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卷选题

2010-2011年临沂市中考语文模拟(一)

请在下面的作文题中任意选做一题。
(1)请以“听听         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按要求作文。
2010年1月27日,美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去世,他因为《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而成为人们记忆中永恒的“守望者”。在他的生命里,他守望爱情,守望责任,守望淡泊……
守望可以是一种生命的状态,守望可以是一种生命的态度,守望也可以是一种生命的境界……
请以“守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来源:2010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文后问题。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抵得上)。尝与其父(赵奢)言兵事,奢不能难(驳倒),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险的场合),而括易言之。使赵(赵国)不将(当将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赵国大将),悉(全)更(改)约束(规定),易置(撤换)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带领)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公将鼓之。(         )       (2)既克,公问其故。(        )
(3)以天下莫能当。(        )    (4)秦悉坑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3.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请写在下面。
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3分)

来源:2010——2011学年度辽宁省凌海市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背影》、《济南的冬天》、《白杨礼赞》都是散文,他们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老舍、茅盾。
B.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为我们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家家自给自足、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
C.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都是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
D.前苏联作家高尔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人物形象。
来源:201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湖南娄底市)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按课文内容填空(任选6空作答,6分)
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赤壁》)
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岂不罹凝寒?                     。(刘桢《赠从弟》)
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人生在世不称意,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在昼犹昏。(吴均《与朱元思书》)
《过零丁洋》中作者以死明志,抒发了甘愿舍生取义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对远方亲友真诚的祝福:                 
     ,                     道出了世世代代人的共同的心声。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书写题。
“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将它的下联选出来并给它拟一四字横批,然后将下联与横批写在下面对应的方格内。
备选项:绿叶红花映山前  风摇竹影到幽斋  梦随春风到天明  风吹萤火到满园
下联:                                       横批:

 
 
 
 
 
 
 
 
 
 
 
 
 

 

来源:20102011学年湖北省黄冈市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是(  )  ( 2分)

A.妖娆(ráo)狡黠(jié)恻隐(cè)断壁残恒(yuán )
B.睿智 (ruì)罔然 (wǎnɡ)深邃(suì)恪尽职守 ( ɡè )
C.刹那(chà)亵渎 (dú)陨落 (yǔn)怒不可遏 (è)
D.贮立(zhù)胆怯 (qiè)拮据(jù)锲而不舍 ( qi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父  亲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
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
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的主要事件是:地震中父亲怀着坚定的信念,战胜困难,抢救儿子
B.本文采用对比和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突出父亲的爱子之心
C.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和说明等方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D.本文在记叙上采用了顺叙的方式,显得情节紧凑,动人心魄

文中写“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到第38个小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文中反复出现“谁愿意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这些话强调了什么意思?突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文中找出父子心灵相通的语句,并谈谈这句话在父子俩心中所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经过近39个小时长长的煎熬,终于打开了安全的小出口,父亲召唤7岁的儿子出来时,小小年纪的儿子却说:“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请你联系本文内容,谈谈儿子这种先人后己的品德与父亲的爱有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1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选择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

A.油光可鉴正襟危坐粗制烂造藏污纳垢
B.器宇轩昂诚惶诚恐期期艾艾 冥思遐想
C.相形见绌精妙绝伦沧海桑田鼠目寸光
D.目空一切莫衷一是任劳任怨不容置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 “能吞能吐”的森林》,完成下列各题。
(1)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2)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它除了为人类提供木材及许多种生产生活的原料之外,在维护生态环境方面也是功劳卓著,它用另一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孕育了人类。因为地球在形成之初,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很高,氧气很少,气温也高,生物是难以生存的。大约在四亿年前,海里的先进植物登陆,陆地才产生了森林。森林慢慢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同时吐出新鲜的氧气,调节气温,这才具备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地球上才最终有了人类。所以科学家又称森林是“吞碳吐氧机”。
(3)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植树造林,并且保护好森林。目前,值得我们每个人关注的是地球的绿色之肺在日益萎缩。近200年间,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而另一方面,由于地球上的燃烧物增多,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急剧增加。此消彼涨,使得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威胁人类生存。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水分蒸发加快,改变了气流的循环,使气候变化加剧,从而引发热浪、飓风、暴雨、洪涝及干旱。
(4)为了使地球的这个“能吞能吐”的绿色之肺恢复健康,以改善生态环境,抑制全球变暖,减少水旱等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第一段中画横线处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文中将“森林”说成“地球的绿色之肺”,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的“说起森林的功劳,那还多得很”一句的作用是 _______, 第三段中“地球上的森林已有1/3以上被采伐和毁掉”一句中的“1/3以上”强调了         ___。
阅读选文第三段,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找出造成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原因。
                                                                           
(2)试找出地球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带来的影响。
                                                                            
我市正积极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和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阅读本文后你对我市的“双创”活动有什么好的建议?请用简要文字表述出来。(提出的建议不少于二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