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十一长假,小聪参观了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去的是(   )

A.陕西省 B.北京市 C.云南省 D.浙江省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原始人类中,已经掌握磨制技术的是: (  )
①北京人    ②元谋人   ③山顶洞人   ④河姆渡居民   ⑤半坡居民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 D.②③④⑤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晓东所在的学习小组为进行一项探究活动,利用网络收集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资料。以下最符合他们探究内容的活动主题是(   )

A.中国的朝代更替 B.中国的远古人类
C.中国原始农耕文化 D.中国古代世界之最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了西周(   )

A.实行禅让制 B.实行分封制
C.确立世袭制 D.推行郡县制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
A、楚       B、齐       C、秦      D燕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帝被后人尊称为(    )

A.龙的传人 B.人文初祖
C.炎黄子孙 D.兵家鼻祖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鹿中原,战乱不休。其中打着“尊王攘夷”口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的是 (    )

A.晋文公 B.楚庄王 C.齐桓公 D.勾践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各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儒家学派的是 (   )

A.用仁政治理天下 B.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虔诚信佛,行善积德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新旧制度更替 D.百家争鸣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黄河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   )

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行政体制上,(秦始皇)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起先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该材料反映出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表格归纳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一个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西周、春秋 B.春秋、战国
C.东周、战国 D.西周、东周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了秦王嬴政哪项历史功绩    (    )

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C.修筑万里长城 D.书同文,车同轨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一件珍贵文物“秦始皇诏文权”,权身刻有秦始皇廿六年诏书14行篆文,诏文曰:“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从这段铭文可以知道的历史信息有(    )

①“权”是秦朝通行的货币      ②秦朝以篆字统一全国文字
③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④秦朝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 (   )
①破釜沉舟 ②纸上谈兵 ③风声鹤唳  ④退避三舍

A.①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变革,最终导致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那么,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

A.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B.水利事业的发展
C.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耕作技术的提高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后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 (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规定的   (       )

A.奖励耕作 B.推行县制
C.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D.奖励军功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领袖是  (   )

A.项羽和刘邦 B.陈胜和吴广
C.韩信和张良 D.刘秀和朱元璋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孝公用…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至强。
——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该言论反映了哪家学派的主张?
(2)材料二中“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说明此次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请你说出此次变法中哪一内容直接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变法中哪一内容对后世影响深远呢?
(3)根据材料三说说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仁不让于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来材料二 某中学初一(8)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涵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请分别指出。
(3)战国时期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言论,形成的一次蓬蓬勃勃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悠久,历代封建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措施巩固封建统治,影响深远。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图一中人物是谁?他在中国历史上作出的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图二中结构图反映的是秦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设置了“三公”,其中分管行政是哪一职位?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了哪一行政制度?
(3)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该统治者在经济、文化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东台七校七年级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