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二)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B.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C.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

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来源:202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的满意!"

B.

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C.

是微信转账?还是支付宝付款?他拿不定主意。

D.

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先生的代表作有"洗澡""干校六记""我们仨"等。

来源:2021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嫦娥五号成功返回,意味着我国已经掌握了无人月球探测技术;“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标志着我国迈出了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北斗导航星座正向地球每一个角落源源不断地送去服务信号□为什么中国航天事业既能稳步前行又能跨越发展□毫无疑问,是因为党的正确领导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是因为科技的自主创新,是因为航天人永不言败□追求卓越的精神。

A.;!、B.……!,C.;?,D.……?、

来源:2021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C.张伯苓先生80多年前就发出了“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D.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来……璨若星河的篇章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代代流淌。

来源:2021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就不信,才这么点工夫,他竟能 销声匿迹了。

B.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电影《悬崖之上》在我市上映,广大观众 刮目相看

C.我读了这本书,才知道世界上竟有这样的事,真是 开卷有益

D.我们非常反对那种专注于艰深晦涩、 矫揉造作的文风。

来源:2021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晨,我站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看着五星旗冉冉升起,一种自豪感便 油然而生

B.

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 历历在目

C.

在中考励志大会上,校长那充满激情、 栩栩如生的演讲让同学们更有信心了。

D.

工作组成员在"脱贫攻坚战"中直面困难,从不 拈轻怕重,为当地老百姓办了许多实事。

来源:2021年湖南省怀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吹响了"南展西扩东进"的号角,冰雪运动人数持续增加,冰雪运动产业 方兴未艾

B.

面对鲜花和掌声,他谦虚地说:"我除了会打羽毛球, 别无长物。"

C.

莲花湖鸟巢成了新的"网红打卡地",市民对政府的这一惠民之举 拍手称快

D.

在我国,袁隆平教授是一位 鲜为人知的公众人物,他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来源:2021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刻倒霉迹象 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

B.两侧山峰连绵起伏, 坦荡如砥,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

C.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终有所成就。

D.不管是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 大相径庭

来源:2021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接种新冠疫苗,其实就是给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构筑一道安全的 屏障

B.

我们青年人要在历史中 墨守前行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C.

时间的价值从来都 弥足珍贵,时间倏忽而过尤需珍惜。

D.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临近,中国人民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 与日俱

来源:2021年湖北省襄阳市中考语文真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岁月里,无数中华英雄儿女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 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B.

《围城》的讽刺幽默,蕴含着钱钟书先生深厚的学识素养。对于古今中外文化、文学的典故,他总能够 信手拈来,巧为己用。

C.

在太卜郑詹尹的眼里,屈原只不过就会做几首谈情说爱的山歌,时而说些 哗众取宠的大话罢了,并没有什么大的本领。

D.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13年了,感觉就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无数震惊的、悲伤的、感动的画面还 历历在目地出现在眼前。

来源:2021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马莲花像一朵朵湛蓝色的小喇叭,对着都市的天空唱着动听的歌,”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             

B.“微波细浪”是并列短语,“聆听风声”是主谓短语。

C.“我喜爱的作家有很多,如:莫言、王小波、莎士比亚、毕淑敏……等,这些作家的作品开启了我的心门,丰厚了我的人生。”这句话标点使用正确。             

D.“艺术节上,孩子们最喜爱的节目是女教师们展示的模特秀《古韵旗袍》。”句子主干是:孩子们喜爱教师。

来源:2021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 半斤八两,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

B.

他们怏怏不乐地在阿蒙森的胜利旗帜旁边插上英国国旗﹣﹣面 姗姗来迟的"联合王国的国旗"。

C.

对于叔叔回国这桩 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D.

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 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来源:2021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夕阳西下,西拉木伦公园的湖面上光影交织,好一派 浮光掠影的景象。

B.

环境治理的许多问题都是 具体而微的,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其实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C.

在考试前,老师让我们认真对待考试,遵守考试纪律,做一个 坦荡如砥的人。

D.

优秀的文学作品创设的意境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在 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来源:2021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新型毒品让人防不胜防,禁毒教育刻不容缓,广大青少年应当认识毒品危害,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B.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的纽带作用,可以让历史背景不同的亚欧各国息息相通,共同渡过全球疫情防控的艰难时期。             

C.如今的网络语言日新月异,有些鲜活而富有表现力的词语,经过长时间的积攒后,会成为词库家族里的一员。             

D.“玉兔”探月、“北斗”组网、“嫦娥”凯旋、“天舟”对接等,一个个好消息从太空摩肩接踵而来。

来源:2021年四川省乐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关于这个问题,大家众说纷纭, 斤斤计较,一番争论后仍未得出一致的结论。

B.

经过八年持续奋斗,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历史上 亘古未有的伟大成就。

C.

工艺师在植木上 雕梁画栋,小半天功夫,一个小巧而精致的根雕作品就完成了。

D.

坐在考场上的莘莘学子,正处于 风口浪尖,相信你们认真答题,一定能交出满意的答卷。

来源:2021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发展乡村旅游,推进 移风易俗,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让乡亲们改变了贫困落后面貌,过上了富裕文明生活。

B.正在悠闲散步的钟大夫,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 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C.党和人民披荆斩棘、 栉风沐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

D.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 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来源:2021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西方文学里的讽刺,可以 追溯到古希腊的寓言和喜剧。

B.

