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重庆市七校联考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名著重拍热的冷思考
当下关于《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文学名著重拍所引发的种种议论成为2010年度中国人文化生活的一道景观。“变形走样”和“不着边际”的重拍深深刺痛了观众的审美心理。这种“刺痛”绝非是文艺创造与创新所带来的冲击和震撼,而是胡乱的颠覆与无情的解构招致的“黄钟毁弃”与“瓦釜雷鸣”的时代之痛。
重拍不应是浮泛的标新立异,而应是与时俱新的创造再生。真正具有创新价值的文艺作品一般都是平实中见奇崛、素朴中显气象,让人有新的发现与感悟;而刻意哗众取宠的所谓创新则徒有噱头,毫无营养,甚至引人颓废、让人消沉,这是创新与伪创新的基本界标。名著重拍是一项旨在创新的艺术工程,但是这种创新不是对原作的随意否定与肆意颠覆,也不是给原作的人物和情节穿上时髦的外衣,而是创作主体对原作的当代性阐释,对原作的独特感悟与精准演绎。成功的重拍是制作者的才识与原作者的智慧旗鼓相当的对话,是现作的精神内涵与原作的精神实质交相辉映的结果,不是一种简单的重现,更不是建立在陌生甚至误解基础上的“出新”。那些与当下庸俗观念沆瀣一气的重拍之作只是艺术长空中的闪电和惊雷,不会长久悬挂在历史的天空而辉耀千古。
重拍不应单纯迎合,成为金钱的附庸,而应该坚守艺术的追求和理想。名著重拍中出现的多角恋、婚外恋等情感乱象;好人遭殃、笑贫不笑娼、小人得志等道德乱象;搞笑、愚乐、浅薄、狂妄与互相糟践等审美乱象实质上都是消费主义和资本逻辑在背后推波助澜的结果。譬如新版《红楼梦》中,厚重且寓意深刻的《好了歌》被当做调侃的对象一笑而过,则是对当下低俗之风的迎合。重拍作品与原作的核心精神和思想内涵构成了较大的反差,甚至以低俗的流行元素颠覆了原作的艺术精神,这是艺术俯就和谄媚收视率的典型体现。艺术没有了自己的锋芒与独特个性,没有了深度与力度,没有了感召力与向心力,在随波逐流中无原则地和观众嬉戏和狂欢,这样的艺术已经无法担负引领大众的使命与任务。我们不能苛求每一部名著重拍剧都拍成经典,但是我们决不能原谅众多的名著重拍如“苍蝇逐臭”般在荧屏前亵渎我们的民族经典。
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不应是肆意的精神放逐。名著重拍的初衷本应该是让民族优秀文化去烛照当代文化,用当代文化去激活民族优秀文化,既要守望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更要拥抱当代文化的新境界与新天地。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家,放弃了对优秀民族文化精神家园的坚守,丧失了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勇气,其未来的发展就会像逐浪的浮萍,难以找到自己的根系。某些名著重拍对民族文化的肆意放逐,实际上反映了创作者艺术良心的普遍缺失,突显了其担当使命感的群体式微。缺乏担当意识的名著重拍其艺术生命一般不会走得很远。新版电视剧《三国》中对曹操的重新审视与公允评价值得肯定,冲破传统思维,能够以当代视野与时代情怀激活优秀民族文化。但是,该剧对民族忠信文化、道义文化、孝悌文化中精华元素的煽情化和泛情化处理、功利化和庸俗化演绎有待商榷,这种重拍策略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原作中荡气回肠的艺术美感与文化气韵,让人观后怅然若失。名著重拍既应该反映和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要与情感诉求,更应该具有担当性与审美超越性,让观众既获得情感共鸣,又感受优秀民族文化的心灵荡涤,从而获得有品位的审美愉悦。
我们欢迎充满创新意识与艺术超越精神的名著重拍,这样的重拍赋予原作新的时代内涵,也让民族艺术画廊更加五彩斑斓。而对那些媚俗且粗糙的“急就章”,那些没有艺术个性与担当使命、缺少艺术发现与审美超越的重拍,我们只有“敬而远之”!
