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山东济宁任城区高二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济南之所以有“泉城”之名,是由于城南有距今4.5亿年前的奥陶系石灰岩组成的千佛山地,这些石灰岩具有较多的熔洞或裂隙,在济南附近没(mò)入地下,并受到不透水的侵入岩岩体的 甲  (阻挡/阻止),而上覆的第四纪山前堆积物透水性不好,从而形成承压水构造。城南山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jǐ),在城区则以上升泉形式涌出地表向外排出。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七十有二,泉水众多,不可胜(shèng)数。历代诸家所论72泉亦不尽相同, 乙  (大致/大约)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又名瀑流,宋代开始称趵突泉。
泉城四大泉群会流一处,在济南盆地最低处形成湖面46.5公顷的大明湖。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丙  (记载/记录),城西南有泺水,“北为大明湖”,后渐填埋堵塞,半为街市。金代起今城内湖沿袭大明湖之名。一湖烟水,绿树蔽空,妖娆多姿,风光秀美。清人刘凤浩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沿湖亭台楼阁,水树长廊,错落有致。其风貌不亚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杭州西湖。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mò)入熔洞 B.补(jǐ) 会流
C.(shèng)数 沿袭 D.堵(sāi) 妖娆

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阻止大约记载 B.阻挡大致记载
C.阻挡大约记录 D.阻止大致记录

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千家明月万家春 B.满园月色一园梅
C.何方春水一方天 D.一城山色半城湖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宁任城区高二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诺奖”实至名归,这无疑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好事,不只是因为得奖,更因为这是造福众生的伟大贡献。
B.大学毕业生小蔡应聘一公司文员,好不容易进了面试,却因填的一份400多字的手写简历中错别字连篇累牍,而未被录用。
C.梁文道毫不客气地批评说,目前中国大部分文化节目都老态龙钟,使优秀传统文化节目失去了年轻人这一广大的受众群体。
D.当前,“打虎拍蝇”已经取得重大成效,但腐败和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不是一得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宁任城区高二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虚拟的网络所以有无尽吸引力,就在于一个主要原因是它能隐藏人的身份,使人生活在一个虚幻迷离的世界里。
B.近年来先后实施的全面免除农业税、免收农村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充分说明了中央政府对农民问题的高度关注。
C.杨丽萍用她那优美娴熟的舞姿、流盼生辉的眼神,塑造了美丽而活泼的金孔雀形象,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
D.据《中国日报》报道,我国居民储蓄的43%用于子女的教育,这已经大大超过了用于养老或购买住房的储蓄比例。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宁任城区高二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通变”与中国独特价值观
李德顺
中华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视野集中于世事人生、伦理政治,有一条人本主义的主线;西方文化则偏重于探求知识、科学及其应用,有一条科学主义的主线。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可以从考察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入手,其中“通变”就是一个着眼点。
《周易》是凸显中华文化独特精神气质的经典文献之一,其中心思想很明确,就是“易”。“易”即“通变”。《周易》所言,就是如何依靠“通变”来追求善治和人生平安幸福的经验与道理。《周易》认为,人世间的事,有变才有通,国家和人民才能生存发展,因此要“通变”。当然,变中有所不变,变是为了保持主体的地位及其根本目标的不变。为此,《周易》提出了两条价值原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条结合起来,就是主张依天地之道,始终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根本目标,处理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数千年来,中华文化也确实保持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通变”精神。
拿语言文字形式来说,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历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作为其统一公共形式的汉语,从甲骨文的字体和发音开始,经历了从象形到形意兼备、从篆隶体到行楷体、从繁体字到简体字等一系列演化,才形成现代汉语,且变化仍未结束。再拿汉语的文学形式来讲,从远古神话传说、《诗经》中的民谣,到接替兴起的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直到现代白话文学,总是在推出一种又一种创新形式,引领一代又一代风骚,并没有一个终结。而所有这些变化的动力,都来自人们的生活,与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追求相适应。
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如此,建筑、服饰、饮食、医药等生活领域以及生产、科技、军事、政治等社会领域,也无不如此。举凡为民族生存发展所必需的事务,中国人都能以“为仁由己”“和而不同”的姿态,做出与时俱进的改变。在这些自我改变的过程中,中华文化固然遭遇了诸多曲折和磨难,甚至充满凶险和动荡,但最终总能浴火重生、不断更新,赢得更广大的生长空间与更旺盛的生机活力。而这一切所显示出的,正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气质。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密码,而且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的文化基因。它让中华民族具有宽广、从容、务实、机敏的胸襟气度,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在变中求不变的经验、技巧和具体成果,包括各种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诸子百家学说、治政经验、礼仪风俗,到各种具体的文化形式和器物,以及中华先人传下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遗产,内容博大精深。但必须看到,它们毕竟多属时政、规范和技术层面的成果,都是变化演进过程中的具体收获,因此有一定的历史阶段性和局限性,并非终极不变的样式。唯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本身,才是中华民族特有且不可替代的文化“真身”。
自古以来,我国的有识之士就不怕改变自己,而是处变不惊,对内对外均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吸收一切有益的东西,通过兼容并蓄成就自己。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的文化才呈现出“马、中、西”汇通的新面貌。无论其中有多少得失曲折、有哪些未尽通达之处,“马、中、西”汇通都是近代以来中国从被动变为主动,面向世界、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正常状态,也是新形势下弘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内在需要。
(选自《人民日报》2015-6-18)
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视野集中于世事人生、伦理政治,有一条人本主义的主线;西方文化则偏重于探求知识、科学及其应用,有一条科学主义的主线。
B.中华文化遭遇过许多曲折和磨难,但总能不断更新,赢得更广大的生长空间与更旺盛的生机活力靠的正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气质。