他并没有因为生活的 拮据而消沉,相反总能乐观地面对生活。

C.

他不但喜爱音乐还酷爱读书,写起文章来也能 妙手回春

D.

邛泸风景区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五一"期间,四面八方的游客 接踵而至

来源:2021年四川省凉山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凝心聚力""振兴乡村""诵读经典""生态文明""接种疫苗"这五个短语中有三个是动宾短语。

B.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百多位红军老战士在市老年人活动中心开展'学党史'活动。"该句主干是:战士开展活动。

C.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左丘明所作。

D.

"始龀""而立之年""既加冠""今虽耄老",其中加点词在古代都代表年龄,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来源:2021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各题。

1935年6月18日上午十点,①瞿秋白被带到汀州试院旁边的中山公园,让他在八角亭前留影。宋希濂在八角亭前给瞿秋白准备了一桌薄酒,他本人不便出面作陪,远远地从办公室掀开窗帘一角观察。②据宋希濂回忆中,翟秋白独自落座,自斟自饮,(  )。

喝了一 酒,瞿秋白欠身离席,要了一支纸烟,走向刑场。史 他缓步而行,神色泰然。到达罗汉岭下的刑场,瞿秋白盘膝而坐,对行刑人微笑点头说:"此地正好,开枪吧。"kǎi rán fù sǐ,时年36岁。

这次来长汀,我重走了一遍瞿秋白的赴刑之路。________。最后我抵达了长汀西门外的罗汉岭,它是城北卧龙山的西脉。1985年复建的瞿秋白烈士纪念碑wēi rán yì lì于半山,山下有一块花岗巨岩,丹书"瞿秋白同志就义处",旁边是瞿秋白烈士纪念馆。

我在岩石前盘膝而坐,仰头看看在正午阳光下(  )的纪念碑,低头看看白净细腻却充满力度感的花岗岩。③我眼前又浮现出那位白净书生的音容笑貌,④完全从他的外表上看不出力度感,但他可真是条汉子。

(摘编自《南方周末》2021年4月15日王在田《悠悠汀江见证》)

(1)下列依次对文中加点的两个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wēng

zǎi

B.wèng

zǎi

C.wèng

zài

D.wēng

zài

(2)下列对文中两处拼音对应的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慨然赴死

巍然屹立

B.概然赴死

巍然迄立

C.慨然赴死

巍然迄立

D.概然赴死

巍然屹立

(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目中无人

熠熠生辉

B.旁若无人

神采奕奕

C.旁若无人

熠熠生辉

D.目中无人

神采奕奕

(4)文中①②③④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①处修改为"瞿秋白被带到汀州试院旁边的中山公园,在八角亭前留影"。

B.

②处修改为"据宋希濂回忆时"。

C.

③处修改为"那位白净书生的音容笑貌又浮现在我眼前"。

D.

④处修改为"几乎从他的外表上看不出力度感"。

(5)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从中山公园到罗汉岭,全程约六百米,如今是贯通长汀古城东西两门的兆征路。

②这条街自古以来就是长汀县城的主街,只是如今要比民国时代宽敞得多。

③他留下遗照的中山公园,如今已成为百年名校长汀一中的校园,无法入内缅怀八角亭遗址

④我尽可能缓步而行,鳞次栉比的商铺,络绎不绝的行人,透射着在瞿秋白那个时代难以想象的开放与繁华。

A.

①③④②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来源:2021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条公路沿河而行,在路过村庄的时候,能看到的都只是片瓦只檐, 只有偶尔顺着那条进村的小路往里延伸,你才会发现原来村庄的内涵如此丰富。小路可以一直延伸到山沟沟的最深处,而村里的家家户户,就在这条小路的两边挨挨挤挤、泾渭分明地做着邻居。

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粗短的烟囱里,冒着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这烟雾一缕一缕地汇聚起来,_____在农家小院的房舍屋檐上,         在原野的庄稼树木上,更____在整个村子的上空,____成一片小云,小村仿若仙境。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又好像雾霭的轻烟渐淡,最后消散无踪。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了过来。 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揭示着村庄的活力。 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红彤彤的夕阳给小村镀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错落有致的房顶袅袅升起丝丝缕缕,在晚霞的照射下,缭绕在炊烟里的小村落里,升腾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这越发落寞的村落,古朴、恬静、温暖。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或者行走,或者"突突"地开着蹦蹦车,从山间、田里、河畔顺着村道走回来,(  )。

(1)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笼罩

弥漫

萦绕

凝结

B.凝结

弥漫

萦绕

笼罩

C.弥漫

萦绕

笼罩

凝结

D.萦绕

笼罩

凝结

弥漫

(2)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薄雾轻笼""轻烟渐淡"是主谓短语,"细腻烟雾"是偏正短语。

B.

"小路可以一直延伸到山沟沟的最深处。"中"山沟沟的最深处"是句子的宾语。

C.

"只有偶尔顺着那条进村的小路往里延伸,你才会发现原来村庄的内涵如此丰富。"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

D.

句子"跳脱的鸡,蹒跚的鸭,稳重的牛,乱窜的猪狗,上学的稚子,劳作的大人,都在揭示着村庄的活力。"其中"揭示"一词换作"彰显"更合适。

(3)下列句子补写在文中括号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B.

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

C.

忽然想起了那个小村子里的炊烟

D.

或许不会关注司空见惯的炊烟

来源:2021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