关于名著重拍,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不忠实于原著,对原著胡乱的颠覆与无情的解构的重拍风招致的是“黄钟毁弃”与“瓦釜雷鸣”的时代之痛。
B.名著重拍是一项旨在创新的艺术工程,重拍时应根据时代的发展与要求对原作的人物和情节重新包装。
C.成功的重拍是一项创新的艺术工程,是创新主体对原作的当代性解释,对原作的独特感悟与精准演绎。
D.我们盼望那些充满创新意识与艺术超越精神、赋予原作新的时代内涵的名著重拍。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是(    )

A.一般来说,平实中见奇崛,素朴中显气象,让人有新的发现与感悟的文学作品都具有创新价值。
B.判断文艺作品是创新还是伪创新要看它是不是与时俱新的创造再生。
C.当下文学名著的重拍,深深刺痛了观众的审美心理。
D.当下名著重拍中出现的情感乱象、道德乱象、审美乱象,实质上是消费主义和资本逻辑在背后推波助澜的结果。

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厚重且寓意深刻的《好了歌》被当做调侃的对象一笑而过,是对当下低俗之风的迎合。
B.新版电视剧《三国》中对曹操的重新审视与公允评价值得肯定,能够以当代视野与时代情怀激活优秀民族文化。
C.新版电视剧《三国》中对民族忠信文化、道义文化、孝悌文化中精华元素的煽情化和泛情化处理值得商榷。
D.名著重拍应该反映和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要与情感诉求,所以重拍中需要改变原著中的某些情节。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七校联考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沈束,字宗安,会稽人。父侭,邠州知州。束登嘉靖二十三年进士,除徽州推官,擢礼科给事中。
时大学士严嵩擅政。大同总兵官周尚文卒,请恤典,严嵩不予。束言:“尚文为将,忠义自许。曹家庄之役,奇功也,宜赠封爵延子孙。他如董旸、江瀚,力抗强敌,继之以死。虽已庙祀,宜赐祭,以彰死事忠。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疏奏,嵩大恚,激帝怒,下吏部都察院议。闻渊、屠侨等言束无他肠,唯疏狂当治。帝愈怒,夺渊、侨俸,下束诏狱。已,刑部坐束奏事不实,赎还职。特命杖于廷,仍锢诏狱。时束入谏垣①未半岁也。逾年,俺答②薄都城。司业赵贞吉以请宽束得罪,自是无敢言者。
束系久,衣食屡绝,惟日读《周易》为疏解。后同邑沈练劾嵩,嵩疑与束同族为报复,令狱吏械其手足。徐阶劝,得免。迨嵩去位,束在狱十六年矣,妻张氏上书言:“臣夫家有老亲,年八十有九,衰病侵寻,朝不计夕。往臣因束无子,为置妾潘氏。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乃相与寄居旅舍,纺织以供夫衣食。岁月积深,凄楚万状。欲归奉舅,则夫之饘粥无资。欲留养夫,则舅又旦暮待尽。辗转思维,进退无策。臣愿代夫系狱,令夫得送父终年,仍还赴系,实陛下莫大之德也。”法司亦为请,帝终不许。
帝深疾言官,以廷杖遣戍未足遏其言,乃长系以困之。而日令狱卒奏其语言食息,谓之监帖。或无所得,虽谐语亦以闻。一日,鹊噪于束前,束谩曰:“岂有喜及罪人耶?”卒以奏,帝心动。会户部司务何以尚疏救主事海瑞,帝大怒,杖之,锢诏狱,而释束还其家。
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丧除,召为都给事中。旋擢南京右通政。复辞疾。布衣蔬食终老于家。束系狱凡十八年,比出,竟无子。     (《明史》列传第九十七)
注:①谏垣:指谏官官署,即专职进谏官吏的办公场所。②俺答:明朝时的蒙古土默特部落。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嵩不予格:阻止
B.赎还职输:缴纳
C.时大学士严嵩擅政擅政:擅长政事
D.衰病侵寻侵寻:渐进,渐次发展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B.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C.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D.束还/父已前卒/束枕块饮水/佯狂自废/甫两月/世宗崩/穆宗嗣位/起故官/不赴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练弹劾严嵩,严嵩怀疑沈练是沈束的同族在报复他,于是命令狱官将沈练的手脚铐起来。
B.沈束的妻子上书请求,希望能够代夫坐牢,相关部门也替他请求,但皇帝依然没有同意赦免沈束。
C.沈束要求表彰周尚文、董旸、江瀚等这些忠臣,赐予他们爵位,充分表现了他的直言敢谏。
D.沈束被释放回家后,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过着清贫的生活,终老于家。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当事之臣,任意予夺,忠勤反捐弃,何以鼓士气,激军心?