C.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通变”精神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壮大的文化基因,作为有识之士就要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
D.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通变”精神,是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和精神密码,“马、中、西”汇通是新形势下弘扬这种精神的内在需求。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依靠“通变”来追求善治和人生平安幸福的经验与道理,这就是《周易》的中心思想。
B.通变精神让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不断追求变化的经验、技巧和具体成果。
C.汉语文字形式和文学形式变化的动力来自中国人的生活,与生活和精神追求相适应。
D.对民族生存发展必需的事务,中国人都能以“为仁由己”“和而不同”的姿态通变。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变”作为考察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的一个着眼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精神气质。
B.《周易》主张依天地之道,始终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根本目标,处理好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C.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真身”,但有历史阶段性和局限性,并非终极不变的。
D.我们今天的文化能够呈现出“马、中、西”汇通的新面貌是因为有识之士能通过兼容并蓄成就自己。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宁任城区高二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臣密言:臣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选自《陈情表》有删节)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洗马征至洛。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
[注]①醮:改嫁。醮,结婚时以酒祭神的仪式。②游夏:指孔子的学生子游和子夏,用来指有才华的人。③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出自《左传·闵公元年》,大意是如果不除去庆父,鲁国的灾难是不会终止的。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得不到安宁。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舅母志夺:改变
B.终兄弟鲜:少,这里指没有
C.前太守臣逵臣孝廉察:观察
D.周门人之游夏方:比拟,比方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险衅,夙遭闵凶复洗马征至洛
B.臣进退,实为狼狈弗劾也
C.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刘氏有疾,涕泣侧息
D.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

下列各项中对原文中未加标点部分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B.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C.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D.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情表》开篇作者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
B.李密侍奉祖母以孝顺和恭敬闻名当时,为祖母端饭菜、端药,他总要尝过之后才让祖母用。
C.李密在祖母刘氏过世后,应征太子洗马,实现他在《陈情表》中所说的先尽孝后尽忠的诺言。
D.李密为官清廉,为人正直,很有才能,却始终没有得到皇上的赏识,因而未能回到京城任职。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宁任城区高二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泥溪
洪咨夔
沙路缘江曲,斜阳塞轿明。
晚花酣晕浅,平水笑窝轻。
喜荫时休驾,疑昏屡问程。
谁家刚齐饼,味过八珍烹。
(1)请对首联中的“缘”“塞”分别作简要赏析。
(2)本诗是如何表现江边美景的,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宁任城区高二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⑴《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⑵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弥补之意。
⑶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互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情此景正应了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                      。”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宁任城区高二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把下面的句子连缀成顺序合理的文段,在横线上填写序号即可。
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得很远。
①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
②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
③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
④故名著重拍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
⑤名著重拍本应该是用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
⑥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宁任城区高二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一组句子。
情感是温暖的灶火,理智是调火的阀门,它掌握着灶火的强弱;情感是灿烂的花朵,理智是花下的枝条,它掌控着花朵开放的位置;                         。我们已经长大,在未来的道路上,让理智永远伴随我们左右,助我们一路前行。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宁任城区高二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一幅有关儿童游戏的图画——《弹弹球》。请仔细观察并展开想象,对充满童趣的画面进行描写。要求:语言简洁、生动,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宁任城区高二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什么是锁
何君华
嘴唇就要裂开的时候,旅行者突然发现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毡房没有上锁。
水壶里早已没有一滴水,要不是渴得实在难以忍受,旅行者是不会有失礼貌地闯进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旅行者一推开门就发现炉子上有一壶还冒着热气的奶茶,他犹豫了一下,但是很快他就把茶壶拎了起来,像刚跑了一千里戈壁的老马一样一口气把奶茶喝了个精光。
旅行者在桌上放下二十块钱,又觉得不妥,还是觉得应该等主人回来。
这一等就是一天。
阿拉坦乌拉带着他的羊群跑到遥远的乌日更草场去了,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慢悠悠地回了家。
旅行者听见屋外的动静,连忙起身走了出来。旅行者抱歉地说:“老大爷,实在对不起,我见你家没有锁门,冒昧闯了进来,请你原谅。”
阿拉坦乌拉并不理会旅行者的解释,自顾自把羊群赶进羊圈。
旅行者以为主人生气了,只能像一棵秋天的马连草一样局促地站在那里。
等安顿好羊群,主人终于说话了:“什么是锁?”
