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2016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诘难(jié)       扶掖(yè)      强聒不舍(guō)     即物起兴(xīng)

B.旁骛(wù)      喑哑(yīn)     蹑手蹑脚(niè)     周道如砥(dǐ)

C.玄虚(xuán)    亵渎(xiè)     涕泗横流(tī)        根深蒂固(dì)

D.拮据(jù)       沉湎(miǎn)    怡然自得(yí)      奄奄一息(yǎn)

来源:2016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恻隐    凭吊    怒不可谒    郁郁寡欢

B.睿智    阴霾    格物致知    人情练达

C.藉贯    禁固    粗制滥造    器宇轩昂

D.窒息    倒坍    廓然无垒    孤漏寡闻

来源:2016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目前,中国产业需要顶尖的科技人才,也需要大批本色当行的技术工人。

B.“解密门”事件一出,美国政府和苹果公司的矛盾,立即引起外界的普遍关注,一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阿尔法围棋”(Alpha﹣go)4:1击败韩国围棋界天王李世石,在这场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中电脑略胜一筹。             

D.宋代瓷枕、传统印章的造型与棉麻真丝的材质相得益彰,让她的布艺作品显得与众不同。

来源:2016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费雷德里希•尼采曾说:“那些未能打败我的,会让我变得更强大。”他是对的。

②单纯去追求一个没有任何压力的成长环境不仅是无法实现的,而且有害无益。

③而且,生活在保护伞下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好事。

④虽然比较强烈或长久的不幸会影响大脑发育,但众多研究表明,适当的压力能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

⑤心理学家马克•西里等人认为:“如果从未经历过不幸,个人就无法自主地处理压力,面对挑战;这样一来他们本可能被激发出的韧性或掌控能力就都荒废了。”

A.①③④②⑤B.②④⑤③①C.⑤①④③②D.②④③⑤①

来源:2016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昆虫记》既是一部优秀的科普著作,又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同样《傅雷家书》也是一部奇书:洋溢着父爱真情,也能给一般读者以做人及艺术方面的启迪             

B.英国小说家杰克•伦敦在小说《热爱生命》中,热情赞美了在与自然和自身的斗争中的“人”的伟大

C.只有五十八篇的培根散文随笔,不仅集中表述了作者自己的“人生哲学”,其所倡导的新的信念、规范、道德也成了他之后那个时代的主流思想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发出这石破天惊之问的人,因首事反秦而入《史记》的“世家”

来源:2016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列的文段,根据语境选择俗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五•一”小长假,大家都回到爷爷家。姑姑老是抱着手机看,还说现在交朋友全靠微信。爷爷慢悠悠地说:“①     ,你自己是啥样人,自然有对脾气的人跟你交往。各人有各人的路,②      ,朋友圈再大,也省不下你的功夫,有看手机的时间,多长长本事才是正理儿。”

A.①有车就有辙,有树就有影            ②不分青红皂白

B.①丢下嘴里的肉,去等河里的鱼     ②出多少汗,吃多少饭

C.①有麝自然香,不用大风扬            ②出多少汗,吃多少饭

D.①有车就有辙,有树就有影            ②长叹不如慢磨

来源:2016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木兰诗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⑦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③段开头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军情紧急,木兰紧张有序地准备出征

B.“旦辞”领起的一组句子表现了木兰出征行程的艰难

C.第⑥段与第④段形成明显的详略对比,渲染了凯旋归来的快乐气氛,突出了木兰向往和平生活的愿望             

D.诗歌的结尾也就是附文部分,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表现巾帼英雄木兰的豪爽性格

来源:2016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课文原句填空

(1)夫战,勇气也。  ,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2)半卷红旗临易水,  。(李贺《雁门太守行》)

(3)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李白在《行路难》中的    诗句,写出了在逆境中坚持奋斗的人们的心声。

(6)田园诗以其清新优美的风格成为我国诗歌史上一大流派,写出两句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    

来源:2016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自《核舟记》明•魏学洢)

【乙】

    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乔山人善琴》清•徐珂)

注释:①鹘(hú):一种凶猛的鸟。②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③媪(ǎo):老妇人。④阕:止息,终了。⑤款扉:款,敲;扉,门。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石青糁之

糁:

  

②其两膝相比者

比:

  

③款扉扣之

扣:

  

④今客鼓此

鼓: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

(3)甲乙两文都赞美了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但表现手法不同,甲文是  ,乙文则用了“    ”的句子来侧面烘托。

来源:2016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几段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关于垃圾食品的阅读

【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一般情况下是指高热量食品,这些食品很容易使人发胖,而营养素却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是: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罐头类食品、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

(摘自《百科知识》)