(2)比至京师,束已系狱,潘矢志不他适。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七校联考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酒泉子
潘 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这首词的首句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七校联考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句名篇填空(6分,每空1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太阳神的神话传说来突出蜀道高峻的山峰和回旋的急流,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对人生短暂的感叹和对江月、英雄的凭吊。
(3)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4)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 (《论语·里仁》)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七校联考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墨烟张
陈柳金
⑴一日傍黑,张家院里哇地一声哭,土坯墙震落一层沙尘。婴儿落地,没听过这样大声的,且脸如包公,黑不溜秋。张父说,俺张家世代制墨,如今老天馈赠一墨宝,就叫他张秉墨吧!
⑵这张秉墨,天生一个玩家。六岁便能玩墨,采烟、熬胶、和墨、上模、晾晒、裱金,一整套工序下来有模有款。九岁便玩书成瘾,熟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还练得一手好书画,吟咏唐诗宋词亦有腔有调。张秉墨的天空悬着一颗文曲星。
⑶但到了十八岁,天空却变了天。参加了地下组织的张父因叛徒出卖,死于鬼子刺刀之下。张秉墨强忍一腔怒火,接过搅墨棒,墨缸里转起圈圈旋涡,搅动一百零八圈后,蒸煮成团,蓄着劲举锤敲打一百零八遍。张秉墨发誓要做条好汉,把小日本的肉剁成酱,锤打成一根根愤怒的墨条。
⑷张家院子每天清晨依旧飞出一群白鸽,鸽群沿鹤庄盘旋一圈后,总是有一只鸽子带着张秉墨的牵挂飞离队伍。薄暮时分,那鸽子才从天空凯旋。张秉墨宝贝一样捧在手心,喂了食,轻轻放进笼子。
⑸前线还是失守了,小日本洪水猛兽一样冲进庄里,打砸抢烧,把个鹤庄鼓捣成了墨缸,每个人心里都墨黑墨黑的。小日本把鹤庄小学占为指挥部,临晚集合村民训话,太军佐藤野夫说鹤庄藏有共党,自己站出来,可免全庄人死,否则通通都得死!
⑹村民个个岿然不动,佐藤无计可施。忽然头顶掠过一群白鸽,仰起头,鸽子送他一个见面礼。佐藤往脸上一抹,一撮腥臭的鸽屎。叭嘎,杀了它们!一阵乱枪响起,连鸽毛也不见掉下来。佐藤恼怒道,不供出来,你们,通通的当鸽子宰!
⑺翌日,鸽群刚回笼,张家院门被踢开,几个小日本端着枪叽里嘎啦闯进来。正在锤墨的张秉墨猛一惊。贼头贼脑的小日本乱搜一气,从笼里捉出几只白鸽。翻译给张秉墨下了命令,以后每隔三天送两只鸽子孝敬太君!
