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物理 / 试卷选题

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

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

柴火烧水

B.

压缩空气发热

C.

冬天搓手取暖

D.

钻木取火

来源: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未来的航母将采用自行研制的电磁弹射器。电磁弹射器的弹射车与飞机前轮连接,并处于强磁场中,当弹射车内的导体通以强电流时,舰载机受到强大的推力而快速起飞。电磁弹射器工作原理与下列设备或用电器工作原理一致的是 (    )

A.

电铃

B.

手摇发电机

C.

电风扇

D.

电磁起重机

来源: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

A.

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

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

太阳辐射导致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

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来源: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正常家庭电路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导线 B 与大地之间的电压为 220 V

B.

测电笔先后插入插座的左右插孔,氖管都发光

C.

电冰箱的插头插入三孔插座能使电冰箱的金属外壳接地

D.

断开开关 S 后,站在地上的人接触 a 点或 b 点一定不会触电

来源: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 F 1 = 4 N F 2 = 3 N ,此时物体 A 相对于地面静止,物体 B 0 . 1 m / s 的速度在物体 A 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F 2 的功率为 0 . 6 W

B.

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9 N

C.

物体 A 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D.

如果增大 F 2 ,物体 A 可能向左运动

来源: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 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  (填“注水”或“抽水” )

来源: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观察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活动中,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沿斜面下滑到达底端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分别停在如图所示位置。

(1)小车在相同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  相同。

(2)小车所受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如果运动的物体在  的理想情况下,它将保持原

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300多年前,伽利略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得出相同的推论。

(3)实验中,小车在棉布、木板表面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分别是 P 1 P 2 ,则 P 1    P 2 .(填“ > ”、“ = ”或“ < )

来源: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 S ,滑动变阻器滑片从 b 点滑到 a 点过程中,两个电压表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图乙中  (填“ dc ”或“ ec ) 表示电压表 V 2 的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图象。

(2)该过程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值为   W

来源: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报道,高空坠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某专业研究小组对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进行如下实验研究

实验器材: 1 cm 厚的石膏板若干、质量为 50 g 的鸡蛋数枚

实验过程:无风环境下,将鸡蛋从楼上静止释放,砸中铺在草坪上的石膏板,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楼层

实验现象

1

5

鸡蛋破碎,石膏板凹陷且出现一圈圈螺旋状的裂纹

2

15

鸡蛋破碎,石膏板被砸中的地方出现小坑且破裂

3

25

鸡蛋破碎,发出巨响,石膏板被击穿

(1)实验中,鸡蛋从高空坠落的破坏力可以通过  反映出来。

(2)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  有关。

(3)实验后,小科对“高空落下的雨滴不会对人造成伤害”感到好奇。他通过查阅资料知道:雨滴从高空落下的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雨滴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达到最大速度后,雨滴匀速落向地面。雨滴下落过程中机械能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 。对于下落的雨滴不伤人的现象,小科将进一步探究。

来源: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购买了一卷标有长度为 100 m 的铜芯漆包线,小科想通过实验测定其实际长度。他首先测得导线横截面积 S 1 m m 2 ,查阅资料得知现温度下这种导线每米的电阻值为 0 . 017 Ω

(1)利用图甲所示的实物图测出铜导线的电阻。

①实验中,小科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 P 置于最  端。(填“左”或“右” )

②小科通过移动滑片 P ,测得多组数据,绘制成 U - I 图象如图乙,据此可以判定这卷导线的实际长度   100 m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2)小思认为用电子秤测出这卷导线的质量 m ,利用铜的密度 ρ 也可以算出实际长度。请你写出这卷导线实际长度 L 的计算式: L =   (用字母表示)。

来源: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取一根吸管,在离吸管末端三分之一处,剪一水平切口 P ,从切口处折弯吸管,把吸管放进水里,让切口离水面约 2 - 3 cm ,用力吹气,如图所示,发现切口处有水沿水平方向喷出。请你运用科学知识解释此现象形成的原因。

来源: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科发现中性笔的笔帽上有小孔,为了解小孔作用,小科查阅资料:儿童不小心将笔帽吸人引发窒息,这个通气孔能保证呼吸道不被完全堵塞,因此被称为“救命孔”。

(1)若不小心吸入笔帽,人体在用力吸气时,通过该笔帽通气孔的气体流速可达 20 m / s 。为确保生命安全,人体与外界通气量要达到 1 . 36 × 10 - 4 m 3 / s ,则通气孔的面积至少为   m m 2

(2)若不小心将没有通气孔的笔帽吸入气管,此时由于呼吸道堵塞导致肺内气压比外界气压小 1 . 3 × 10 4 Pa ,笔帽的横截面积约为 0 . 85 c m 2 ,医生至少需要   N 的力才能将笔帽取出。(计算结果精确到 0 . 1 N )

(3)医学上抢救气管异物堵塞的标准方法是:急救者从背后环抱患者,用力向患者上腹部施压,从而排出异物,被称为“生命的拥抱”。此方法应用的科学原理是: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  时,压强增大。

来源: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响应宁波市政府提出的“创建海绵型城市”的号召,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市政自动排水装置模型,控制电路由电压为 12 V 、最大容量为 100 Ah 的蓄电池供电,蓄电池用“发电玻璃”制成的太阳能电板充电。 R 0 为定值电阻, R 为压敏电阻,压敏电阻通过杠杆 ABO 与圆柱形浮体相连, AB : BO = 4 : 1 ,压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变化的关系如下表。(压板、杠杆和硬质连杆的质量及电磁铁线圈电阻忽略不计,所用绿灯、红灯及排水泵的额定电压均为 220 V )

压敏电阻受到的压力 F / N

60

120

180

240

300

360

420

480

压敏电阻 R 阻值 / Ω

500

360

260

180

120

80

65

55

(1)当水位在安全位置以下时绿灯亮,排水泵不工作;当水位达到安全位置上限时红灯亮,同时排水泵正常工作。请按要求完成图中工作电路的连接。

(2)“发电玻璃”光电转化率接近 18 % .要求在 5 h 内对控制电路的蓄电池充满电,则选用的“发电玻璃”面积至少为   m 2 .(太阳能辐射到每平方米地面上的平均功率按 1000 W 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 0 . 1 m 2 )

(3)按照设计要求,当水位上升到浮体刚好全部浸入水中时,压敏电阻受到压力为 360 N ,通过电磁铁线圈的电流为 100 mA ,排水泵启动;当水位回落到浮体只有 2 5 体积浸入水中时,硬质杠杆 ABO 仍处于水平位置,线圈中电流为 30 mA ,排水泵停止工作,则小科应选择重力为多大的浮体?

(4)在实际调试过程中,小科发现水位已达到安全位置上限,但排水装置还未启动。如果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要使排水装置符合设计要求,应该将与压敏电阻相连的压板向  (填“左”或“右“ ) 移动。

来源: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物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