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专题:光现象(三)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
|
B. |
|
C. |
|
D. |
|
图中展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成果,对其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表述正确的是
A. |
|
B. |
|
C. |
|
D. |
|
如图是光源 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下列关于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 所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光源 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①上 |
B. |
光源 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②上 |
C. |
光源 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①上 |
D. |
光源 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②上 |
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另一侧面射出,其出射点可能是图中的( )
A. |
M点 |
B. |
N点 |
C. |
P点 |
D. |
Q点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刚从冰箱里拿出的苹果过一段时间表面有一层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
C.站在平面镜前的人远离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D.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一带电小球靠近时,小球被排斥,说明小球带正电
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 |
|
B. |
|
C. |
|
D. |
|
2021年3月31日晚上 ,随着"泸州站"三个大字接通电源,进行亮灯调试,泸州即将进入高铁时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白天从多个方向都能看到"泸州站"三个字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
B. |
动车组车头采用流线型设计,是为了减小运动时的阻力 |
C. |
亮灯时的"泸州站"三个大字不属于光源 |
D. |
居民区附近的轨道两侧建有隔音墙,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
如图所示,一支固定好的激光笔向空水槽底部固定点 打出一束激光。向水槽内加水使水面上升至 点,此时光斑在 点 侧,这是因为发生了 现象。打开水槽底部水龙头缓慢放水,同时观察到水槽底部光斑向 移动。
小明站在厚度忽略不计的穿衣镜前 处,他在镜中的像是一个与他 (选填“等大”、“放大”或“缩小” 的虚像,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 。
如图所示是南昌海昏侯博物馆"刘充国印"的展台,透过上方镜能看到放大的印章,这属于光的 现象;通过下方镜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这属于光的 现象。
小明上学前站在穿衣镜前1m处整理仪表,他与镜中自己像的距离是 m。当小明向后退了50cm时,镜中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00多年前的《墨经》就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小孔成像成的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的实像。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大小不同,钟的大小决定其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的高低。1293年,元代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在通惠河上建立了24座船闸,使运粮船可逆流而上,船闸是利用 原理工作的。
舞蹈教室有一面平面镜,四位学生在平面镜前排练舞蹈,请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分别用 , 标出 , 两位学生像的位置。
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像距与物距关系时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②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③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④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记录数据如表。
次数 |
物距 |
像距 |
1 |
5.0 |
5.0 |
2 |
8.0 |
8.0 |
3 |
12.0 |
12.0 |
(1)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法。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 。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中,有同学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你认为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吗?并说出你的理由。 。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实验器材有:可旋转的光屏(如图甲所示,光屏的A、B两部分均可绕轴ON旋转)、平面镜和激光电筒。如图乙所示,将光屏立放在水平放置的镜面上,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沿光屏A入射到O点。
(1)实验中,光屏A是用来呈现 光线的,为了观察到完整的光路,光屏B需旋转到图乙中的位置 (填序号);
(2)旋转光屏A到位置1时,也同时需要旋转光屏B到位置3才能观察到完整光路,通过以上操作过程可知,要观察完整的光路,光屏A、B两部分旋转后要处于 ;
(3)记录多次实验光路,进一步研究发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转轴ON对称,这条过入射点并 于镜面的直线ON叫做 ,根据这条线便可以确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小红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她选择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
(2)她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实验,观察及测量距离之后,小红得到初步结论:像和物关于平面镜 。
(3)她将光屏放在蜡烛B的位置上,在光屏上没有看到蜡烛A的像,这是因为平面镜成 。
小明发现,晚上坐公交车时在车窗玻璃里看到另一个“自己”,而白天却看不清。结合平面镜成像知识,他思考以下问题:
(1)在车窗玻璃里看到的另一个“自己”是光的 形成的像。
(2)如图甲所示,小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从光学角度分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写出一条);此外,晚上开车时,来自后方车辆的强光入射到前挡风玻璃,被反射到 (选填“上方”或“下方”),以减少对司机视线的干扰。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乙所示。
①组装器材时,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相互 。
②实验需要记录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还需要记录物理量 和 。
③实验中如果将蜡烛B也点燃,对实验的影响是 (写出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