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江苏省东海高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列各句划横线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自古以来,台湾与大陆一直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法律地位不容        ,更不容挑战。
②可下半场的最后5分钟内,我们差点将全场的劳动成果        ,所以说我们要拿下一场比赛还是要在5分钟之后才能确保。
③艺术家抚弄艺术,不是在乎其“市场价值”,而是用来搭建心灵之“庐”。明代戏剧家祁彪佳说其寓园为      之所,可寄寓心灵。

A.置疑功亏一篑安贫乐道 B.质疑功亏一篑安身立命
C.质疑毁于一旦安贫乐道 D.置疑毁于一旦安身立命
来源:2016届江苏省东海高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来自中俄两军以及我国地方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共百余人,紧紧围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战场”这一主题进行研讨交流。
B.门罗的许多小说写的是平凡小镇上的普通人物,因而文笔细腻、精致,能够精确把握节奏和气氛,准确拿捏人物心理。
C.中国著名女科学家屠呦呦所从事的科学工作,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为促进人类健康和减少病患痛苦作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
D.中国将为来华工作的外国人才,提供进一步便利条件,使其在得到中国政府支持的项目、奖项等方面,与中国公民享受同等待遇。
来源:2016届江苏省东海高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C.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D.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来源:2016届江苏省东海高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记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
②他知道自己是易朽的,自己的文字也是易朽的,不过他不在乎。
③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的文化,用不着他再来添加点什么。
④另一方面呢,他相信人生最本质的东西终归是单纯的,因而不会永远消失。
⑤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感触也许很普通,然而是他自己的,他舍不得丢失。他写时没有想到读者,更没有想到流传千古。
⑥他今天所拣到的贝壳,在他之前一定有许多人拣到过,在他之后一定还会有许多人拣到。

A.①⑤②③④⑥ B.①⑥③②④⑤
C.③⑥④②①⑤ D.③②①④⑤⑥
来源:2016届江苏省东海高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读者》的两个徽标图案。下列对图案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图案①属于传统的静态设计风格,唤起人的怀旧感;图案②采用动漫风格,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更能吸引年轻人。
B.图案蕴含了读者就像一只只蜜蜂,不断从《读者》中撷取人生智慧和精神营养去酿造甜蜜生活的寓意。
C.图案蕴含了《读者》杂志愿像辛勤的蜜蜂采蜜一样,采集天下的美文佳作奉献给读者的寓意。
D.图案①采用静态的对称设计,富有装饰性;图案②采用不对称的设计,更具有动态感。

         ② 

来源:2016届江苏省东海高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林运使墓志铭
杨万里
公讳孝泽,字世传,莆田人也。少好词章,卓然自立,一时流辈罔不推表。宣和六年,登进士第。
建炎初,调南剑州顺昌县尉。会有告某贼欲犯城邑,公不谋同僚,不旁援,独计以为可先未发禽也,提兵宵征,黎明至其所,贼方槌牛酾酒,聚神祠中,乃突掩之,无一人免者。未几,丁太夫人忧,当论功,而郡僚有沮格者,通判吴建曰:“使贼而张,州不保,况邑乎?是不可不赏!”乃以闻。服除,授左承事郎,监建阳县麻沙镇税。秩满,调泉州晋江县丞。太守器其详整,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人情服焉
知漳州,公年弥高矣,听决益精明。北边有衅,敛兵于漳以戍焉。前守匮于赋,故事戍者既行,居者增餐钱,而州不时给。其徒族立庭下不去,有猘 色,公不为动,徐曰:若辈欲反,必先杀我。餐钱极无几尔,独不可强取。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置法,而令月之,众服其暇。
岁大疫,为糜粥药饵,路界。死不能掩埋者,官为棺敛。部使者上最,进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公力辞不就。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训词曰:循良之吏吾所重,止足之人吾所敬,重秘之直吾所惜。朝廷方行综核之政,切齿污吏。有言丞相者曰:林公虽老,持节乡部,肃清一路,独不可耶?丞相然之,白上,除公本路转运副使。命下,八郡耸然曰:此真监司也。公即以乡里引嫌,有旨公入奏,公谓所知曰: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章再上,朝廷知不可强致,复俾祠禄,是岁乾道六年也。明年正月十八日疾终,得年八十有三。
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南康、临漳岁倚山泽之入以佐公币,公尽捐俾民。遇过使客,燕享俭而敬,宾亦欣然满意。公自律清苦,一夕视事,竟有持烛送公至闑内者,公曰:此官烛也,亟命持去。
注释:①猘zhì,狂犬,猛犬。②祠禄,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③闑,niè古代竖在大门中央的短木。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不谋同僚,不旁援檄:檄文
B.而令月之,众服其暇更:赔偿
C.岁大疫,为糜粥药饵,路界。赒:救济
D.有旨公入奏趣:催促

