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09—2010学年(下)焦作市选修模块(2)水平测试《经济学常识》试卷
与重商主义者不同,斯密认为财富只能来自于
A.对外贸易的顺差 | B.生产领域 |
C.流通领域 | D.商品交换 |
在经济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人是
A.亚当·斯密 | B.大卫·李嘉图 |
C.马克思 | D.恩格斯 |
斯密看到了市场能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活动中及时、灵活地传递供求信息,引导资本的投向,认识到了市场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但是他没有认识到
A.经济活动中自由竞争的作用 |
B.经济活动中社会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作用 |
C.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市场调节也会带来资源浪费等问题 |
D.各国在贸易中多获得的利益,是由国际分工带来的 |
李嘉图极力主张发展生产力,增加国家财富。他认为增加资本积累是实现财富增长的必要条件。他主张通过 的方式来增加资本积累,实现财富增长。
A.细化社会分工 | B.降低地租 |
C.取消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 D.限制对外贸易 |
与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不同,李嘉图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
A.商品的交换价值来决定 | B.商品的使用价值来决定 |
C.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以下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条件的是
①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暴露
②在欧洲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已经发展起来
③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做了淋漓尽致的批判,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天才的设想
④资本主义国家“圈地运动”加速、对殖民地的掠夺加剧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以 为标志。
A.《资本论》的发表 | B.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 |
C.马克思参加工人运动 | D.《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发表 |
关于剩余价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获得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
②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③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④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归其所在企业的资本家所有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后,经常出现的情况是:牧场主将牛奶倒入大海,将奶牛大批杀掉;农场主将土豆翻入地下当作肥料,拿玉米棒子当作燃料;织布厂将成匹的布烧掉。而工人因失业而失去收入来源,生活异常窘迫。上述现象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A.实质上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
B.实质上是供不应求的危机 |
C.是由资本主义生产的萎缩造成的 |
D.是由资本家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造成的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物质基础是
A.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 |
B.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
C.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
D.固定资产的更新 |
西方现代国家中,采用“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国家有
A.英国、加拿大 | B.韩国、新加坡 |
C.法国、马来西亚 | D.泰国、澳大利亚 |
对西方国家的三种市场经济模式,我们的正确态度是
A.认真研究,全盘吸收,为我所用 |
B.认真分析,坚决抵制,防止它们对我国的侵蚀 |
C.既要认清其阶级本质,又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学习借鉴 |
D.认真研究,全盘吸收其中一种模式,抵制其他两种模式 |
以下属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的有
①整顿金融业 ②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
③复兴工业 ④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调节作用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对于罗斯福新政,正确的看法是,罗斯福新政
①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②彻底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③缓解了美国原本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使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④创立了凯恩斯经济学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凯恩斯从人的“心理规律”出发,寻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并以此为据,提出反危机的措施,其目的在于
A.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
B.抵制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
C.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矛盾 |
D.防止“滞胀”的出现 |
五十年代,针对社会上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问题的讨论,斯大林认为最适合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个概念的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规律 |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规律 |
C.剩余价值规律即资本主义利润的产生和增值规律 |
D.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 |
以下看法属于斯大林对于商品经济的认识的有
①保持商品生产,发展商品交换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
②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发展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③社会主义国家里不再存在商品生产
④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范围只限于个人消费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毛泽东在1956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贯穿《论十大关系》全篇的中心思想是
A.正确处理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关系 |
B.必须坚持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
C.正确处理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 |
D.正确处理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 |
在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与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要求,即在工商经营方面,应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应按计划生产,附有一部分计划外的生产为补充;在市场方面,应以国家市场为主体,附有一定范围的由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这一要求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
A.已完全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B.在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的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 |
C.既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也要坚持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
D.计划与市场地位相同,作用相同 |
在《论十大关系》中,对于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毛泽东的主张是
①在坚持中央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
②坚持中央与地方的平等分权
③要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④必须始终坚持中央的领导,所有权力归中央
A.③④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④ |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采用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我们的正确认识是
①它便于集中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我国重点建设项目的完成
②它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我国经济长期停滞不前
③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它保证了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④它的基本特点是,权力集中在中央,所有经济活动都在计划范围内进行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党的十三大把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界定为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并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这表明,在这一阶段,我们党
A.已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B.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不再把市场调节置于次要地位 |
C.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观点 |
D.彻底放弃了计划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现阶段,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任务有
①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健全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就业,规范分配,实现社会和谐
③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坚持以计划调节为主,增强政府调控经济的有效性
④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培养合格的市场主体,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工程。市场主体主要有 ,其中最基本的市场主体是 。
A.企业、家庭和政府家庭 |
B.企业、公民和政府政府 |
C.企业、家庭和政府企业 |
D.经营者、消费者和劳动者经营者 |
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思想。新自由主义虽然学派众多,政策主张也有差异。但他们
①都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
②都极力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反对社会主义和公有制
③都主张市场自由化
④都能够彻底解决资本主义“滞胀”问题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处于成长阶段的17世纪中叶,它由英国的配第和法国的布阿吉尔贝尔始创,经法国的魁奈、杜尔哥,特别是英国的亚当·斯密加以发展,到英国的李嘉图和瑞士的西斯蒙第结束,在经济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应如何正确评价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
马克思的《资本论》,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被视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百科全书。自它出版以来,无论马克思主义者还是非马克思主义者,无论东方经济学家还是西方经济学家,无论研究经济学的人还是研究其他社会科学的人,都要研究它。
请运用所学《经济学常识》,正确概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有: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
(1)请使用简洁语言填写下表空格。
三种市场经济模式的不同点是:
|
市场作用(大、小) |
政府干预程度(高、低) |
社会保障水平(高、低) |
美国模式 |
最大 |
|
较低 |
德国模式 |
|
中等 |
|
日本模式 |
|
最高 |
|
(2)三种市场经济模式的共同点是:
(选做题 12分)材料一 1921年的苏联,五一劳动节到来时,人们再也抑制不住实施新经济政策以来的喜悦心情,纷纷走出家门,上街狂欢。
材料二 1921年苏俄大旱,1922年苏联国民经济逐步恢复,自1923年开始苏联整个国民经济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1)苏俄1921-1928年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实施新经济政策有什么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