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辽宁省本溪县高三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

铅笔是常用的学习用品,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和黏土。某型号的铅笔芯质量的一半成分是石墨,用该铅笔写一个化学方程式消耗的质量约1mg,那么铅笔芯中减少的碳原子数约为

A.2.5×1019 B.2.5×1022 C.5×1019 D.5×1022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家发现,食用虾类等水生甲壳类动物的同时服用维生素C容易中毒,这是因为对人体无害的+5价砷类物质在维生素C的作用下,能够转化为有毒的+3价含砷化合物。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B.上述过程中砷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C.上述过程中+5价砷类物质作氧化剂
D.1mol +5价砷完全转化为+3价砷,共失去2mol电子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原子的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n2-1.下列有关x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能形成化学式为X(OH)3的碱
B.X可能形成化学式为KXO3的含氧酸钾盐
C.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肯定为奇数
D.X能与某些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在外观上与食盐相似,可以作家用洗涤剂,如清洗厨房用具的油污等。下列不能将加碘食盐和碳酸钠区别开的试剂或用品是         

A.食醋 B.淀粉 C.pH试纸 D.酚酞试液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 )配制100 mL l mol/L的稀硫酸。现给出下列仪器(配制过程中可能用到):①100 mL量筒 ②10 mL量筒 ③50 mL烧杯 ④托盘天平 ⑤100 mL容量瓶 ⑥胶头滴管 ⑦玻璃棒,按使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③⑦⑤⑥ B.②⑤⑦⑥ C.①③⑤⑥⑦ D.②⑥③⑦⑤⑥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完全沉淀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lCl3溶液中的Cl,消耗等物质的量浓度
AgNO3溶液的体积比为3:2:1,则上述溶液的体积比为

A.1:1:1 B.3:2:1
C.6:3:2 D.9:3:1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水溶液中的各组离子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Ba2+、Cl-、SO42- B.Ca2+、HCO3-、C1-、K+
C.MnO4-、K+、I-、H+ D.H+、Cl-、Na+、CO32-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 B.能透过半透膜
C.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都产生红褐色沉淀 D.颜色都呈红褐色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据物质的相关数据,可以推断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利用物质的相关数据作出的相应推断不合理的是                       

A.依据元素的原子序数,推断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依据物质摩尔质量,推断物质熔、沸点的高低
C.依据气体的摩尔质量,推断相同状况下不同气体密度的大小
D.依据液体物质的沸点,推断用蒸馏法分离两种互溶液态物质组成的混合物的可行性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右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X
Y
Z
A
氧化物
化合物
纯净物
B
胶体
分散系
混合物
C
电解质
离子化合物
化合物
D
碱性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28g乙烯和28g丙烯分子中均含有6NA个共用电子对
B.在熔融状态下,1molNaHSO4完全电离出的阳离子数目为2NA
C.7.8gNa2O2中含有阴离子数目为0.2NA
D.在含4molC=O键的干冰晶体中,碳原子的数目为4NA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向某FeBr2溶液中,通入1.12L(标准状况下)的Cl2,测得溶液中c(Br-)=3c(Cl-)=
0.3mol/L。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不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溶液的浓度为0.1mol/L B.反应后溶液中c(Fe3+)=0.1mol/L
C.原溶液中c(Br)="0.4mol/L" D.反应后溶液中c(Fe3+)=c(Fe2+)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碳酸钠溶液和醋酸反应:2H+ + CO ═CO2↑+H2O
B.Na2S水解:S2-+2H2O═H2S+2OH
C.镁粉撒入NH4Cl溶液:Mg+2H+═Mg2++H2
D.Mg(HCO3)2溶液和足量NaOH溶液反应

Mg2++4OH+2HCO═Mg(OH)2↓+ 2CO +2H2O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铜既不溶于稀硫酸,也不溶于NaNO3溶液,但可溶于其混合液。现有2 mol/L稀硫酸30mL,往其中加入1.7 g NaNO3晶体,充分溶解,该混合液最多可溶解铜的物质的量为  

A.0.045 mol B.0.03 mol C.0.0225 mol D.0.02mol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1分)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拟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下:

根据要求填空:
(1) B装置有三种功能:①控制气流速度;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2)设V(Cl2)/V(CH4)=x,若理论上欲获得最多的氯化氢,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3)D装置中的石棉上均匀附着KI粉末,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A、收集气体    B、吸收氯气    C、防止倒吸    D、吸收氯化氢
(5)在C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光照射,发现硬质玻璃管内壁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写出产生黑色小颗粒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装置中除了有盐酸生成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为____________。该装置还有缺陷,原因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其尾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A.CH4   B.CH3Cl    C.CH2Cl2    D.CHCl3    D.CCl4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A、B、C、D、E、F六种元素分布在三个不同的短周期,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B与C为同一周期,A与D、C与F分别为同一主族,A、D两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之和是C、F两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的一半。又知六种元素所形成的常见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有三种是气体,三种是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元素的原子结构简图____________,
(2)由A、C两元素可以组成X、Y两种化合物,X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解成Y,X的电子式为                  
(3)E是非金属元素,但能表现出一些金属元素的性质,请写出工业上制取单质E的化学方程式                              。
(4)一定条件下,B、E能形成用于制造轴承、永久模具的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又查资料得知该材料与熔融的氢氧化钠能很快转变为硅酸盐和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写出六种元素中所形成的常见单质,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的三种单质间两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无色溶液,其中可能含有Fe3+.Al3+.Fe2+.Mg2+.Cu2+.K+.NO3-.SO42-等离子的几种,为分析其成分,取此溶液分别进行了四个实验,其操作和有关现象如下图所示:                                                                                                   

第②个实验中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第③个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的量
与加入NaOH的量有右图所示的相互关系。据此可知:
⑴在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为满足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的要求,一般可溶解两                                        
种常见物质为(写化学式)___________和_________。                                     
⑶写出第③个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如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根据氯水显酸性的性质, 
可用       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若该溶液配制时不慎
浓度过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一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加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
A.O2                           B.Cl2                   C.CO2                D.HClO
(3)据报道,某年某月某日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天原化工总厂相继发生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当人们逃离爆炸现场时,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的某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该物质是           
A.NaOH                 B.NaCl             C. KBr              D. Na2CO3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aCl2,某学生用过量的Na2CO3使Ca2+离子转化为沉淀而除去,确认Na2CO3已过量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含铜96%的废铜屑制取胆矾(五水合硫酸铜)。将铜屑放入稀硫酸中,加热并不断鼓入空气,在氧气作用下便生成硫酸铜。
(1)写出生成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2)现用1kg这种废铜屑理论上能制取胆矾多少千克?
(3)①将胆矾与生石灰、水按质量比依次为1:0.56:100混合配成无机铜杀菌剂波尔多液。
此波尔多液中Cu2+和Ca2+离子的物质的量比为______(最简整数比)
②波尔多液有效成分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uSO4 •xCu(OH)2 •yCa(OH)2,此种配比当x=1时,试确定y的数值。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