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政治 / 试卷选题

2010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九—文化与生活

青海省玉树地政发生后,宗教团体纷纷组织"宗教救援队"积极参与救灾,僧侣们还为在地震中死难者超度祈祷,给震区的佛教信众很大的心理安慰。这表明(

①我国政府故里人们信仰宗教

②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宜
③文化活动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④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彰显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语。回答1-2题。
1.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 中心。1884年,檑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

电报业

B.

大众报业

C.

铁路交通业

D.

轮船航运业

2.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亿的博大精深。"这反映(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

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文综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一 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唐太宗《贞观政要· 君道》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
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民"。
"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
(1)结合材料一,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
(2)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向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
材料二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神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对此,某报记者就"我心中的幸福"采访了不同人群,以下是他们的看法。

(3)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从农民工、家庭主妇和企业家对幸福的看法中任选一种,就是先他们"心中的幸福"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4)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结合大学生对幸福的看法,谈谈国家怎样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福建文综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回答第1、2题。
1.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

①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②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④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应
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文综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 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路活动和思维方式
C. 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 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卷(天津文综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

blob.png

材料二
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上,着力改变传统工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状况,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家电下乡",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在文化上,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2131"、送戏送书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一系列文化工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1)指出材料一中图13、表7的经济信息。
(2)根据材料一的信息,运用社会再生产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浙江省政府有关经济举措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作用。
(3)有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只要多出钱就行了,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文综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过: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
材科二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l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
(1)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二,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请对制定文化强省(市)战略提出方法论的建议。

来源: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课标卷)(湖南、陕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使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句诗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来源: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