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文科试卷
光导纤维已成为信息社会必不可少的高技术材料。下列物质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的是
A.金刚石 | B.大理石 | C.铝合金 | D.二氧化硅 |
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每克含碘15mg,镁65mg ,铜2mg,锌1.5mg,锰1mg.此处所标成分是指
A.分子 | B.原子 | C.单质 | D.元素 |
存放照相机、显微镜、食品和药品的包装盒中常可发现一些袋装透明胶状颗粒,该颗粒材料可能的名称及其作用是
A.活性炭、吸附剂 | B.氯化钠、干燥剂 |
C.硅胶、干燥剂 | D.KMnO4、氧化剂 |
下列物质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是
A.NaCl | B.HCl | C.NH3 | D.NH4Cl |
下列物质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5的是
A.N2 | B.HNO3 | C.N2O4 | D.NH4Cl |
下列物质中,既能与NaOH溶液又能与盐酸反应的单质是
A.Al2O3 | B.Al | C.Al(OH)3 | D.NaHCO3 |
下列物质不能用单质与氯气直接反应得到的物质是
A.CuCl2 | B.FeCl2 | C.HCl | D.AlCl3 |
下列各组微粒中,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O2、O3 B.H、D、T C.、 D.Na2O、Na2O2
下列氢氧化物中,碱性最弱的是
A.NaOH | B.Mg(OH)2 | C.Al(OH)3 | D.KOH |
现有硫酸钠、硫酸铝、硫酸镁三种无色溶液,可用一种试剂将它们区别开来,该试剂是
A.纯水 | B.盐酸 | C.氢氧化钠溶液 | D.硝酸银溶液 |
美国科学家将两种元素铅和氪的原子核对撞,获得了一种质子数为118、质量数为293的超重元素,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
A.118 | B.175 | C.47 | D.293 |
随着卤素原子半径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 |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
C.卤素X-离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 D.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
除去Fe2O3中少量的Al2O3,可选用的试剂是
A.HCl | B.HNO3 | C.氨水 | D.NaOH溶液 |
某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是HRO3,该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化学式可表示为
A.HR | B.H2R | C.RH3 | D.不能确定 |
下列变化中,需要与适当还原剂反应才能完成的是
A.CuO → Cu | B.KCl→AgCl | C.Fe→FeCl3 | D.NaHCO3 → CO2 |
将一定量的金属钠投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最终不可能有沉淀的是
A.硫酸铜溶液 | B.盐酸 | C.氯化铁溶液 | D.氯化铝溶液 |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CO3-、Na+、H+ | B.Cu2+、HCO3-、OH- |
C.OH-、A13+、SO42- | D.Mg2+、Ca2+、NO3- |
下列氧化物不能跟铝粉组成铝热剂的是
A.Cr2O3 | B.MnO2 | C.MgO | D.V2O5 |
实验室用Al2(SO4)3制取Al(OH)3,最合适的试剂是
A.NaOH | B.H2SO4 | C.NH3·H2O | D.KOH |
取两份等量的铝粉,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浓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在相同状态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
A.1:1 | B.1:2 | C.1:3 | D.3:2 |
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
A.盐酸的浓度 | B.铝条的表面积 |
C.溶液的温度 | D.加少量Na2SO4固体 |
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
A.一定被氧化 | B.一定被还原 |
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 D.化合价降为0价 |
在下列过程中,需要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钢铁腐蚀 | B.食物腐败 | C.塑料老化 | D.工业合成氨 |
为了使AlCl3溶液中的Al3+离子尽可能全部转化为Al(OH)3沉淀,最合适的试剂是
A.NaOH溶液 | B.KOH溶液 | C.盐酸 | D.氨水 |
在航天飞机返回地球大气层时,为防止其与空气剧烈摩擦而被烧毁,需在航天飞机外表面安装保护层。该保护层的材料可能为
A.铝合金 | B.新型陶瓷 | C.合金钢 | D.塑料 |
将铜和铁的混合粉末投入到稀硝酸中,待反应完全后铁有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
A.Fe(NO3)2 | B.Cu(NO3)2 | C.Fe(NO3)3 | D.HNO3 |
下列各组性质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酸性: HClO4<HBrO4 | B.碱性强弱: NaOH > LiOH |
C.稳定性:H2S>H2O | D.氧化性: I2>Br2>Cl2 |
下列关于化学电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干电池放电之后还能再充电 |
B.充电电池在放电和充电时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C.充电电池可以无限制地反复放电、充电 |
D.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环境友好电池 |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碳酸钙与醋酸反应: CaCO3+2H+= Ca2++ CO2↑+H2O |
B.金属钠与水反应: 2Na +2H2O =2Na+ +2OH-+ H2↑ |
C.铁溶于稀硫酸中: 2Fe+6H+= 2Fe3++3H2↑ |
D.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a2+ + SO42-=BaSO4↓ |
在Na+和Cl- 两种粒子中,相同的是
A.核内质子数 | B.核外电子层数 |
