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安达市七年级下期末检测语文试卷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怂恿(sóng)惬意(qiè)九曲连环(qǔ)孜孜不倦(zī) |
B.阴霾(mái)哽咽(yè)兀兀穷年(wù)妄下断语(wǎng) |
C.惩戒(chěng) 崎岖(qí)锲而不舍(qiè)相得益彰(zhāng) |
D.骊歌(lí)羁绊(jī)尽态极妍(yán)叱咤风云(zhà) |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 )
A.语无纶次略胜一筹大彻大悟肌健 |
B.忧心忡忡妇孺皆知怏怏不乐斑澜 |
C.迫不急待家喻户晓峰芒毕露默契 |
D.来势汹汹迥乎不同义愤填膺深邃 |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家庭的 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花一样的生命,一瓣一瓣地绽放她的美丽,使这个原本死寂荒凉的世界 充满快乐。
(3)中国是法治国家,不论是谁, 是触犯了党纪国法, 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惩治。
A.熏陶 五彩缤纷 只要……就 |
B.熏陶 姿态万千 只有……才 |
C.熏染 五彩缤纷只有……才 |
D.熏染姿态万千 只要……就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
B.针对各种交通乱象,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
C.运动不但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还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团队配合意识。 |
D.根据我国社会经济、人口等方而的特点,人大代表建议推行更加适合我国国情的弹性退休。 |
下面一段话的语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
②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
③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体系
④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
⑤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
⑥营造了一个个绿洲
A.①②④③⑤⑥ | B.②①④③⑥⑤ | C.①②④⑥③⑤ | D.②①④⑥⑤③ |
诗词默写。 (7分)
⑴江山代有才人出, 。 (赵翼《论诗》)
⑵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⑶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⑷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的了,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⑸ 万里赴戎机, 。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名著阅读。
一个人耗尽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昆虫,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昆虫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实话奇迹。你知道这个奇迹的创造者是谁吗?请你来介绍一下作者及作品吧。
综合性学习(5分)。 第九中学近期举办跳绳比赛。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1)请你给这次比赛拟一条标语,要求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2)如果你想做你们班的拉拉队队员,你打算怎样对班长说?
阅读文言文《口技》,回答后面小题。(共18分)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摇其夫语猥亵事。初不甚应,妇摇之不止,则二人语渐间杂,床又从中戛戛。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令妇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夫起溺,妇亦抱儿起溺。床上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床声,夫叱大儿声,溺桶中声,一齐奏发,众妙毕备。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也
既而夫上床寝,妇又呼大儿溺,毕,都上床寝。小儿亦渐欲睡。夫茀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之声。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宾客意少舒( ) ⑵几欲先走( )
⑶絮絮不止( ) ⑷奋袖出臂( )
翻译: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仅仅描写观众的反映吗?为什么?
拓展延伸——下节课是大家盼望已久的、一个星期才一节的音乐课,上课铃声还未响,就自发地齐唱起了《我的未来不是梦》,以迎接音乐老师的到来。就在这时,班主任数学老师夹着一叠试卷走了进来,说道:“利用这节音乐课和下节数学课,进行一次测试……”请你仿照本文中对观众的反应的描写,用简短的语言描写一下这时同学们的反应。
我的描述:
阅读《猫》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 “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以上文段是写作者一家养第三只猫的经过。试选用文中词语简要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猫?
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如何理解文段中划线句子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联系全文说说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作者养猫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阅读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奶奶的粽子
①“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②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③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④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⑥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 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得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⑦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 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⑧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围绕这个线索,作者依次写了奶奶为包粽子做精心准备、奶奶包粽子的灵活、煮粽子的漫长、我睡醒后吃粽子和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轻轻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
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