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1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卷(四川)
下列关于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 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
B. | 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
C. | 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
D. | 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
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
B. | 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 |
C. | 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 |
D. | 血液中 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
下图表示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种子质量和有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大量糖类输入并参与代谢,导致种子质量不断增加 |
B. | 细胞代谢利用大量糖类,导致淀粉含量降低 |
C. | 糖类不断转化为脂质,导致脂质含量持续增加 |
D. | 糖类不转化为蛋白质,导致含氮物质含量不变 |
北极比目鱼中有抗冻基因,其编号的抗冻蛋白具有11个氨基酸的重复序列,该序列重复次数越多,抗冻能力越多,越强,下图是获取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过程①获取的目的基因,可用于基因工程和比目录基因组测序 |
B. |
B多个抗冻基因编码去依次相连成能表达的新基因,不能得到抗冻性增强的抗冻蛋白, |
C. |
C过程②构成的重组质粒缺乏标记基因,需要转入农杆菌才能进行筛选 |
D. |
D应用探针技术,可以检测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中目的基因的存在及其完全表 |
I.有人通过实验探究某海藻饿最佳培养条件,以获得最大生物量(注:生物量指单位体积的藻体干重)。
(1)在有光条件下培养海藻时,培养液中必须含有还需定时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目的是提供。海藻光合速率随着向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图中点表示最佳的培养条件。
(2)该海藻的无光条件下仍能生长,但需在培养液中添加葡萄糖等有机物,目的是提供。
(3)向培养液中添加葡萄糖配成不同浓度的培养液,在一定光照条件下培养该海藻,测定海藻的生物量如下表:
要确定培养海藻的最佳葡萄糖浓度,还需设计的实验。
(4)综合上述实验,获得该海藻最大生物量的培养条件是
II、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受体当作抗原,使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受体抗体。受体抗体与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不能与受体正常结合,导致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发育成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免疫的应答。
I.左下图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右下图),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变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
(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II.小麦的染色体数为42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表示染色体,为矮杆基因,为抗矮黄病基因,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乙、丙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
(2)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可随
(3)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自交,减数分裂中Ⅰ甲与Ⅰ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
(4)让(2)中与(3)中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的种子均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几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