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化学中考专题: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
石油不可再生,其开采和利用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主要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是( )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下列诗句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 )
A. |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
B.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C. |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
D.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出土的半张"黄金面具"被刷屏,同时出土的文物还有青铜器、玉石器、金器、象牙等。古人制作这些物品的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
捶打黄金 |
B. |
打磨象牙 |
C. |
雕刻玉石 |
D. |
湿法炼铜 |
楚国创造了八百年辉煌历史。下列楚文化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铜矿炼铜 |
B. |
玉器打磨 |
C. |
高粱酿酒 |
D. |
粘土制陶 |
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
千锤万凿出深山 |
B. |
化作春泥更护花 |
C. |
蜡炬成灰泪始干 |
D. |
爆竹声中一岁除 |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
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
B. |
用75%的酒精溶液对皮肤消毒 |
C. |
用活性炭除去自来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
D. |
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
下列物质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稀有气体作电光源B.生石灰用于食品加热
C.液氮制造低温环境D.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
变化无处不在。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蜡烛燃烧 |
B. |
西瓜榨汁 |
C. |
冰雪融化 |
D. |
铁丝弯曲 |
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冰雪融化 |
B. |
食物腐烂 |
C. |
水力发电 |
D. |
湿衣晒干 |
物质世界充满着神奇的变化。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B.海水晒盐C.苹果榨汁D.棉花纺纱
我市即将正式跨入高铁时代。高铁钢轨制造使用的是含锰钢,轨道铺设时每段钢轨的长度达1~2千米,从而大幅减少了轨道接口数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制造钢轨的材料是铁的合金 |
B. |
钢轨制造时加入锰是为了增大硬度、增强韧性 |
C. |
在钢轨接口处涂上油或扣上帽,可以防止接口锈蚀 |
D. |
钢轨热胀冷缩、歪曲变形是化学变化 |
《天工开物》对钢铁冶炼过程有如下记载。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垦土拾锭":铁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
B. |
"淘洗铁砂":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 2O 3)能溶于水 |
C. |
"生熟炼铁":冶炼铁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
D. |
"锤锻成钢":生铁高温锻打成钢,碳元素含量升高 |
大型海水淡化厂采用反渗透膜技术淡化海水,但是需要利用化石燃料供能,成本较高。阿拉伯目前正在建设一面巨大的反射镜,这个装置会将太阳光聚集到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钢制玻璃穹顶上,汇集后的热量可以使其中的海水蒸发。蒸发后海水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此过程海水发生的变化是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钢铁是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
(1)英国学者R•坦普尔论证了我国古代冶铁技术世界第一。早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已广泛利用铁矿石与木炭生产生铁,并加入“黑土”以降低生铁的熔化温度;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充氧”等炼钢法。
①“黑土”含有磷酸铁(FePO4),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生铁生产过程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炼钢中“充氧”的目的是降低生铁中的 ,获得性能更好的钢。
(2)对钢铁制品进行“发蓝”处理,使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能有效防止钢铁锈蚀。
①“发蓝”过程发生了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②致密氧化膜能防止钢铁锈蚀的原因是 。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在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中, 是身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2)水是生活中常见的溶剂,消毒用的75%酒精溶液是由无水酒精和水配制而成的,在抗击新冠病毒的疫情中,许多场所采用酒精溶液消毒,在喷洒酒精溶液进行消毒的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有 。
(3)水的硬度过大,饮用时不但口感不好,而且对健康有害,生活中常用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降低水的硬度实质上就是减少硬水中 的含量。
(4)通常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通电分解水来探究水的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 试管内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由此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 组成。
气候变化中的海洋
海洋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栖息地,有超过25万种生物生活在其中,为人类提供了食物、能源和交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忠实“朋友”。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导致地球系统热量不断增加。海洋吸收了绝大部分全球变暖的热量,还“消化”了2~3倍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减缓了气候变化速度及影响。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海洋变暖的速度增加了1倍。在过去的20年里,所有大洋盆地都观测到了持续数天到数月的极端海洋高温天气,即“海洋高温热浪”,它可以延伸数千公里的范围,深达数百米。热浪频发,易引起更强烈的热带气旋、厄尔尼诺现象等。2006~2015年,全球平均海平面每年上升约3.6mm,为1901~1990年期间上升速度的2.5倍。海洋在溶解了二氧化碳后,酸性增强,会影响牡蛎、蛤蜊等贝类的外壳或骨骼的形成。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1)海洋为人类提供的食物有 (举1例,下同),能源有 。
(2)海洋吸收热量发生的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海洋“消化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海洋高温热浪”对海洋生物的危害是 。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人类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