旅行者这才发现,主人的门上根本没有锁。
主人的话让旅行者彻底震惊了。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人类已经走到21世纪,竟然还有人不知道什么是锁。旅行者试图给主人解释一番什么是锁,但是他马上陷入了困境,他发现给一个没见过锁的人解释什么是锁无异于给一个没见过马的人解释什么是套马一样困难。他只能勉强解释说,锁是一种工具,把它安在门上别人就进不来,只有用钥匙才能把它打开。一把锁只有一把钥匙,一把钥匙只能打开一把锁。
主人马上摇了摇头:“那怎么行?那肯定不行。”
旅行者说:“那怎么不行?那样的话别人就进不来了呀。”
“那怎么能行呢?那路过的牧民们口渴了就没有水喝了呀。万一碰到风雪天,上哪里找马奶酒暖身子去?累了上哪里休息?”主人不解地问旅行者。
原来,主人房门大开就是为了方便像旅行者这样的口渴者进来“偷”水喝呀。
旅行者无言以对,更加无地自容。
“我们早晨从东边出发出去放牧,到了晚上则从西边回来,中间要走很远的路,不饿不渴不疲乏是不可能的,铁打的汉子也不可能。”阿拉坦乌拉比画着说。
“为什么不从同一个方向回来呢?”旅行者不解地问。
“成吉思汗说,我们不能在同一天内两次践踏同一片草场。长生天赐给我们辽阔的草原,是赐福给我们,不是用来糟践的。”
主人生起了火,问旅行者:“年轻人,在这里住一晚吧?”
“好。谢谢!”旅行者兴奋地说,又补了一句,“打搅了。”
吃晚饭的时候,旅行者还是不甘心——阿拉坦乌拉老人怎么能没见过锁呢?这简直太让人难以置信了,于是问道:“你们这里所有的牧民都不上锁吗?就不怕东西被偷?”
“为什么要偷呢?每一个哈丹巴特尔草原的蒙古人都有手有脚啊。”主人不解地反问。
“可是你不怕别人进来把你的东西吃光喝光?”
“我也会吃光别人的呀。我今天跑了趟乌日更草场,就在那里饱餐了一顿。”主人哈哈大笑。看起来,他对今天的伙食很满意。
躺在阿拉坦乌拉老人家暖和的床上,旅行者失眠了。旅行者万万没想到草原上的牧民们竟然不知锁为何物,用阿拉坦乌拉老人的话说——门只是用来抵御风寒而不是用来防贼的,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第二天早上告别阿拉坦乌拉老人,旅行者又不甘心地走了几户牧民家,结果真的像老人说的那样,每一户都是家门洞开!
旅行者彻底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很快,旅行者写的游记《哈丹巴特尔草原上的奇迹》就发表在了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旅游月刊《旅游者》上。一时间,更多的旅行者像蜜蜂一样涌向了哈丹巴特尔草原。
旅行者再次来到哈丹巴特尔草原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这回他看到了更加令人震惊的场面——家家户户都上了锁!
他迫不及待地找到阿拉坦乌拉家,想弄明白这一年来究竟发生了什么。
阿拉坦乌拉老人家里竟然也上了锁——一只油绿的梅花挂锁在阳光下分外刺眼。
“刚开始是朝克图家的茶壶丢了。很快,哈斯额尔敦家传了三代的雕花马鞍也丢了。”中午时分骑马归来的阿拉坦乌拉老人无奈地说,“我的皮靴也丢了,马镫也丢了。”
“家家户户都上了锁。这不,我只好骑马走这么远的路回家吃饭。”老人不高兴地说。
此刻正是哈丹巴特尔草原上的星期二午睡时刻,旅行者没有一丝困倦,但是比任何时候都要口干舌燥。他有一股打人的冲动,但是终于什么也没做。他只是孤独地站在那里,像一个永恒的忏悔者。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年第2期)
为什么“旅行者在桌上放下二十块钱,又觉得不妥”?
结合文意赏析划线部分。
阿拉坦乌拉老人家里竟然也上了锁——一只油绿的梅花挂锁在阳光下分外刺眼。
小说以“什么是锁”为题有何好处?
小说最后一段可否去掉?为什么?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宁任城区高二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记者:如果将写作比作一种运动的话,你觉得它与哪个项目最相像?
作家:登山吧。不过有的登山者是去看如火如荼的红叶的,那里游人如织;有的登山者则要一睹险峻的冰峰,那里人迹罕至。
记者:这二者谁更可贵呢?你自己又属于哪一类?
作家:每个登山者都有自己认为更可贵的答案。我属于后一类人,也许各行各业都有像我这样的人。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宁任城区高二上学期期中统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