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201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地图

自谋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9(晴)18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问题。

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 4℃ B. 12℃
C. 16℃ D. 18℃

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 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 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C. 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 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3.下午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 8日15时左右 B. 8日22时左右
C. 9日15时左右 D. 9日18时左右
来源:2010年全国1卷高考文综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假设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和晨昏线n如图所示。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据此完成问题。

1.S地的纬度(

A. 与M第相同 B. 介于M、N两地之间
C. 高于N地 D. 低于M地

2.如果在位于大陆上的N地看见太阳正在落下,则这一时期(

A. S地的白昼比N地长
B.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火险等级高
C. 巴西东南部正值雨季
D. 长江口附近海水盐度处于高值期

3.若R点沿直线RS(

A. 上升,看到m、n的两焦点间距离加大
B. 下降,看到m、n的两焦点间距离加大
C. 上升,看到m、n呈现弯曲方向相反的相交曲线
D. 上升或下降,看到m、n的形状保持不变
来源:2010年全国1卷高考文综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成为秦与西汉相继顶都咸阳、长安,借以控辖全国的经济基础。由于长期的战乱与自然灾害等因素,关中地区经济衰退,隋唐虽定都长安,但主要依赖黄河中下游地区及江南的财赋。由于交通限制,粮食转运耗费巨大,唐前期中央政府常常搬迁至洛阳,以缓解长安及其附近地区的粮食压力。隋炀帝兴建的"东都"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二京",越来越具有战略意义。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政府全靠东南粮运支撑。史载,唐德宗时,"关中蝗,是草木都尽,旱甚,霸水将竭,井多污水。"百姓嗷嗷待辅,"聚泣田亩。"德宗曾因长安粮尽,得不到槁饷的禁军酝酿哗变,与太子相拥而泣。当得知发自扬州而中途受阻的运船已接近长安,德宗喜不自禁地跑到东宫对太子说:"米已至陕,吾父子矣!"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blob.png

材料二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5亿吨。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1)读图,指出从扬州通过水路运输粮食到长安依次经过河、黄河、河。
(2)运粮经过的黄河以孟津为界分东西两段,试分析这两河段的水运条件对粮食运输的影响。

来源:2010年全国1卷高考文综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blob.png

1.据图判断,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区(

A.

陆地相对上升

B.

海水沉积作用加强

C.

海面相对上升

D.

海浪侵蚀作用加强

2.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A.

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

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

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

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问题。
blob.png

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④和⑤

2.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

A. 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
B. 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D. 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
来源: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北京卷文科综合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读图,回答下题。
blob.png

1.乍得湖流域(

A. 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 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 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 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 流域面积缩小 B. 湖泊水位总体下降
C. 流域主体位于热带荒漠 D. 1963年时湖底东南高,西北低
来源: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北京卷文科综合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下题。
blob.png

1.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

A.

自北向南增高

B.

自西向东增高

C.

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

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2.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

海拔

B.

降水

C.

热量

D.

坡向

来源: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福建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四位同学分别绘制的某局部海域8月表面水温图(单位:℃)。回答下题。

1.四位同学绘制的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当新疆喀什(39°24′N,75°54′E)区时为6月10日8:00时,甲地的景象可能是(

A. 旭日东升 B. 艳阳当空 C. 夕阳西下 D. 夜阑人静

3.乙地所属气候类型分布范围最广的大洲是(

A. 亚洲 B. 非洲 C. 欧洲 D. 南美洲
来源: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重庆卷文综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如图中将某个区域划分为九个方格,数字"1"、"2"、"3"分别表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水域,则可能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图、表,回答。
blob.png

若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该区域海拔(米)如表所示,则此地最可能位于(

A. 四川盆地 B. 长江下游 C. 东北平原 D. 黄河下游
来源: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重庆卷文综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该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 气候 B. 水源 C. 地形 D. 土壤

2.随着城市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 稻田 B. 鱼塘 C. 果园 D. 菜地花圃
来源:2011—2012学年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第二学期月考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完成下题。
blob.png

1. 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 降幅超过升幅 B. 逐年上升
C. 升高约2.1℃ D. 波动上升

2.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 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 低温冻害损失减小
C.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 天然湿地面积扩大
来源: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安徽卷文科综合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4条曲线分别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湖泊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的年变化。据此完成小题。

1.表示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年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2.若营养物质供应充足,则该湖泊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大约会持续(

A. 1个月 B. 3个月 C. 6个月 D. 12个月
来源: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题。

1.甲河与乙河的分水(脊)线是(

A. KLOP线 B. KMOP线 C. KMNQ线 D. KRQ线

2.拟在K点与T点之问选择起伏较平缓的路线。修建供拖拉机通行的道路。合理的路线是(

A. KRQFF B. KMNQPT线 C. KLOPT线 D. KsT线
来源: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油莱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条件,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西起新疆,东至沿海各省,不论是青藏高原,还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总可以看到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
blob.png

1.根据图示信息,归纳我国东南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解释其原因。
2.4月1日的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在黄准流域有明显向北凸出之势.为什么?
3.我国东部6月1日和7月1日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呈什么方向延伸?为什么?
4.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上海卷地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是某地地形图,MN、PQ是地形剖面线。①、②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完成小题。

1.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

A. 甲、乙;① B. 乙、甲;②
C. 甲、乙;② D. 乙、甲;①

2.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

A. ③④ B. ④⑤ C. ⑤⑥ D. ③⑥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综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