⑻鬼子走后,张秉墨赶紧去看鸽子,幸好那只白鸽还在,这才松了口气。入夜,他扬手放飞了那鸽。
⑼就在这两天,有四个村民被怀疑是共党分子,鬼子把他们捉进了指挥部。一向抬头做事的张秉墨把头压得老低,搅墨一百零八圈,锤墨一百零八遍。他要把张家本领亮出来,制成胳膊粗的圆条墨,当作礼物送给佐藤野夫。
⑽转眼三天已到,张秉墨这次送给佐藤的是两只鸽子。进了门,只见佐藤呕吐不止,气喘吁吁。张秉墨细看,知他犯了夹阴伤寒,前几天吃了鸽肉大补精气,不慎便犯下此症。张秉墨说,太君,我有法子能治好你的病!佐藤如遇救星,却见他一脸乌黑,心生疑窦,但病痛难耐,只得恭听。张秉墨道,鸽屎为药引,槐角、扎参、细辛炖服。佐藤还记着上次鸽屎之恨,这次竟敢叫他吃这腥臭物,以为张秉墨捉弄他。翻译说,太军,张师傅可神了,您就信他一回吧!
⑾佐藤服了鸽屎和中药,翌日果然恢复如常。三天后张秉墨送来鸽子时,他竖起大拇指,你,大大的神!张秉墨说,太君,下次俺送几根大圆墨给你,俺张家墨条,不仅是书画的上等墨料,还能止血、治皮肤疮毒和腮腺炎。佐藤听了大喜,临别,差翻译送张秉墨,张秉墨悄悄塞给他一张纸条。
⑿这晚深夜,张秉墨正要入梦,院门吱呀推开,一黑影潜了进来。是翻译窃取了日军的重要情报,内容是鬼子将于后天晚上攻打驻扎在一深山处的我军阵营。张秉墨马上放飞那只白鸽。鸽子飞回时,也带回了我军指令——后天里应外合端掉日军指挥部。
⒀这天傍晚,他又一次放飞了白鸽。转身去给佐藤送鸽子,这次多了几根胳膊粗的圆条墨,是他答应送给佐藤的礼物。
⒁踏进门时,地上躺着一只流血的白鸽。佐藤凶相毕露:它,从你家飞出,你的下场……还没等他说完,门外已拥来一群鬼子。张秉墨放飞手里的白鸽,掏出嵌有炸药的圆条墨,把盖子一掀,几声巨响,佐藤野夫与鬼子不明不白地见鬼去了。
⒂在张秉墨的葬礼上,鹤庄乡亲全都披麻戴孝。忽然一群白鸽悲鸣着从张家院子飞出,在鹤庄上空整整盘旋了一百零八圈。仪仗队前,翻译跟一战士手抬石碑大的方条墨,上书三个镏金大字:墨烟张!
(选自《短小说》,2012年第5期,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张秉墨的父亲因参加地下组织被出卖而惨遭鬼子杀害,这对他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文中“蓄着劲举锤敲打”的细节描写暗含着张秉墨压抑不住的愤怒之情。
B.小说中的“鸽子”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张秉墨视鸽子为宝,佐藤被鸽子羞辱和吃鸽子,鸽子传递情报,鸽群悲鸣盘旋等,在这里,鸽子成了揭示主题的象征物。
C.鬼子把四个怀疑是共党分子的村民捉进了指挥部,一向抬头做事的张秉墨把头压得老低,这一情节真实地展现了张秉墨形象中怯懦的一面,与后文写张秉墨与鬼子同归一尽作铺垫,使人物形象有了发展。
D.这篇小说的主题在开拓上很有深度和力度,结构大气磅礴,故事情节简单有趣,语言极富张力,叙事也干净利落,很有特色。

E.小说善于运用埋设伏笔的手法,比如“锤打成一根根愤怒的墨条”就为下文利用墨条炸死鬼子作了铺垫;翻译对佐藤的一番劝说也为张秉墨奋勇杀敌最终就义打下了基础。
(2)小说中张秉墨两次制墨时都出现了类似“搅墨一百零八圈,锤墨一百零八遍”的描写,张秉墨的葬礼上“一群白鸽在鹤庄上空整整盘旋了一百零八圈”,“一百零八”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3)请简要概括分析小说中张秉墨的人物形象。
(4)对于小说结尾处的鸽群悲鸣和仪仗队中有人手抬写有“墨烟张”的方条墨的情节,有人说是画龙点睛,有人说是画蛇添足,你赞同哪种说法?请结合原文,说说你的具体理由。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七校联考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钵了却谁的浮生
闫荣霞
①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会做诗、会填词、会书法、会作画、会篆刻,又会音乐、会演戏……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
②鲁迅、郭沫若也以得他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作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我毕业的时候还在唱;这样的歌就是诗了,他的诗又怎能不好:“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连他给友人夏丏尊的画随便题两句话,都好得不行:“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为题小梅花屋图》)。
