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物理 / 试卷选题

湖北宜昌部分高中协作体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下面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以把太阳看做质点
B.表演旋转动作的芭蕾舞演员可看做质点
C.研究一辆轿车通过枝城大桥的时间时,汽车可看做质点
D.神舟10号与天宫对接时的神舟10号可看做质点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协作体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写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
B.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其观察结果可能相同
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
D.一个图像只能描述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的规律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协作体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平均速率
B.平均速度,当△t充分小时,该式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
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D.速率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协作体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些关于运动学的概念和计算,其中正确的是(   )

A.为了简捷的研究物理问题,物理学引入了质点模型,质点实际上也存在.
B.在本届秋季运动会4×100m的接力赛中,一(1)队取得了45.45s的好成绩,4位运动员的奔跑的平均速度约为8.8m/s
C.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3m/s2,表示物体在任何1s内速度都增加3m/s
D.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协作体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A.1∶3∶5 B.1∶4∶9
C.1∶2∶3 D.1∶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协作体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B.4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C.6s末物体在距出发点负方向的最远处
D.8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协作体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可能的是(  )

A.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
B.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
C.加速度为零,速度变化
D.加速度为正,速度的改变量为负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协作体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丙三个物体均做匀变速运动,通过A点时,物体甲的速度是6 m/s,加速度是1 m/s2;物体乙的速度是2 m/s,加速度是6 m/s2;物体丙的速度是 4 m/s,加速度是2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A点时,物体甲最快,乙最慢
B.通过A点前1 s时,物体丙最快,乙最慢
C.通过A点后1 s时,物体乙最快,丙最慢
D.通过A点时,物体甲最快,丙最慢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协作体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的物体下落的快,轻的物体下落的慢的论断
B.提出了落体运动一定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即加速度随时间应该是均匀变化的
C.通过对斜面上小球运动的研究,得出小球沿斜面滚下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合理外推出当倾角增大到90o 时,即自由落体运动也会保持匀加速运动的性质。
D.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协作体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个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隔 s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拍摄不同时刻小球位置的照片,如图所示,即照片上出现的相邻两个小球的像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s,测得小球在四个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数据见表。

x1/cm
x2/cm
x3/cm
x4/cm
8.20
17.50
27.90
39.40

 
(1)小球的加速度为            m/s2。(3分)
(2)图中小球在位置最低的像处的速度为              (两个解均保留三个有效数字)。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协作体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时,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依次选出7个计数点,分别标以O、A.B.C.D.E和F,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每相邻两计数点间时间间隔为T,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 Hz。

①测得C.D两点间距x4=2.70 cm,D.E两点间距x5=2.90 cm,则根据此数据计算:在打D点时的速度公式为______(用x4、x5、T表示),小车的速度值vD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分)
②该同学分别算出其他点的速度:
vA=0.220 m/s,
vB=0.241 m/s,
vC=0.258 m/s,
vE=0.300 m/s,
请根据以上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纸上
作出小车运动的v  t图象。
③由v­t图像知小车在做               运动。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协作体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制动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在内前进.求:
(1)汽车的加速度;
(2)从汽车开始刹车时计时,5.0内汽车前进的距离.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协作体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兄妹俩为了测量自家的阳台距地面的高度,两人分别拿一个小石子,妹先让小石子自由下落,已知最后2秒的位移是60m,(g取10m/s2
(1)阳台离地面的高度;
(2)最后1s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3)若妹释放2s后,兄也从阳台将石子竖直投下,要两石子同时落地,兄给石子多大的向下的初速度.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协作体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交管部门为了监测汽车是否按规定的限速行驶,以保安全,在我们学校校门前安装了电子测速仪,来检查是否超过40km/h的限速。其工作原来是:测速仪先后两次发出并接受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被测车辆的速度。如果某次检测车速时,第一次从发出至接受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4秒,第二次从发出至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用了0.3秒,两次信号发出的时间间隔是1秒,则被测汽车的速度是多少?是否超速?(假设超声波速度=340米/秒,且保持不变;发射和接受的声波信号脉冲如监视屏上所示)


(提示:规范答题和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是我们解决物理问题必须具备的良好习惯,对于14题按指定的思路先进行分析,然后规范答题)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宜昌部分高中协作体高一上期期中考试物理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