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浙江省温州二外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读我国某省轮廓图,完成下列问题。

与该省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与重庆相接 B.其邻国有印度、缅甸、老挝
C.少数民族个数众多 D.省会为贵阳

有关该省自然地理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水能资源丰富  ②多地质灾害 ③全境位于高原上
④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⑤物种资源很丰富 ⑥喀斯特地貌发育

A.①②⑤⑥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④⑤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温州二外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2013年11月7日(立冬日)我国各地季节状况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形成图中我国各地在同一时间表现为三种季节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地形地貌的地区差异
C.各地纬度差异大 D.各地经度差异大

此时,由西南到长江以南的地区形成大范围的降水,其形成原因最可能的是

A.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B.锋面活动
C.空气对流强盛 D.受台风影响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温州二外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图为“台湾某盐场所在地的气候统计资料图”,乙图为“台湾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盐场最有可能位于乙图中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若仅考虑天气因素,该盐场最适宜晒盐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温州二外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体保持充足供应的蒸发量。下图示意我国某地降水量、可能蒸发量逐月变化,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地位于

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东南丘陵 D.华北平原

据图推断该地最易发生火灾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温州二外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黄河三角洲及周边地区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烟台比济南

A.春季升温慢,秋季降温慢 B.大风日数少,年降水量少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日出早,白昼时间长

该区域河流

A.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C.流速慢,内河航运发达 D.泥沙含量高,有结冰期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温州二外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不同时期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的地区是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
C.中西部地区 D.环渤海经济区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共同优势是

A.矿产资源丰富 B.水陆交通便利
C.能源供应充足 D.重型产业主导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温州二外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一组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t1时期至t4时期的历史变化过程(t1到t4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中游处)。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t4时期河流年内径流量变化情况与t1时期相比,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①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 ②年内径流量分配趋于均匀
③洪峰流量增大,出现频率增多  ④夏秋季流量减少,冬春季流量增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已知该河流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①过度放牧致使草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蓄洪峰的能力降低③过度砍伐、开垦山地,地表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④中游城市化面积扩大,加大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汇集的速度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温州二外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干燥度是表示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它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通常用字母K表示,反映了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K<1为湿润地区,1<K<1.25为半湿润地区,1.25<K<4为半干旱地区。下图为海南岛干燥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琼中干燥度大于三亚 B.海口属于半湿润地区
C.东方属于半干旱地区 D.万宁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琼中受地形的影响降水较丰富
B.昌江的干燥度可能为1.30
C.该岛河流的流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
D.该岛植被景观呈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在文昌建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A.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有利于提高火箭的有效载荷
B.濒临南海,海运便利,有利于大型设备通过海运到达发射基地
C.火箭残骸落入大海,发射安全性好
D.处于半干旱地区,晴天多,能见度高,利于卫星发射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温州二外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左图为黄河干流图,右图为黄河含沙量及年径流总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从兰州到河口段,黄河年径流总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大
B.该河段地势低,支流汇入多
C.流经重要农业区,农业用水量大
D.土质疏松,河水容易下渗

关于黄河含沙量的变化和原因不正确的是

A.黄河上游含沙量变化小:降水较少
B.兰州附近含沙量较小:流经地区沙漠面积小
C.过河口后含沙量明显增加:水土流失严重
D.过孟津后含沙量逐渐减小: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关于黄河治沙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上游修水库 B.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C.小流域综合治理 D.下游挖入海新河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温州二外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地形剖面、气候统计图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有关秦岭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B.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与一月均温0℃等温线和400毫米等年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图中降水最多的地点,其海拔约为

A.900m B.1500m C.2000m D.3000m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温州二外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某地理要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图可能是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 B.温度带分布图
C.干湿地区分布图 D.日照时数分布图

导致图中甲处曲线弯曲的原因可能是

A.地形 B.植被
C.昼夜长短变化 D.工程建设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温州二外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某年我国四个省(区)煤、铁、石油、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比例(%)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省(区) 矿产




河北省
5.9
12.7
11.7
3.3
黑龙江省
5.9
0
0.65
31.6
四川省
2.8
8.1
5.1
0.14
M
3.7
0.7
4.3
0.05

 
表中①、②、③、④代表的矿产依次是

A.石油、盐、煤、铁 B.盐、石油、铁、煤
C.煤、盐、铁、石油 D.铁、煤、盐、石油

表中的M省(区)可能是

A.山西 B.安徽 C.山东 D.新疆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温州二外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m地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酸性土壤的改良
C.旱涝灾害治理 D.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

近年来,n地区粮食播种面积逐渐减少,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水源 C.劳动力 D.市场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温州二外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位外国朋友来到中国旅游后,感慨地说:“中国真大啊!短短的十几天内,没有登高山,就让我感受到一年四季的变化......”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这位游客出游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 B.夏 C.秋 D.冬

这位游客若乘火车,最可能途经的铁路干线是

A.陇海――兰新线 B.京哈――京广线
C.京广――京包线 D.浙赣――湘黔线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温州二外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

材料二:涪陵地区是世界榨菜位居世界三大名腌莱(即涪陵榨菜、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之首,榨菜生产以重庆、武隆和涪陵为中心。榨菜不耐寒,性喜湿润,干旱易发生毒病。榨菜10月上旬播种,第二年4月上中旬采收。
(1)描述图中M、N两地等积温线的共同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
(2)榨菜是图示地区的地理标志性农作物,结合材料分析榨菜品质优的原因。
(3)解释成语“雅安天漏”的含义及成因。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温州二外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  C地某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对农村秸秆的利用方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图。

(1)比较图中A地与B地的气候特征,并简析原因。
(2)解释图中西辽河含沙量高的自然原因。(6分)
(3)请你用图中的有关数据说明该地区秸秆利用方式的不合理性。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温州二外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