【解读误区】

    一提到“垃圾食品”,很多人会联想到汉堡、薯条、炸鸡、比萨、可乐,认为这些外来食品才是所谓的垃圾食品。其实我们的传统小吃中也有不少垃圾食品,如葱油饼、油炸饼、油条、烧饼等。这些东西都只含油脂与面粉,只提供热量,是地道的中国口味的垃圾食品。事实上,垃圾食品还指那些提供超过人体需求,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如酱菜、罐头类食品,这些食品中的盐分常会造成过多的钠滞留体内,成为垃圾。

(引自互联网)

【问卷调查】记者就饮食习惯问题对某班5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调查项目

购买食品时的首选考虑

常喝饮料类型

营养价值

包装好看

味道好

纯净水

果汁

汽水可乐

白开水

人数比例

72%

8%

20%

25%

30%

40%

5%

(引自互联网)

【两项研究】

    研究一:2005年,法国科学家公布了一项针对舌头的研究成果:人类舌尖部位的味蕾含有一种对脂肪特别敏感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特别擅长“侦察”食物中的脂肪酸,并且迅速在体内把它囤积起来。科学家曾从“进化论”角度解释这种现象。史前人类物质匮乏,觅食艰难,他们整日奔忙却难以糊口,体力永远“入不敷出”,因此,他们最向往的就是糖和脂肪,因为只有高热量食品能让他们生存下来。

    研究二:2011年,对象大多为欧洲白人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具有一个FTO变异基因副本的人肥胖率较常人高出30%,具有两个变异基因副本者肥胖率较常人高出70%.研究人员认为,此项研究清楚地显示,携带FTO基因片段变异的人群显示出某种特性,诱使其吃更多不健康的、容易致胖的食物。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种行为学特征,而不是一种疾病。这对有“肥胖基因”的人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或许还有机会,依靠行为控制来减低肥胖的概率,而不是只能任由基因摆布。

(摘自《新发现》)

【明星代言】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2012年11月18日报道:倡导健康生活理念的人士呼吁政府禁止体育明星代言垃圾食品。他们声称,运动员通过这种方式赚取了大量钱财,但这么做的代价是儿童的肥胖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说,足球明星贝克汉姆就通过代言百事可乐和汉堡王赚取了大量广告费。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结束之后,奥运会奖牌得主们也从垃圾食品代言合同中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但没有证据显示,这些体育明星当中任何一个人真的像广告中那样吃他们所代言的垃圾食品。快餐公司利用了这样一个心理暗示,即如果我吃这种食品,我就能看起来像运动员一样,拥有像运动员一样的体格,并取得体育成就。这是一种聪明的营销方式。

(引自互联网)

【一次会议】

    1999年的一个晚上,11位掌控着卡夫、纳斯贝克、宝洁、可口可乐等全世界最知名的食品公司的高管齐聚美国明尼阿波利斯的皮尔斯伯里食品公司总部大楼。虽然平日是竞争对手,这些集团的CEO们还是聚集在一起举行一次私人会议,议题是食品业如何应对越来越多的人患上肥胖症。会议的第一位发言人是卡夫的副主席麦克尔•穆德。他展示了114张幻灯片,上面的数字十分惊人:超过半数的美国成人体重超标,儿童肥胖率从1980年以来翻了一番,肥胖成了全世界的“流行病”。随之而来的是,很多儿童很早就开始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他们的智商水平也普遍下降。他希望让这些食品业的大鳄们关注到他们在发明和推销食品的工作上已经过火了。疾控中心、心脏病协会、癌症协会和学术界、教育界、公众一同谴责食品企业,认为他们应对此负责,一些学者甚至把零食和香烟画上等号。

(摘自《世界博览》)

(1)什么是垃圾食品?请用一句话概括。

(2)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是  

A.携带FTO基因片段变异的人不一定会变胖。

B.史前人类对糖和脂肪的向往跟他们的生存环境有关。

C.从调查数据看,小学生在购买食品和选择饮料方面几乎不存在问题。

D.多吃零食有可能会使儿童患上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甚至导致智力下降。

(3)根据材料,探究人们喜欢吃垃圾食品的原因。

(4)从“明星代言”和“一次会议”两则材料中,你发现食品公司存在哪两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并就此谈谈看法。

来源:2016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悬在空中的”疤痕”

①早晨走到阳台,惊讶地发现,阳台上的一块钢化玻璃,竟然碎裂了,像一大朵裂开的花瓣一样。幸亏是夹层的,碎裂的玻璃,才没有“哗啦啦”坠落一地。细瞅,在玻璃的右下角,找到了一个着力点,原来是被人用石块砸的。竟然是被人为砸碎的!一股怒火,腾空而起。

②谁会砸我们家阳台玻璃?为什么砸?突然,“汪,汪汪”,我养的小狗花花莫名地狂吠起来。恍然明白,也许是花花在阳台上狂吠,从楼下散步或路过的人听了心烦,顺手从地上拣了一个石块,砸了过来,将玻璃砸碎了。

