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物理 / 试卷选题

[上海]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装置常用到物理知识,下述装置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

A.茶壶 B.茶杯 C.注射器 D.密度计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所示物体的某些部位在使用中能够减小压强的是                      (    )



 

 

 
A.注射器的针尖     B.菜刀的刀刃       C.宽宽的书包带     D.图钉的针尖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理学中有各种物理量,下列物理量中可用来鉴别物质的是                 (  )

A.质量 B.密度 C.压力 D.压强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许多物理单位常以科学家的名字命名,以科学家欧姆的名字作单位的物理量是   (  )

A.电压 B.电流 C.电阻 D.电功率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保密室有两道门,只有当两道门都关上时(关上一道门相当于闭合一个电键),值班室内的指示灯才会发光,表明门都关上了。图2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  )

 
A.             B.                 C.             D.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两实心金属块,m=4mV=2V,则甲的密度是乙密度的   (    )

A.0.25倍 B.0.5倍 C.2倍 D.4倍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金属丝电阻大小与材料关系的实验中,正确的做法是                 (    )

A.选用长度不同、粗细相同的镍铬合金丝
B.选用粗细不同、长度相同的镍铬合金丝
C.选用粗细、长度都不同的镍铬合金丝和铝丝
D.选用粗细、长度都相同的镍铬合金丝和铝丝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铝球浸没于某种液体中,放手后,木球悬浮而铝球下沉,静止后它们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A.FF B.FF C.FF D.无法确定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    )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C.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D.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三个实心正方体甲、乙、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ρρρ。若沿水平方向分别在甲、乙、丙三个正方体上部切去一块,使三个正方体的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仍然相等,则切去部分的质量关系为                         (    )

A.△m△m△m B.△m△m△m
C.△m△m△m D.△m△m△m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________伏。家用电器之间是_________连接(选填“并联”或“串联”)。标有“220V 1200W”字样的家用电器正常工作0.5小时,家中电能 表的示数将变化0.6__________(填单位)。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牛奶的密度为1.03×103千克/米3,读作1.03×103__________________,它表示1米3牛奶的质量为_________千克。相同质量的牛奶和水,______的体积大(选填“牛奶”或“水”)。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理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用吸管吸饮料利用的是____________的知识;针尖做得尖锐是为了能产生很大的_________;拦河大坝设计成下宽上窄形状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________知识可以估算出教室空气的质量。(均填写所学物理概念或规律的名称)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所用的一本九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教科书共有34张纸,当它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约为____________帕,压力约为___________牛。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伏,通过它的电流为0.2安,则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______库,电流做功为______焦。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5安时,它的电阻为_____欧。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密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测量时漂浮在被测液体中。如图4所示,用同一支密度计分别测量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则密度计在两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大小F  F,两种液体的密度ρ     ρ。(均选填“>”、“=”或“<”)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电键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压表V1的示数将_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电压表V1示数与电压表V2示数的差值跟电阻R1两端电压的比值        (选填“大于1”、“等于1”或“小于1”)。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体积为2´10-43的铁块浸没在水中,求:
(1)该铁块排开水的体积。
(2)该铁块所受到的浮力。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的阻值为30欧。闭合电键S,电流表A1的示数为0.2安,电流表A2的示数为0.3安。求:
(1)电源电压U
(2)电阻R2的阻值。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华同学用图所示的水桶提了质量为15千克的水,已知桶自身质量为1千克,桶中水深为0.3米,提水时,手的受力面积为1×10-32。求:
(1)水对桶底的压强。
(2)水的体积。



1

 

(3)人手受到的压强。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20欧,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电键S,在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的最大值为0.3安,电压表示数的最大值为2伏。求:
(1)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
(2)定值电阻R1消耗电功率的范围。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中,连接电路时,电键应处于________状态;电流表必须_________连接在被测电路中,电流表的“+”接线柱必须连接在电路中靠近电源__________的一端。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在实验室里测某金属块的密度, 甲小组选用天平、量筒、金属块、细线、烧杯和水,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总的体积。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衡。
C.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D.将金属块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E.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只填字母序号)。
(2)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13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选填“左”或“右”)。
(3)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3乙所示,测出该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___克;量筒量出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该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_____厘米3。金属块的密度ρ=            千克/米3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进行实验,每组只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个液体槽,槽中液体不同。实验时,先在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然后将有橡皮薄膜的一端浸入液体槽中不同深度,图15所示是其中一个小组观察到的现象,另两个小组也同样进行了实验。根据各自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每组同学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提出了自己的猜想。他们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小组继续实验,他们分别在玻璃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如图16所示,使橡皮薄膜在液体的不同深度处都能保持平整,测出此时玻璃管内水的质量,求出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他们认为,依据_____________知识,橡皮薄膜保持平整时,管外液体对橡皮薄膜的压强等于管内水对橡皮膜的压强。各小组交流了有关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
表一甲小组                    表二乙小组                      表三丙小组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帕)
1
0.8×103
0.3
2.4×103
2
0.8×103
0.45
3.6×103
3
0.8×103
0.675
5.4×103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帕)
4
1×103
0.24
2.4×103
5
1×103
0.36
3.6×103
6
1×103
0.54
5.4×103



实验序号
槽中液体
密度
(千克/米3)
深度
(米)
压强
(帕)
7
1.2×103
0.20
2.4×103
8
1.2×103
0.3
3.6×103
9
1.2×103
0.45
5.4×103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或4与5与6,或7与8与9)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深度相同,不同液体内部,液体密度越大,该处液体的压强也越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09—2010年上海徐汇区九年级期末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