草等,然后写到高僧,由物及人,由实到虚。 |
文章前三段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为了增强表现力,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分析。
文章的标题是“那些生命里干涩的香”,请你概括文中 “干涩的香”的多层含义,并说说你认为怎样才能有这种“干涩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