③可是一入佛门,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就完全置之度外了。叶圣陶谈弘一晚年书法:“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就像一道虹敛去七彩,白气藏身天地间,非为字变,实则人变。当了和尚,字也有了一颗为僧为佛的心,自然是“刊落锋颖,一味恬静”。
④就如他这个人。初始华丽,剃须裹腰在舞台上扮茶花女,如今却是面容清癯,眉目疏淡,一个过午不食、行脚度世的老和尚。就像烟花“啪”地炸开,整个天地都为之增了色彩。眼看着亮了,更亮了,大了,更大了,圆了,又更圆了,然后暗了,又更暗……整个人生就这样由绚丽归于平淡。
⑤环顾当年,人们对大才子李叔同出家动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师的弟子、著名美术家丰子恺则提出独到的见解,他说:“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而弘一法师,就是一层一层走上去的。”丰子恺的“人生三层楼”的说法,切合实际,振聋发聩,一扫世俗们对李叔同出家因由的所有推测之说。
⑥庄子讲天地有大道,却是一定要做到“无己”,成为“至人”,才能得之。世事不再关注,生死不再思虑,贫富得失不是挂在心尖上的事,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游于宇内。
⑦可是,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却要能熬得过刳骨剔肉的痛苦。剃度后,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赶到灵隐寺,他铁石心肠,竟然连庙门都没有让他们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
⑧他用刳骨剔肉的痛苦,置换了真正的自由。一切他都舍得,只为追求心中那一点萤火。
⑨我们对于追求自由的人一向是敬仰的。自身是燕雀,怎不羡鸿鹄?林语堂说:“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张爱玲说:“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⑩赵朴初评他是:“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其实他才不要当什么奇珍和明月,他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心罢了。所以他出家也不是为当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更不为能和虚云、太虚、印光并称“民国四大高僧”。弃家毁业不为此,大彻大悟不消说。那些虚名,他是不要的。真实的他,63个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授禅,普度众生,却自号“二一老人”: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1942年10月13日,弘一写下“悲欣交集”四字。三天后,沐浴更衣,安详圆寂。“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一钵了却他的浮生,他的粗钵里盛满自由。
【注】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在他艺术发展如日中天时,他毅然摒弃了世俗,中年出家后成为南山律宗一代祖师,被誉为“民国四大高僧”之一。
(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章题目是“一钵了却谁的浮生”,结尾又说“一钵了却他的浮生”一问一答,首尾照应。其中“一钵”指佛门清净清贫的生活,“浮生”指世俗生活,旨在告诉人们是佛门的生活使弘一舍弃了尘世的一切牵挂,使他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B.“刊落锋颖,一味恬静”是对弘一书法风格的精准评价,意思是他的书法创作,清逸的线条泯灭了锋芒,是禅心的迹化,是期于一种宗教式的“大我”的永恒之境,是造“平淡美”的极致。
C.弘一晚年的出家既是赵朴初所说的“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更是为了传经授禅,普度众生。
D.弘一在写下“悲欣交集”四字后圆寂,表明他认为自己的人生既有喜的一面,也有悲的一面,是留有遗憾的,对自己的抉择隐隐流露出悔意。

E.文章第四段作者将弘一人生的转变比作烟花,以生动的比喻,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其人生炫美的赞颂和平寂的哀伤。
(2)从文章内容看,弘一进入佛门前后的人生轨迹有哪些不同?