下面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天子高,改除直秘阁君将哀而生
B.敛兵漳以戍焉有言丞相者曰
C.使贼而张,州不保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D.公尽捐俾民欲客往赴秦军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守器其详整,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人情服焉。
(2)前守匮于赋,故事戍者既行,居者增餐钱,而州不时给。
请简要概括林运使为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来源:2016届江苏省东海高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
B.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规过:规劝有错之人。
C.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推毂:推荐,推举。
D.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宣慰:宣旨慰问。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休烈性情忠诚,机敏聪明。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以后,他曾巧妙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代宗即位,鉴别官员的名望品德,于休烈受到宰相元载称赞,于是被授为右散骑常侍,虽然仍兼管修撰国史,但是因为有功,直接进升为东海郡公。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2)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
于休烈一生除了为官清廉、淡泊名利外,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请简要概括。

来源:2016届江苏省东海高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1)请比较分析一二句中的“泉声”和“鸡鸣”的作用。
(2)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
(3)这首诗按什么顺序写的?请概括全诗的构思脉络。

来源:2016届江苏省东海高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李白《蜀道难》)
                ,肇赐予以嘉名。                              (屈原《离骚》)
⑶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
⑹伤心秦汉经行处,                  。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⑺先帝不以臣卑鄙,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诸葛亮《出师表》)
⑻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

来源:2016届江苏省东海高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袖中藏物
张 炜
为什么古人常常要把东西装到袖子里?尽管他们的袖子又长又宽,可是要塞上东西当口袋用,恐怕也十分不便吧?而且这样还不安全,因为一甩手走路东西就会掉到地上。以此来判断,古人的衣装上面可能没有口袋,即没有装东西的地方。
在古人那儿,衣装除了有御寒遮体的实用,更多的大概还是从可观赏的艺术品的角度去考虑,所以一般不再钉上一个口袋。在他们看来,口袋可能更像一个不太雅观的大补丁。如果有一个暗口袋,装上了东西鼓鼓囊囊,也会破坏了衣装的和谐美观。这时衣装的唯美主义,理所当然地排斥了实用主义。一些小东西如果随手可携,也就顺便装到了衣袖里。问题是这样一来也就无法甩着手走路了,而只能抄着手走、背着手走。这样的走法也就无法急匆匆地快行,可见与当时总的生活节奏、人的舒缓步态是吻合的。
用袖子装东西的时代,相对来讲人的行动会安稳许多,不会有匆促的步伐和惯常的那些大动作,这可能也是古人的日常情状。现在即便是讲究的西装,上面也有不少兜子,它不仅是实用的,而且还成了一种装饰,可见实用本身也成了一种美。古人要提走一些大宗东西,文雅一点的话,也不会装到一只布袋里,而是包裹到一个包袱里。身穿长衫,腋下夹一个包袱行走的人,直到“五四”时期还可以见到。今天,在一些东方国家的老派文人那里,也常可以见到夹着包袱登台授课的场景。这不但不被看作土气可笑的举止,还是一种高古文雅的表现呢。
将物品包入布料中,与投进布袋里,二者之间的感受是有差别的。包裹物品的过程包含了仔细和谨慎,而塞入和投放的对象只会是袋子。棉质和丝质的方巾做了包袱,包裹时要先将物品放到正中,再逐一合上四个边角,会是一种很美好很自然的动作。与袖中盛物相同的是,包袱中的物品也是需要小心夹持的,因为稍有大意就会将东西散落和遗漏。而装在皮包或布袋中的东西就没有这种危险。可见包袱的使用,同样与舒缓的步态、相对平和的生活节奏相协调。古代的意象与风气就这样渗透在举手投足间。如果今天的人一味模仿古人,非要使用包袱并将东西塞入衣袖,那么行动起来稍有孟浪,一定会把其中的物品撒个满地。正像有人刻意地穿上古时长衫上街一样,让人看了觉得十分不自然、也不舒服。这些拟古人士并没有考虑别人的观感,也没有养成那样的温文和习惯,传统的斯文并没有化进血液里,所以另一种滑稽也会滋生出来。
骑马民族的服装和携物习惯与农耕民族区别很大。马的速度和四处驰骋的品性,也决定了马背人的烈性和品质,并会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袖中藏物并抄手背手而行,不会是他们的风格。一只衣袖,在今天的人看来是再简单也没有了,在古人那儿却隐含了这诸多的意义,既实用,又雅致。一些常用的汉语词汇,都在反映着过去的实际情形,如“袖手旁观”、“袖珍”、“挥袖而去”、“领袖”、“袖里乾坤大”,等等。
时风大变,宽松的大袖子如今只能见诸戏剧舞台之上了。  
文章开头的两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物品包入布料和袖中藏物,有哪些相同之处?
文中画线的句子,其中“这诸多的意义”指什么?
阅读全文,探究文章以“袖中藏物”为题的意蕴。

来源:2016届江苏省东海高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一位闻名遐迩的伟大的钢琴家,一生弹了许多令人惊叹的钢琴曲。可是,他的钢琴装备却非常一般,穿着也很朴素。有人问他:“钢琴家得有钢琴家的样子,像不像,三分样,可怎么看你不像钢琴家呢?”他笑着说:“钢琴家别太像钢琴家,真正的行家哪有功夫注重外在的装备及打扮,关键在于过硬的真功夫……”

来源:2016届江苏省东海高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