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政治 / 试卷选题

2010年新课标必修三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练习五

2007年11月在武汉举办的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期间,15个获得第二届“文化创新奖”的项目受到文化部奖励。据此回答第1~3题。
1.设立“文化创新奖”、鼓励文化创新,是因为(  )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创新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唯一途径③文化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④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获得“文化创新奖”的“超级多媒体梦幻剧‘ERA──时空之旅’”项目,借助高科技舞台技术展示传统杂技。该项目的成功体现了文化创新应该(  )
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依靠科技,突破时空  D.海纳百川,善于借鉴
3.通过网络将文化信息延伸至社区、农村的上海“数字文化家园”工程获得“文化创新奖”。对该工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文化传播方式的创新
B.网络传播具有受众主动、双向互动的特点
C.网络传播将会取代其他传媒
D.文化创新应该以服务人民群众为目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文化贸易的巨大逆差与其他贸易领域的巨大顺差形成了鲜明对比。据报道,近年来在文艺演出市场,引进和派出每场收入比为10∶1;出版市场,引进与输出比为6.84∶1;版权贸易,引进与输出比为10.3∶1,就图书版权而言,中国引进12516项,输出仅为81项。据此回答第4~6题。
4.我国在文化贸易中,存在巨大逆差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文化产品存在着许多弊端  B.我国文化没有竞争力
C.我国宣传文化产品的力度不够  D.我国文化缺乏创新
5.美国本身的文化资源非常有限,但它不仅把从古希腊开始的欧洲文明作为自己的文化源泉,也大量汲取非洲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文化的养分。美国迪斯尼公司前两年就以花木兰为题材制作了一部动画片,赢得了巨额的票房收入。这启示我们(  )
①传统文化资源对于文化的发展不重要②要勇于继承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文化遗产,古为今用③要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洋为中用④要摆脱民族文化的束缚,全面接受西方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任何文化资源要想成为生动、活跃的“现在时”或“现在进行时”,都必须与今天的物质生活水平、与今天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与社会总体结构及消费方式相联系。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必经过程③在文化创新中既要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守旧主义”④文化创新要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
A.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间艺术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在许多民间艺术失去了传人,也失去了市场。据此回答第7~9题。
7.泰国民间艺术团秘书长方舫说,许多民间艺术因为单调、沉闷而失去传人。荷兰民间艺术家赫里茨·莫林说,他们的团员只剩下农村中的中老年人,日常经费不足,仅凭微薄的演出收入和慈善机构的捐赠来维持。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能吟唱本民族史诗或掌握个别文化艺术技能的民间艺人正在急剧减少。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②文化创新的重要性③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④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8.有文化专家评论说,如果民间艺术总是一成不变,过于古板地坚守传统,观众会越来越少。“除了保护,还需要创新和发展。”这说明,民间艺术生存的关键在于(  )
A.国家的保护  B.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C.社会的呵护  D.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9.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先进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唯有(  )
A.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B.坚持吸收外来文化
C.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D.不断进行内容创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五四新文化运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表明,使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作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其生命的灵魂和前进的动力始终都在于坚持不懈地进行创新,这强调的是(  )

A.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 B.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文化创新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尝试在民间艺术中融入“时尚”元素。她主演的《徽州女人》,使用了大量充满现代感的电影、舞蹈语言,同时加入了伴唱、电子音乐等,在全国上演百余场,经久不衰。这表明(  )

A.传统文化的传承必须保持原汁原味
B.传统文化必须在继承中创新
C.传统文化中加入时尚元素就不再是传统文化了
D.只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民间艺术就能繁荣昌盛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来看,《徽州女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A.艺术家韩再芬自身具备的艺术天赋
B.社会实践的发展为她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C.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新要求
D.社会实践为她艺术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提琴、协奏曲都是西方文化的产物,但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首表现中国古老美丽传说的乐曲,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鲜明风格和特点,成为融合中西文化而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文化创新的重要性②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重要性③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的重要性④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在这里,毛泽东批评的这批人实际上是(  )

A.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B.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C.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D.封闭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第七条指出:“每项创作都来源于有关的文化传统,但也在同其他文化传统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实现文化创新必须把握好(  )
①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②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③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篇清代诗人赵翼的《论诗》道出了文化发展的规律──不断创新,永无止境。对文化创新,我们应该这样认识(  )

A.文化创新是对传统文化的抛弃 B.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C.对文化的传承就是文化创新 D.只有在否定传统的基础上才有文化创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3周年之际,中国作家“重访长征路,讴歌新时代”采风活动启动。中国作家决心亲历长征路,感受改革开放以来长征沿途发生的巨大变化。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积累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积极创新,多出精品力作。他们这样做,是因为(  )
①.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先进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④.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
①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④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今天如何对待包括儒家学说在内的传统文化,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应该(  )
①以全面肯定的态度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②以辩证否定的观点分析传统文化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批判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④根据新时期的需要重新解读和构建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处理与外来文化关系时,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兼收并蓄,这样做有利于(  )
①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③增强对外来文化的理解④吸收外来文化的所有成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郑板桥以画竹著称于世。他主张首先从生活入手做到“眼中有竹”,然后才把它变化为“胸中之竹”,最后落笔成为“手中之竹”。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①.艺术创造要根植于生活  ②.文化创新要以实践为源泉
③.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体  ④.摒弃传统才能取得成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当时的设计者在潜心研究中国古代皇陵和欧洲帝王陵墓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根据紫金山地形设计而成的建筑精品。这说明

A.建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D.潜心思考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初,一大批有识志士远涉重洋,经历了“欧风美雨”的洗礼,带回了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带回了马克思主义,于是中国有了新文化运动,有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改革开放以来,又有更多的中国人奔赴欧洲、美国、日本学习,引进它们的文化,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有人据此认为只要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就能实现文化创新与繁荣。请运用文化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福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以著名艺术家韩美林为组长的吉祥物创作修改组为了寻找到好的方案,到各地采风,从我国民族文化中寻找元素,查阅了一本本草图,如此反复,最后定稿为我们所见的“福娃”。在表现手法上,灿烂的中华文化给予了他们创作的营养,如中国的传统年画和版画的许多色彩、技法,包括龙门石窟等佛教雕刻造型的线条在设计“福娃”时得到了借用;在内容选择上,具有丰富内涵的熊猫、藏羚羊、燕子、鱼和奥运圣火交相辉映,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组合成有机的统一体。
结合材料,谈谈吉祥物创作修改组是如何进行文化创新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