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中国地理

卫星遥感监测显示,1999-2008年青藏高原上的色林错湖面扩大了大约20%,主要原因是(

A. 冰雪融水增加 B. 冻土面积扩大
C. 青藏高原抬升 D. 湖面蒸发增加
来源:2010年高考文综(广东卷)全解析(地理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2006年我国水费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图),完成1-2题。
blob.png

1. 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A.

西南区

B.

西北区

C.

南方区

D.

北方区

2. 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A.

北方区和南方区

B.

北方区和西南区

C.

西北区和西南区

D.

西北区和南方区

来源:2010年高考文综(广东卷)全解析(地理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右江的流向为   ,判断的依据是   。
(2)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请简述其原因。
广西于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发生了旱灾。旱情分布见图2。
(3)据图2描述广西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  ;请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
红树林是一种枝繁叶茂、根系发达的海岸植被,林中栖息着多种鸟类。广西红树林分布区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该保护区的红树林正作为旅游资源被适度开发。

图3        图4  blob.png

(4)有红树林分布的沿海地区,遭受特大风浪袭击后,经济损失较小,红树林做起的作用是    。
(5)保护区管理部门在红树林景区为游客提供望远镜,或修建浮桥(见图3、图4)。请从旅游景区三要素来简要评价这种做法。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下题。
blob.png

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 B. C. D. 10

2.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

A. ②与③都处于暖温带
B. 随地球自转,③的角速度比④小
C. 从春分到夏至,①比④的昼长变化幅度大
D. 从夏至到秋分,②比⑤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

3.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A. ①和④ B. ②和③ C. ③和⑤ D. ④和⑤

4.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A. B. C. D.
来源: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北京卷文科综合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入海河流三角洲的土地利用类型受河流淡水和海洋成水的共同影响。某三角洲面积增长较快,该三角洲地区2007年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如表所示。完成下题。

1.该三角洲地区最有可能住于图中的(

blob.png

A.

B.

C.

D.

2.在三角洲向海洋推进的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一般趋势是(

A.

滩涂一盐荒地一旱地

B.

盐荒地-滩涂-旱地

C.

旱地一盐荒地-滩涂

D.

林草地一旱地-滩涂

来源: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根据图和表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候特征。并指出在此气候条件下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
(2)简述A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3)根据表,提出促进该省中药材生产的措施。

blob.png

来源: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重庆卷文综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l~2题。
blob.png

1.与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

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

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

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2.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A.

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

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

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

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综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我国某省部分地区水系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blob.png

1.图中虚线范围内的地貌是

风蚀谷

冰蚀谷

张裂谷

断层谷

2.虚线范围内的地势特征,从图中可推测出的是

花莲溪西侧平缓、东侧陡峻

花莲溪西侧陡峻、东侧平缓

大富以南,北部高、南部低

大富以南,北部低、南部高

3.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河流众多,内河航运便利

暖流流经,渔业资源丰富

海岸平直,建港条件优越

地处低纬,利于海盐晒制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综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西南地区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滇缅公路是滇西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生命线,由汗、彝、白、傣、回等十个民族共同修筑而成,当时,许多青少年学生也自愿奔赴工地筑路。各族人民为滇缅公路付出了巨大牺牲,每公里就有4-6名工人献出生命。
材料三 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图3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blob.png

图3
(1)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
(2)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综地理解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图十一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完成下题。
blob.png

1."八水绕长安"德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 水平诸断 B. 褶皱凹陷 C. 断裂陷落 D. 水平张裂

2.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 秦岭北坡森林植被被破坏 B. 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 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 秦岭难坡耕地面积增加
来源: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安徽卷文科综合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某区域不同时期海岸线位置示意图

(1)描述图示期间该区域陆地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来源区。
(2)泥沙主要来源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来源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安徽卷文科综合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宁夏传统民居多坐北朝南,墙体较厚,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屋顶坡度较小。分析宁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形成的地理原因。

来源: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l为青藏高原降水量分布图,图2为青藏高原地形剖面示意圈。

blob.png

材料二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一般在一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为主。局部地区有高寒草原。东南边缘海拔较低的河谷中四季温暖。降水较多。
(1)高原东南部适宜发展河谷农业。其有利条件是。高原北部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若过度发展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2)高原北部可开发利用的主要能源是。东南部水能资源丰富。其原因是 。 
(3)我国在高原东部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三江"是指和澜沧江。建立该保护区的目的是

来源: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表为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读表并回答问题。

blob.png

※为2005年数据
(1)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是    。
(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   。
(3)珠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多突发性暴雨洪水,主要原因是   ;冬季河口处常受海水人侵的威胁,主要原因是 。
(4)淮河流域7、8月份多洪水。主要气候原因是   。
(5)珠江、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分别约为480万公顷和l200万公顷。若两流域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业污染量相当,根据耕地面积和径流总最的对比关系,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倍(取整数)。

来源: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6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

blob.png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
(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
(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王化丰富多彰、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1.黄土地貌形态多姿。黄土峁就是其中一种。黄土峁是指(

A. 切割较深的黄土沟 B. 孤立的黄土丘
C. 长条形的黄土高地 D. 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

2.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

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
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

④在低娃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下列文化景观中,属于黄土高原文化的是(

①秦腔

② 窑洞

③评剧

④吊脚楼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上海卷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青海省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馆以"中华水塔·三江源"为主题,展现中华水塔的山水风情与三江源的生态意境,引导人们寻找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出生地,提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1.青海省简图上甲、乙、丙三列山脉中表示"昆仑山脉"的是,图中A、B、C三大江河分别是
2.分别写出A河流和B河流流经的两个省会城市(直辖市)名称。A河;B河
3.分析青海省成为"中华水塔"的自然地理条件。
4.面对我国城市发展中的水资源问题,青海省作为"中华水塔"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地理题(上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海峡两岸联系的不断增强,台胞游客对大陆旅游市场的影响与日俱增。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回答问题。
blob.png

1.2004年到2007年台胞游客数量空间分布的总体特点是 ;大多数省区的台胞游客数量呈现的态势。东部沿海各省中,除山东、福建省以外,还有 省台胞游客数量均有上升。
2.2004年以来,台胞游客数量一直居首位的是 省,其主要原因是
3.西藏自治县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2004年以来,吸引了越来越多台胞游客。举例说明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
4.为吸引更多的台胞游客到西藏旅游,对该地如何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旅游资源提出合理化建议。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上海卷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展支持系统与区域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等)、区域发展成本等有关。图是1995-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趋势图,表是2007年中国东、中、西部发展支持系统评估表。
blob.png

(1)说明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主要是由哪些支持系统的变化来驱动的?
(2)中国生存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试从农业角度简析其原因。
(3)中国环境支持系统的变化有何特点?简析其原因。
(4)中国东、中、西部的发展支持系统存在着差异,请从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角度给予说明。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