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云南]2011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孜然 / 辎重剃度 / 倜傥卓尔不群 / 真知灼见
B.崎岖 / 祛除打盹 / 下蹲自古暨今 / 嫉贤妒能
C.箴言 / 甄别车辆 /咱俩扶老挈幼 / 怯声怯气
D.刍议 / 踌躇飙升 / 鱼鳔罄竹难书 / 钟磬长鸣
来源:2011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沮丧钟灵毓秀故伎重演有则改之,无则加免
B.昭雪满腹经纶和盘托出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C.防碍众志成城秘而不宣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D.纪要勉为其难孺子可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来源:2011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无误的一句是

A.面对这滚滚麦浪、袅袅炊烟,你能想象五十年前这里哀鸿遍野、万人空巷的情形吗?
B.用别别扭扭的形式、弯弯绕绕的文字将本来明明白白的道理“艰深化”,这种学风不足为训。
C.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日期日益迫近,国民党和民进党相互攻讦愈演愈烈,已成掎角之势。
D.作为政府官员,在房价问题上要慎言,不仅不宜随便发表客观上催生房价的“个人看法”,更不允许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唱高调,还应反躬自问:落实客观调控措施,是否已经恪己职守?
来源:2011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A.书商告诉我,如今青少年热销的读物除了教辅书,就数恐怖小说最热销。这番话不禁引起了我对恐怖小说的关注。当我对本土恐怖小说有所了解之后,我想说:该给恐怖小说降降温了。
B.中国石油同时肩负着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在经济快速发展,国内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积极拓展海外油气业务,获取海外资源,已在全球主要能源区域形成五大油气合作区。
C.火箭虽然发射成功了,所有的设备也都启动了,而且运行很正常,还是要严密监视各个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动力系统、卫星隔离系统等,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轻易放过。
D.由于自身特殊情况,美术、体育等特长生在专业上多投入一点时间和精力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是否就可以因此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呢?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来源:2011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
大片的路会不会越走越窄?
尹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
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创造了中国国产电影前无古人,尚无来者的最高票房记录。从那一刻起,“中国式大片”,年复一年,就在媒介的热炒中,在期望与失望的周而复始的循环中,走过了四五年。《十面埋伏》、《无极》、《夜宴》相继粉墨登场,《满城尽带黄金甲》、《墨攻》也接踵而至。中国式大片在国内舆论的普遍性置疑,甚至有些娱乐化的嘲笑中,“坚定地”走着自己的老路。
总结一下这些大片,其基本模式大概可以概括为:古装题材,义侠主题,异恋故事,武打桥段,宏大场面,奇观景致,东方特色,加上以章子怡、巩俐为代表的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众多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明星加盟,还有叶锦添、郎朗等国际知名的华人制作者的组合。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目前这批中国式大片剑指国际市场的典型性配方。
这种配方的形成,当然不是无缘无故的。实际上,2000年李安《卧虎藏龙》在国际电影市场上创造了一个预期之外的奇迹之后,这种配方模式就已经被建构起来了。只不过,这种配方模式变得越来越完整和封闭,以至于逐渐被定型和越来越保守。只要采用这种配方,国际市场就会得到基本保证,甚至影片拍摄尚未完成,就能够以一个“好价钱”成功预售国际市场,而一旦违背这一配方原则,国际发行商都会望而却步。
这样一来,首先,影片都要选择那种容易被不同社会环境的观众所理解的、脱离了具体历史和现实感的人性人情故事。其次,要依赖更多的动作、场面、造型和怪异情感,这样可以减少不同地区观众理解上的差异性。第三,追求场面的宏大、景观的奇异、视听的华丽,为不同观众提供相同的感官刺激。第四,在西化故事中融合东方元素,为西方观众提供陌生的快感,为东方观众提供认同的快感。
这些所谓的艺术特点,是被商业智慧或者说被投资所决定的。大片花钱多,挣钱的欲望就高。这种大片模式是投资方式、制片方式与创作人员共同制约的。投资者具有更大的决定性。影片中的场面、人物、动作,包括演员选择,其实都是为市场而“被迫”选择的结果。在这种钱决定一切的模式中,艺术美学当然要让位于所谓“商业美学”了。不求最好,但求最好卖是大片难以逃避的宿命。
所以,人们看这些所谓的“大片”,除了眼花缭乱、稀奇古怪以外,似乎已经很难记得住里面的故事。传统经典电影所追求的效果,在这些大片中似乎都消失淡化了。所谓大片,其实是一个用金钱堆积起来的奇观化的视听“大拼盘”。大片就是一种张牙舞爪的拼盘化、奇观化的娱乐而已。
这种配方模式已持续了五年,将会使国内和国际市场出现审美疲劳。但是,由于资本天然的保守性,必然导致配方模式的延续,直到有一天,这种实际上不少人已意识到的危机变成了现实,这种大片模式才会出现改变的机会。任何善良的愿望,包括那些最有影响力的导演的愿望,都很难改变电影投资者、发行人对“成功”范例的坚持,最终只有市场才能改变这种模式。
当大片走在一条越来越窄的道路上时,我们有其他导演能够利用更小的投资,走更多样化的电影探索的路线,为未来的新的大片模式提供可能性。只要当我们的其他探索出现任何商机,资本就会像一条嗅觉灵敏的良犬,找到所有可能的美好前途。今天这种大片模式,实际上不也是当年《卧虎藏龙》无意中所开创出来的吗?
(节选自《清华人》2007第4期)
下列对“中国电影典型性配方模式”的理解及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开始构建盛行起来,已经持续了五年的一种“中国式大片”广泛采用的基本模式。
B.影片一旦违背这一配方模式,就没法获得观众的普遍认同,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国际发行商一般都会对此影片望而却步。
C.中国大片只有具备了这种配方模式,如《英雄》、《十面埋伏》等,才可以剑指国际市场,获得国际市场的普遍认同。
D.这一配方,由逐渐定型的基本元素共同构成,并越来越保守,最终只能寄希望于市场方能改变这种模式。