③阳台上一排整齐的蓝玻璃,因了这块碎玻璃而有了伤痕,很不协调。找来维修工,师傅说这种弧形的钢化玻璃很难配,需要从外地调货,很费周折。没办法,那块碎裂的钢化玻璃,就一直悬在那儿。它就像一道疤痕一样,每次看到它,我的心都会隐隐地作痛,又气愤,又无奈。不过,每次花花无故吠叫时,我就会立即制止。倒不是怕别人再砸了玻璃,而是意识到,它的吠声惊扰了别人。这是那块碎玻璃,无声地提醒着我。

④慢慢地,我适应了阳台上那块碎玻璃,有时候,我甚至觉得,穿过那块碎玻璃的裂纹看出去,有一种别样的美。我差不多已经忘记了阳台上那块被人砸碎的玻璃了。

⑤“咚,咚咚”,有人敲门。打开门,是一个高大粗犷的男人,陌生,但似乎又在哪儿见过。他自我介绍,他也住这个小区,某幢某号。难怪有些面熟,原来是一个小区的。

⑥问他何事。他瞄了一眼阳台,说:“你家阳台那块玻璃,是我砸的。”我一时错愕,没恍过神来。他又重复了一句,你家阳台那块玻璃,是我砸碎的。终于明白过来了。但我又有点糊涂,这事都过去好久了,连我都差不多已经忘记这茬了,他怎么会突然自己找上门来“认罪”?

⑦他砸玻璃的原因果然不出我所料。他自顾自地说着:“那天我心情不好,散步经过你家,听到狗叫声非常烦躁,就砸了你家的玻璃。第二天散步时,我才发现,你家阳台上的一块玻璃碎了,从楼下看上去,那块碎玻璃的裂纹,特别刺眼。”说到这里,他停了一下,接着说:“我也想过,来向你们解释一下,道个歉,赔偿你们,但又想想,反正当时也没人看到,我为什么要自找麻烦呢。”说到这里他又很不自然的笑了一下,咽了口唾液,继续说:“我以为你们会很快将碎玻璃更换掉的,每天早晚散步时,路过你家楼下,我都忍不住抬头看看,没想到,一天又一天,那块碎玻璃一直没换。我都不敢抬头,不敢从你家楼下经过了。”说到这儿,他重重地叹了口气:“你不知道,那块碎玻璃,就像一个伤疤一样,一直悬在那儿,刺伤我,折磨我。我内心一直没有平静过,安宁过。我今天来,就是想向你们道个歉,我愿噫做出赔偿,同时,请你尽快将那块碎玻璃换掉。”说完,他丢下几张百元钞票,转身走了。

⑧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结局。那块被砸碎的玻璃,甚至已经激不起我丝毫的怨气和愤怒,我差不多已经将它彻底淡忘了,有个人,却一直为此不安。

⑨我拨通了维修师傅的电话,请他想办法,无论如何将那块碎玻璃立即更换掉,让疤痕消失。

(作者:孙道荣,有删改)

(1)围绕着“一块碎玻璃”,“我”经历了      的态度变化过程。

(2)试概括文中“他”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结合短文内容,说说怎样才能“让疤痕消失”?

来源:2016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经典和我们

                                                                      周国平

①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做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②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作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③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经典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为如此,在阅读它们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在这个意义上,经典属于每一个人。

④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阅读经典呢?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做闲书轻松地读。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内容。阅读经典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浸染和熏陶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阅读经典的确很像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阅读经典当做最好的消遣的,他们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我的意思是说,阅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阅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中,你就会发现,你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很遥远。

⑤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们身旁,其中的财富属于我们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凡是领略过此种享受的人应该会同意,倘若一个人活了一生一世,却从未踏进这个宝库,那该是多么巨大的损失啊。

(选自《在维纳斯脚下哭泣》,有改动)

(1)阅读第②段,请从人文性和经典性两方面简要说明“人文经典”的内涵。

(2)作者主张把经典当做闲书轻松地读,并且认为阅读经典很像一种消遣。请概述作者的理由。

(3)关于“经典和我们”,本文主要论述了哪三个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4)作者认为真正的阅读是阅读过程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请从下列备选故事中任选一个为例,简要说说你阅读这个故事后获得的感悟(60 字以内)。

【备选故事】①三打白骨精    ②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来源:2016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要求:①按指定文体作文。

②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代替。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600字以上。

“香”,是一个给我们带来丰富体验的词,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场合,花香草香,茶香饭香,书香墨香……,每一种有形无形的“香”的背后都有一段又一段的故事。打开我们的记忆,搜寻那些印象深刻,令我们动心动情的与“香”有关的事情,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请以“香”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线索明晰;有生动细致的描写;结构完整。

来源:2016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要求:①按指定文体作文。

②文中出现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代替。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600字以上。

    年轻人创业艰难,前途茫然,向大师求助。大师拿来一块金子和一包烂泥,让年轻人选一个。年轻人选择了金子。大师摇摇头,说:“年轻人,你是一粒种子,什么才有利于种子的发芽生长呢?”年轻人恍然大悟。

请以“选择”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结构完整。

来源:2016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