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湖北]湖北省新课标2009-2010学年高一下学期单元测试

下表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每炼一吨钢所需原料、燃料的变化资料。读表完成1~2题。

年 份
1800年
1900年
1985年
煤(吨)
4
2
0.75
铁矿石(吨)
2
1.8
1.3

19世纪初,钢铁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布局靠近                                 (   )

A.原料地 B.燃料地
C.销售市场 D.交通枢纽



 

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钢铁企业考虑经济效益,

在布局上选择图中哪一点最适宜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甲、乙两种工业部门运输原料和产品的运费情况。回答3~4题。




 

 

 
甲图所示的工业部门                                                                                                  (   )

A.运输产品的成本较高 B.运输原料的成本较低
C.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 D.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

乙图所示的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   )

A.家具制造 B.炼铝 C.精密仪表 D.制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三类工业产品成本构成示意图,完成5~7题。
甲类工业的工资投入较高的主要原因应是                                                             (   )

A.劳动力投入数量大 B.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C.技术人员工资水平高 D.产品更新的速度慢

下列布局与乙类工业的区位要求相符合的是                                                        (   )

A.包头建棉纺织厂 B.上海建石油化工厂
C.大亚湾建核电厂 D.黑龙江建制糖厂

正由以丙类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向以甲类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转化的地区是(   )

A.日本“硅岛” B.沪宁杭地区 C.辽中南地区 D.四川盆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完成8~9题。

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A线和B线两个方案,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   )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坡度较平缓
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

图示区域的开发,有以下四种方案,最合理的是                                             (   )

A.山上植茶树,山下种稻棉
B.山上修梯田,种经济林,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
C.山上建设水源林,山下种麦棉
D.山上修梯田,建水库,山下发展种植园农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数字表示不同工业部门的投入情况。读图完成10~11题。 
 



2,4,6

 

区位选择中,优选考虑原料产地的最有可能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在技术投入的推动下,工业部门④的发展趋势是                                             (   )

A.④→①→② B.②→④→③ C.④→③→① D.④→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华北某地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完成12~13题。 

①城镇中适宜布局          (   )

A.棉纺厂、农畜产品加工厂、火电厂 B.榨糖厂、农畜产品加工厂、棉纺厂
C.粮食加工厂、棉纺厂、电子装配厂 D.钢铁厂、水产品加工厂、炼铝厂

②地是因不合理利用而形成的荒地,它最有可能是  (    )

A.沼泽地 B.次生盐碱地 C.沙漠化土地 D.石山荒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某一区域图,回答14~15题。 

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山脉 B.河流 C.交通线 D.民族分布

图示区域吸引了日本、欧洲、美国等国家的企业到该地投资建厂,据图示信息及工业区位选择的要求.这些企业的主要产品可能是                                              (   )

A.化工产品 B.建筑陶瓷 C.电子产品 D.服装鞋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桑蚕和蔗糖基地,但这些已成为历史。传统的“桑基鱼塘”变成 “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象草或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回答16~17题:
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属于                                                                                         (   )

A.混合农业 B.乳畜业 C.水果园艺业 D.商品谷物农业

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                (   )

A.农业技术改进 B.劳动力的转移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国家政策的改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围绕着某个大型工业企业而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其位置是由核心工厂区位因素而定。如钢铁工业布局:20世纪前指向煤矿;20世纪初指向铁矿;二战后指向港口。回答18~19题。
根据上面的材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鲁尔区的钢铁工业主要是移煤就铁型
B.宝山钢铁厂的煤矿主要来自巴西、印度、澳大利亚
C.鞍山钢铁厂的铁矿主要来自黑龙江、山西等地
D.鲁尔区的钢铁厂逐渐由东向西移到莱茵河畔

世界性钢铁工业逐渐移向沿海、沿河、沿湖的原因是                                      (   )

A.本地区煤、铁已消耗光,需大量进口
B.水运便利,且价格便宜
C.钢铁厂严重污染水源,需靠近水来净化
D.工业生产由集中趋向于分散,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两个临海国家的局部区域图.读图回答20~21题。 

 
两国家分别以经济作物P1、P2为原料的工业是                                                   (   )

A.橡胶工业、制糖工业 B.饮品工业、麻纺工业
C.造纸工业、医药工业 D.印染工业、棉纺工业

洋流L1与L2流向不一致时,下列现象有可能出现的是                                    (   )

A.地中海沿岸地区多雨 B.我国塔里木河处于枯水期
C.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快 D.我国江南—带多伏旱天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某地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回答22~23题。 

 
图示农业属于                                                                                                                     (   )

A.粗放农业与自给农业 B.密集农业与市场农业
C.粗放农业与市场农业 D.密集农业与自给农业

图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分布典型地区是                                                               (   )

A.恒河平原南部 B.波德平原北部
C.拉普拉塔平原南部 D.墨累一达令河流域南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甲、乙、丙代表三省区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构成,图中a、b、c分别为三大产业的产值,据图完成24~25题。

 
三个省区的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

A.江苏陕西西藏 B.西藏江苏陕西
C.陕西江苏西藏 D.陕西西藏江苏

据2005年人口统计,乙省区的人口死亡率高于丙省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B.居民的营养水平低
C.老年人口比例较大 D.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较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澳大利亚的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澳大利亚降水、气温、人口和小麦-牧羊带的分布图

 
材料二:早在18世纪,英国向澳大利亚流放犯人,开发牧场,引进良种美利奴羊。19世纪上半叶澳大利亚实行了“牧者有其地”的鼓励政策。在澳大利亚东南地区,农民曾与牧民争夺土地。19世纪中叶,人们发现金矿,牧民纷纷去淘金,牧地转为耕地
材料三:甲流域(澳大利亚小麦一牧羊带的分布图中)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在20世纪20~70年代,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流域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1)澳大利亚的小麦一牧羊带主要分布于东南部的         (地形区),其生产结构和经营方式有何特点?
(2)结合澳大利亚自然和人文特点,列举澳大利亚其他农业生产地域类型(至少列举三种)。
(3)在澳大利亚小麦一牧羊带的形成过程中,哪些区位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世界某区域和某城市地域形态图,完成下列要求。

 
(1)右图是城市①的地域形态,如果在其周围相应位置建设以下工厂,哪些是不合理的?
A——软件开发公司   B——水泥厂   C——机械厂     D——印染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地区是所在国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结合左图,联系当地地理特征,说说此工业区形成的主要条件有哪些?应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保持其重要地位?
(3)③处为所在国新兴工业城市(人口600多万),它与美国”硅谷”相比主要有何优势和劣势?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三个地区钢铁产量和区位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地区
钢铁产量(百万吨)
A
15.45
B
5.28
C
14.54

 

 

 

 
(1)分析A、B两个地区钢铁产量差异的原因。
(2)C地区面积虽小,但产量与A地区差不多,试分析C地区钢铁工业区位的优势。
(3)指出A东北部;B两地农业生产最主要地域类型的差异,并分析其差异的区位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的一部分劳动力指向性和原料指向性企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缘地区产生集群效应。

(1)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慢。请简要分析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
(2)河口地带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但黄河河口却没有形成大城市,试分析原因。

(3)简要叙述两个三角洲气候特征的共同点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4)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的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苏南与普拉托工业结构图。

资料二:长江三角洲示意图及“长三角”产业结构变化信息图。

(1)长三角地区的产业构成增长速度最快的是第____产业。该产业的增长将给长三角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2)比较普拉托与苏南工业结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长三角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年来采取了哪些解决措施。
(4)请结合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新兴工业的发展经验,谈谈你对该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