下列选项,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张艺谋执导的《英雄》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高度关注,创造了目前中国国产电影的最高票房记录,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B.近几年,中国式大片尽管赢得了比较高的票房收入,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一直受到了行内舆论的普遍性置疑。
C.当其他导演利用较小的投资,探索出了其他的电影路线,获得了新的商机时,如今的中国大片模式就会迅速改变。
D.即使是最有影响力的导演、最优秀的演员都无法改变电影投资者、电影发行人关于拍摄某部电影的一些观点和做法,只能是一味地服从。

根据原文意思,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英雄》等中国大片虽然都取得了较高的票房收入,但它们只能说是最好卖的作品,还不能都算做是专家眼中的好电影。
B.大片花钱越多,挣钱的欲望就越高,为尽可能地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人们就像配药方一样来配置电影,使之成为了“大拼盘”。
C.本文第四段概括了大片的几个特点,其实大片这样做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艺术的完整性完美性,而是为了市场的覆盖力。
D.中国大片只要再注意老老实实地讲一个好故事,让人们在看大片时能找到过去看经典电影的那种感觉和体验,就可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来源:2011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何武者,寿之骁卒也,故为步卒将,戍霍岳。岳产名荈①,有负其贩者,多强暴民。民不便,必诉于将。武之至也,责其强暴者,尽擒而械之。俟薄围②,将申太守,请杀之。强暴之党惧且死,乃诬诉武于寿守,且曰:“不顺守命,擅生杀于外。”寿之守严悍不可犯,苟闻不便于民,虽剧僚贵吏,皆得辱杀之。至是,闻武罪,如乳虎遇触、怒蝮遭伤,其将害也,可知矣。乃命劲将勇卒囚武至府。武固知理可申,然不夺守严悍,必当受枉刑,乃乐而俟死矣。至则守怒而责武以其过。武善媚对,又肢体魁然,乃投石拔距③之类也,守雅爱是类,翻然释之,黜其职一级。武曰:“吾今日不归地下,真守之赐也。请得以命报。”居未久,寿之指邑曰枞阳,野寇四起,其邑将危。武请于守曰:“此真某毕命之秋也。”守壮之,复其故职,奉命为贰将,领偏师,自间道入枞阳。不意伏盗发于丛翳间,兵尽骇逃,武独斗死。
(皮)日休曰:武之受谤,不当其刑,况其死乎?如非武心者,纵免死,其心不能无愤也,况感分用命哉?呜呼!古之士事上遇谤,当职遭辱,苟其君免之,必以愤报。破家亡国者可胜道哉!春秋弑其君三十六,其中未必不由是而致者也。武一卒也,独有是心。呜呼!今之士事上当职,苟遇谤遭辱无是心者,吾又不知武一卒也。
(唐•皮日休《何武传》)
注: ①荈(chuǎn):晚茶。      ②薄围:文状聚齐。      ③投石拔距:一种练武游戏。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责其强暴者,尽擒而械之械:用镣铐拘禁
B.况感分用命哉分:区别、区分
C.当职遭辱,苟其君免之当:主持、执掌
D.其中未必不由是而致者也致:导致、招致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何武在遭到冤枉时却能“其心无愤”的一组是
①武之至也,责其强暴者,尽擒而械之       ②守怒而责武以其过。武善媚对
③此真某毕命之秋也                       ④守壮之,复其故职
⑤兵尽骇逃,武独斗死。                   ⑥武一卒也,独有是心。

