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化学试卷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 )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④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⑤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⑥根据分散剂的直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A.②⑤ | B.②③⑥ | C.①②④ | D.②③④⑤ |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硫酸氢钾溶液至pH=7: Ba2++2OH-+2H++SO42-=BaSO4↓+2H2O |
B.氯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Cl2+2OH-=Cl-+ClO-+H2O |
C.用SO2还原含Cr2O72-的酸性废水:Cr2O72- + 3SO2 + 2H+ = 2Cr3+ + 3SO42-+ H2O |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O32-+2H+=CO2↑+H2O |
向三份均为100mL2mol/LNaHCO3溶液中,分别加入0.2g冰醋酸、0.1gCa(OH)2、0.3gNaAlO2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溶液中CO32-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 )
A.减小、减小、增大 | B.减小、增大、增大 |
C.增大、减小、减小 | D.减小、减小、减小 |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106 g Na2CO3晶体中的离子总数大于3NA
②标准状况下,16gO3和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A
③将0.1mol NaCl全部溶于乙醇中制成胶体,其中含有的胶体粒子数目为0.1NA
④1 mo1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容器内的分子数大于2NA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将氯水分别滴入下列各选项所述的溶液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 ( )
选项 |
氯水滴入下列溶液中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滴有KSCN的FeCl2溶液 |
变红 |
Cl2具有还原性 |
B |
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
褪色 |
Cl2具有酸性 |
C |
紫色石蕊溶液 |
先变红后褪色 |
Cl2具有漂白性 |
D |
KI淀粉溶液 |
变蓝色 |
Cl2具有氧化性 |
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2mol/L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
①有红色金属生成
②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溶液呈现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 | B.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 |
C.1mol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0.5mol电子 | |
D.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 |
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2、H2、O2三种气体,以下各种情况下排序正确的是
A.当它们的体积和温度、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密度ρ(H2)>ρ(N2)>ρ(O2) |
B.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都相同时,三种气体的压强 p(H2)>p(N2)>p(O2) |
C.当它们的质量和温度、压强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体积V(O2)>V(N2)>V(H2) |
D.当它们的压强和体积、温度均相同时,三种气体的质量m(H2)>m(N2)>m(O2) |
已知1~18号元素的离子aW3+、bX+、cY2-、dZ-都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下列系正确的是
A.离子的还原性:Y2->Z- | B.质子数:c>b |
C.氢化物的稳定性:H2Y>HZ | D.原子半径:X<W |
25℃、101kPa下,反应2N2O5(g)=4NO2(g)+O2(g) △H=+56.7kJ/mol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是吸热反应 | B.是放热反应 |
C.是熵减小的反应 | D.熵增效应大于热效应 |
将20gM物质、5gN物质、9gP物质混合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5gM物质、20gP物质还含有一种新物质Q。若M、N、P、Q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它们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A.M + N = P + Q B.M + 2N = 2P + Q
C.2M + N =2P + Q D.2M + N = P + 2Q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原溶液一定有SO42— |
B.滴入KMnO4酸性溶液,紫红色褪去,证明CH2=CHCH2CHO中一定有碳碳不饱和键 |
C.某无色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
D.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并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原溶液一定有CO32—或SO32— |
下列实验对应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
|
|
|
|
结论 |
能组成 Zn、Cu原电池 |
能证明非金属性 Cl>C>Si |
白色沉淀 为BaSO3 |
说明反应 2NO2N2O4 △H>0 (无色) |
选项 |
A |
B |
C |
D |
可逆反应a A(s)+b B(g)c C(g)+d 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 |
B.达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 |
C.化学方程式中c +d > a + b |
D.达平衡后,增大压强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 |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作用,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的是( )
A.Na和O2 | B.NaOH和CO2 |
C.NaHCO3和NaOH | D.AgNO3和氨水 |
在不引入新杂质的情况下,分离FeCl3、KCl、BaSO4的混合物,应选用的一组试剂是( )
A.水、AgNO3溶液、稀HNO3 | B.水、NaOH溶液、稀HCl |
C.水、KOH溶液、稀HCl | D.水、KOH溶液、稀HNO3 |
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 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9.6g。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下列分析或结果不正确的是 ( )
A.原混合酸中NO3-物质的量为0.2 mol |
B.原混合酸中H2SO4浓度为2 mol·L-1 |
C.OA段产生的气体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 BC段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
D.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
A、B、C、X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副产物已略去)。
试回答:
(1)若X是强氧化性单质,则A可能是 。(填序号)
a、S b、Na c、Mg d、Al
(2)若X为金属单质,向C的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则B的化学式为 ;C溶液在储存时应加入少量X,理由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
(3)若A、B、C为含同种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X为强酸或强碱。A和C在H2O溶液中反应生成B的离子方程式为 。
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在所有元素中A的原子半径最小,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A、 E同主族,D、F同主族,且D、F的原子序数之和为
A、E的原子序数之和的2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下列元素的名称:C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
(2) A 、C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C2A4的结构式为______ (用元素符号回答,下同);
(3) 化合物E2D2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由A、D、E、F四种元素形成的两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两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
(5) B的单质可与A、D、F形成化合物的浓溶液反应,为检验所有生成物,被检验物质的顺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测定放置已久的小苏打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⑴方案一: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置于坩埚中加热至恒重后,冷却,称取剩余固体质量,计算。实验中加热至恒重的目的是 。
⑵方案二: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实验前先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液漏斗中应该装_____(盐酸或硫酸)。D装置的作用是 。
②实验中除称量样品质量外,还需称___________装置前后质量的变化。
③根据此实验得到的数据,测定结果有误差。因为实验装置还存在一个明显缺陷,该缺陷是 。
⑶方案三:称取一定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计算:
①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外还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
③如加入试剂改为氢氧化钡,已知称得样品9.5g,干燥的沉淀质量为19.7g,则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已知:A为酸式盐,B为某二价主族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其中B的化学式中共有32个电子, 常温常压下C、D、F、G、I均呈气态 ,除G呈红棕色外其他气体均为无色。等物质的量A、B与少量的水充分混合能恰好完全反应。图中反应条件(除高温外)均已略去。
(2)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在A溶液中加入M
②向A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并加热
(4)C还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产物为H和一种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下图是1mol NO2气体和1mol 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气体和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已知: CO(g)+1/2 O2(g) = CO2(g) △H = -283 kJ/mol
N2(g)+ O2(g) =" " 2 NO(g) △H = +180 kJ/mol
则反应2 NO(g)+2 CO(g)N2(g) + 2 CO2(g) △H = kJ/mol。
(3)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 N2(g)+3H2(g)2NH3(g);△H<0,其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K |
298 |
398 |
498 |
平衡常数K |
4.1×106 |
K1 |
K2 |
① 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
② 试判断K1 K2(填写“>”“=”或“<”)
③下列各项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字母)
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v(H2)(逆) =)3v(N2)(正)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④若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再向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3:2通入N2、H2、NH3,与原平衡相比,N2的物质的量浓度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下同),NH3的体积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