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亚碘酸钠的化学式为

A.NaI B.NaIO C.NaIO2 D.NaIO3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气体中,直接排放到大气而不会产生污染的是

A.NO B.O3 C.CH4 D.CO2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①氢氟酸;②浓H2SO4;③烧碱溶液;④Na2CO3固体;⑤氧化钙;⑥浓HNO3,其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SiO2反应的有

A.①③④⑤ B.全部 C.①②⑥ D.②③⑥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CO2,NO2,NO,SO2分别通过NaOH溶液,不能被吸收的气体

A.NO2 B.NO C.CO2 D.SO2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氨与酸反应生成铵盐 B.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产生白烟
C.氨水中滴入酚酞溶液显红色 D.氨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无色溶液能与铝作用放出氢气,该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Cu2、Cl、SO42 B.K、CO32、OH、Cl
C.H、Ba2、NO3、Cl D.K、Mg2、Cl、SO32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往100mL3mol/L的稀硝酸中加入一定量的铁铜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往滤渣中滴入稀盐酸,发现有氢气产生,则滤液中

A.一定含Fe2、不含Fe3和Cu2 B.含Fe2、不含Cu2、可能含Fe3
C.可能含Fe2、Fe3和Cu2 D.可能含Fe3和Cu2、不含Fe2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化合物A2B和BC2中,B的质量分数分别约为20%和30%,则在化合物A2BC3中B的质量分数最接近

A.5% B.10% C.15% D.20%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a2++CO2+H2O=CaCO3↓+2H+
B.次氯酸钙溶液中通人少量SO2气体:Ca2++2ClO+SO2+H2O=CaSO3↓+2HClO
C.醋酸和碳酸氢钠溶液混合:CH3COOH+HCO3-=CO2↑+H2O+CH3COO-
D.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

Mg2+2HCO+Ca2+2OH==CaCO3↓+2H2O+MgCO3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7g炭粉与14g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反生成21g氧化物,则生成物中CO与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1 C.2:3 D.3:1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0.4gNaOH和1.06g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欲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HClO溶液,下列方法可选用的是

A.加硫酸钙,充分反应后蒸馏 B.加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蒸馏
C.加氢氧化钙,充分反应后蒸馏 D.加氯化钙,充分反应后蒸馏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老师做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发现烧杯中酸性KMnO4溶液褪色。若将烧杯中的溶液换成含有少量KSCN的FeCl2溶液,溶液显红色。则该条件下

A.生成的水分子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B.H2燃烧生成了具有氧化性的物质
C.H2燃烧的产物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H2O2
D.H2被冷却为液态氢,液氢的水溶液具有还原性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V L含有MgS04和K2S0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A.mol·L-1 B.mol·L-1
C.mol·L-1 D.mol·L-1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制得的氯气通常含有水蒸气和盐酸挥发的氯化氢,要制取干燥纯净的氯气,可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干燥、净化、收集和尾气处理(C瓶用于收集氯气,D瓶用于尾气处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实验室通常用饱和食盐水吸收杂质HCl,则图(1)中A瓶和B瓶依次分别盛装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是氯气的收集装置,将它安置在图(1)中的虚线框内,其导管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查最终尾气排放(导管口c处)是否含有氯气,可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测试,如有氯气泄漏,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方法检测氯气,试纸必须用水润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SO2和CO2气体,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a、b、c为止水夹,B是用于储气的气囊,D中放有用I2和淀粉的蓝色溶液浸湿的脱脂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欲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可以采取的操作是                   
(2)此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控制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不能过快,由此设计了虚框部分的装置,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用操作编号填写)
①向A装置中加入浓硫酸,加热,使A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气囊B,当气囊中充入一定量气体时,停止加热;
②待装置A冷却,且气囊B的体积不再变化后,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慢慢挤压气囊,使气囊B中气体慢慢进入装置C中,待达到实验目的后,关闭止水夹b;
③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止水夹b;
(3)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为                              
(4)当D中产生          (多选不得分)现象时,可以说明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而不是SO2
A.进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变浅,出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不变
B.脱脂棉上蓝色均变浅
C.脱脂棉上蓝色褪去
装置D的作用为                                          
发生反应用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X、Y、Z、W四种元素分别是元素周期表中三个短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W同主族,Y、Z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W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Y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试推断:
(1)X、Z二种元素的元素符号:X_________、Z__________。
(2)由以上元素中两两形成的化合物中:溶于水显碱性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为:          ,它的共价键属于         (填:极性、非极性)键;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3)由X、Y、Z所形成的常见离子化合物是___________,该化合物与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加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
X与W形成的化合物与水反应时,水作的是         (填:氧化剂、还原剂)。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Cl、Na2SO4、CaCl2、CuSO4、Na2CO3 和CaCO3 ,将固体放入水中,经搅拌后变为无色溶液,在溶液里加入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盐酸,沉淀全部消失并有气体放出,由此推断:
(1)原固体肯定有______________。
(2)原固体肯定不存在                                       
(3)____________不能确定存在与否,要确定其存在,应进行的实验是___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已知有以下物质相互转化

试回答:
(1)写出B的化学式               D的化学式                      
(2)写出由E转变成F的化学方程式                                                
(3)检验G溶液中阳离子存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存在的现象是                                             。向G溶液加入A的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Cl2在70℃的NaOH溶液中,能同时发生两个反应: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3Cl2 + 6NaOH =" 5NaCl" + NaClO3 + 3H2O
反应完后,测得溶液中NaClO和NaCl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1。现有49.7g Cl2,将其通入到足量的70℃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得500mL溶液。计算完全反应后各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不计算水的量)。

来源:2010年辽宁省本溪县高中高三暑期补课阶段考试化学试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