A.③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霍山盛产有名的晚茶。那些贩卖茶叶的人大多强暴、欺侮百姓,何武作为步卒将到任后,责令被欺辱的百姓擒住他们并严惩。
B.何武因受到他人的诬告,被囚禁到州府。太守怒气冲冲地指责何武的过错,何武不仅没申诉,相反还很好地顺着太守的意思应对。
C.面对太守的指责,何武没有冒犯太守的威严;再加上太守和何武都非常喜欢一种练武的游戏,因而何武被无罪释放。
D.何武遭遇诽谤却心无怨愤,反能为对方献出生命,其宽广的胸襟实在异于常人。正出于赞颂何武胸怀的这一目的,皮日休创作了本文。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闻不便于民,虽剧僚贵吏,皆得辱杀之。
(2)武固知理可申,然不夺守严悍,必当受枉刑,乃乐而俟死矣。

来源:2011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词
李益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鹧 鸪 词
李涉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1)两诗都用了“湘江”、“斑竹”、“鹧鸪”等形象,都是表现一种愁苦之情的。这种“愁苦之情”具体说来有何不同?
(2)两诗在表现手法上都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采用了传统手法中的哪一种?请简要说明。

来源:2011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句子或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贾谊《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  _____________ ”,极言秦始皇的功业;韩愈在《师说》中提出“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  _________   ”,抒发了壮志未酬的遗憾;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 ____________”,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
(2)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