(3)作者在文中直接引用了李叔同作的《送别》和其他的诗,又大量地引用了名家的言论,请简要分析这些引用的作用。
(4)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可谓是传奇般的天才,在艺术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毅然毁家弃业,皈依佛门,以一钵了却浮生。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他人生选择的看法。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七校联考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电脑的普及,孩子上网的机会日益增多。正确使用网络、获取有用信息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帮助,然而,稍不留意,少不更事的孩子又很容易掉进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
B.我常想,我们就像自鸣得意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的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C.曹雪芹创造性地吸收和运用了中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手法,使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
D.初春时节,北方的树木还只是刚刚冒出嫩芽,但是四季如春的昆明已是草木葱茏、椿萱并茂,一派生机。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七校联考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B.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教育艺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达到将学生培养成为复兴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
C.为促进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塑造广州市民的良好形象,市政府规定,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时间在本月之内进行。
D.去渔寮不全是为了那金沙滩,还为了那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和甜美多汁的“四季柚”,据说,品尝这两样美食最好是在秋末冬初较为合适。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七校联考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10年以来,我省生产总值连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目前,合肥经济圈、合芜蚌试验区、皖江城市带的规划建设就是内外力结合的重要举措
②也要借助充足的优秀人才、一流的技术水平、先进的管理经验等“外力”因素
③经济已处于加速崛起的重要阶段
④要解决这一问题
⑤然而我省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
⑥既要依靠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较好的产业基础等“内力”因素

A.③①④⑥②⑤ B.③⑤④⑥②①
C.⑤①③④⑥② D.⑤④①⑥②③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七校联考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概括“小时代青年”的特点,不超过40个字。
小时代的青年跟大时代的青年相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贾平凹有篇散文,讲两个“60后”的陕西人,蹲在茅坑里大谈伊拉克问题,国际大事谈了一圈,最后才发现没带手纸。上厕所带手纸这么大的事都忘了,还在关心国际局势。 “80后”和“90后”一般都是说自己,最多说说同事,说说北上广就算是谈大事了。这种区别,实际上是思维方式的差异,是管自己的事还是管闲事。大时代的人就是管闲事,“80后”“90后”最大的优点就是开始管自己的事。
另外,信息的获取量也有很大差异。大时代的人基本用眼睛阅读,最多用点耳朵。现在大家感知信息几乎是“五感”调动,信息量非常大。这带来两个好处:第一就是所谓的素质在提高,适应性也在提高;第二个就是创造性在增强。
再者就是个人意识的觉悟不同。做房地产客户服务,你会发现,60岁左右的客户是“大叙事”,遇到分歧或问题,从来不知道找律师,你给他花钱请律师他都不相信。30岁以下的客户,连见面谈都不用,直接找律师打官司就行了。这说明,现在的年轻人权利意识、规则意识开始增强。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七校联考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仔细观察下边这幅漫画,用仙人掌的刺(或仙人掌)作喻体写一个比喻句,揭示主题。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七校联考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每一本书都会变成自己的房间,它让你躲进去,给你庇护,让你安静。年轻人还没有出道,可能租一个房间还比较困难,或者和爹妈、或者和同学一起住, 都渴望有一个自己的房间。我们插队的时候,桥底下睡过觉,田野里睡过觉, 两三个男孩挤在那么窄的床上,也睡着了,那时真渴望有一个自己的房间。但是我的青少年时代精神充实、心灵快乐,现在想想,就是因为有书。有了书,你就好比有了自己的房间,也许每一本书就是一个精神家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来源:2014-2015学年重庆市七校联考高一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