来源:2011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月 光 幻 想 曲
耿林莽
月光的美是画不出的。印象派画家莫奈有名作《日出》,而非月出。摄影、电影和电视也不行。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阿炳的《二泉映月》,都是悠悠的传出了月光之情的。但毕竟只能勾起一点想象,终难有置身月光的视觉与触觉的感受。
秦少游《踏莎行》词曰::“雾失楼台,月渡迷津”,一个迷字便摄住了月光的精灵。阳光明丽、开阔,朗然现一派阳刚之气,却不免有些炙热与烦躁。月光就幽深了,遮遮掩掩,影影绰绰,宁静而悠远。进入月光,便被一种恍惚朦胧的境界所迷:这是我平日生活过的世界吗?我还是我吗?在人间,在仙境,还是在通往地狱的忘川或地下隧道行走?
阳光浴人躯体,月光荡人心魄,进入精神深处,引得离却人间烟火,如在梦里游,长久置身于月光之中,人会“异化”为幽灵么?这或与嫦娥有关。与她的孤独、寂寞、忧郁有关,与她的缠绵乡愁织就的悲剧氛围之网有关吧。
人们灵魂深处潜伏着一种梦想,一经被月光点燃,便“里应外合”地着了迷,身不由己,仿佛坐在一条船上,抑或摇篮中,晃荡着,颠簸着,飘飘忽忽,神志迷糊,完全被月光编织的梦境所环绕,所牵引,所左右。我害怕却又迷恋于此。对于月光,只能在想象中追逐,寄期望于一个“如梦的行者”,让他做我的替身,到月光中去飘忽、去历险、去陶醉吧。
月光是清冷的。水的青色,雪的微寒,且有些颤颤的感觉隐约其间,像一角轻纱,一片叶子,或是失血的嘴唇抖动。月光的神秘在于她似静犹动,在于她的孤独和不安,如同手指握不住的一支残烛,一叶信笺在抖索。而当她依附于什么,笼罩着什么,便与她难以分割地构成一种幽暗的黏合,幻化出万千种迷离之境来了。
寻梦者走着,走着,影子孤单,徒步向前。月光在村庄的模糊的屋脊之上,在匍匐的庄稼地里,在井栏边,在场院的草垛,在深深的沟壑里暗暗流动。光与影此起彼伏,在河的波浪间如蛇影穿梭。没有车辆的路边,黑黝黝的大树,一个汉子在伐木,他挥起巨斧,一下,一下,披在身上的黑衣裳滑落在地,露出了壮健的肌肉、多毛的胸脯。月光给他的肤色镀上一层青铜的光辉,阴森而潮湿。
是吴刚么?伐木者的汗珠在月光里幽幽地闪烁。
寻梦者走着,走着,旷野无垠,前边有绵延的山岭逶迤。“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他念这姜夔的诗句,一个“冷”字该是咏月的千古绝唱了。那些山岭全在月光中半隐半现,冷僻而高远,且有一座古塔倾斜,立体的月光从塔顶滑下,似有丝绸碎裂的声音相伴。
寻梦者仰起脸望月,试着攀上几级塔阶。他听见深山里有犬吠月,他听见远处传出了荒鸡的啼鸣。一个平淡无奇的白昼又将来临,皎月如钩,月光在渐渐地消隐。
(选自《快速阅读》2007.10下)
联系1—5段,请概述“画不出”的月光美在哪里? 
本文作者颇有大家手笔,能够“状难写之物如在目前”。月光是难以描摹的,为了让读者有“置身月光的视觉与触觉的感受”,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月光?试举例简析。
作者为什么说“我害怕却又迷恋于此”?
简要概述本文的写作思路,说说作者主要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来源:2011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仿照下面的句子形式,写两句话。
泉的一声叮咚,是一首《山居秋瞑》阅读后,流出的柔美低吟——这便是清幽。
仿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1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则启事,完成下列各题。(6分)
启  事
①我公司应征网页制作人员和平面设计人员各20名。②凡我市21至35周岁,身体健康,大专或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男女青年均可报名。③贵公司地处市中心地带,交通方便,环境优美。④待遇优厚,最低月工资七百元。⑤路途较远的职工公司负责安排食宿。⑥有意者请带身份证到本公司人事科报名,⑦经考试后即可录用。⑧试用期三个月。
诚信网络广告公司
二OO七年八月二十三日
该启事正文部分有几处毛病,请分别按以下要求对正文部分进行修改。
(1)第_____句,因“________”一词运用不当,导致语意不够明确,应将此词改为“_______”。
(2)第_____句,有一词用得不够得体,应将“______” 改为“_______”。
(3)第_____句,不合事理,需要在“______”一词后添加“________”。

来源:2011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对高一年级280名学生进行一次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问卷调查,请你根据如下有关数据统计写出两条结论:

对研究性学习的态度
人数
比例
其中参与研究性学习情况与比例
喜欢或比较喜欢
229
81.8%
有参与经历者占57.6%
无参与经历者占42.4%
不喜欢
51
18.2%
有参与经历者占9.8%
无参与经历者92.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每条30字以内)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1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
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这段话能激起你怎样的感受?唤起你怎样的回忆?引起你怎样的感悟呢?
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一个角度或一个侧面,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来源:2011届云南省昆明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