C.最外层电子数 | D.核外电子数 |
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可以发生分解反应 | B.过氧化氢是离子化合物 |
C.过氧化氢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是强酸 | D.过氧化氢是水的同素异形体 |
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基本原因是
A.元素的原子量逐渐增大 | B.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
C.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 D.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2HI (g)H2 (g) + I2 (g) ,下列说法中,能说明这一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反应限度的是
A.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 | B.HI、H2、I2的浓度相等 |
C.HI、H2、I2在容器中共存 | D.HI、H2、I2的浓度均不再变化 |
某反应物A的浓度是2.0mol/L , 5min后,A的浓度变为0.5mol/L ,在这5min内A的化学反应速率是
A.0.4 mol·L-1·min-1 | B.0.3 mol·L-1·min-1 |
C.0.1 mol·L-1·min-1 | D.0.3mol/L |
关于金属腐蚀和防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腐蚀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
B.在铁表面镀锌可对铁起保护作用 |
C.在铁船壳上镶嵌铜块能减缓船体的腐蚀 |
D.铝制品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是因其表面形成了致密的氧化铝保护层 |
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石灰石在高温下的分解反应 | B.生石灰和水的反应 |
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
哈伯因发明了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 mol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完全转化为NH3 |
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
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
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化学能只可以转化为热能 |
B.合成氨工业中使用铁作催化剂以改变该反应的限度 |
C.SO2和O2合成SO3的反应中,升高温度,该反应速率减小 |
D.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
下图是产生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该装置适合于
A.用NH4C1和Ca(OH)2反应制取NH3 |
B.用浓盐酸和MnO2反应制取C12 |
C.用H2O2溶液和MnO2反应制取O2 |
D.用浓硝酸与Cu反应制取NO2 |
对于第三周期从左到右的主族元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 B.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
C.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 | D.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
如图所示Cu-Zn原电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离子在负极得电子 |
B.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
C.铜为负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
D.电子从铜极流向锌极 |
10mL0.1mol/L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 NaOH溶液v mL,则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一定量的铝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时,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的氢气总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 B.加入适量的水 |
C.加入少量CuSO4溶液 | D.加入浓度较大的盐酸 |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Mg-24)
A.2.4g的Mg粉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电子数为0.2NA |
B.常温常压下,1L0.2mol/L MgCl2溶液中含Cl-数为0.2NA |
C.常温常压下,22.4L的氧气中含氧原子数为2NA |
D.18g H2O含有的电子数10NA |
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ⅡA族元素。下列关于镭的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化合物中呈+2价 | B.单质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
C.氢氧化物呈两性 | D.碳酸盐能溶于水 |
X、Y是同主族的非金属元素,如果X原子半径比Y原子大,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非金属性比Y弱 |
B.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 |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
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弱 |
已知反应2I-+S2O82-====I2+2SO42-,加入淀粉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蓝色。反应速率可以用淀粉溶液显蓝色的时间t来度量,t越小,反应速率越大。20℃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编号 |
c(I-)/ mol•L |
c(S2O82-)/ mol•L |
t/s |
1 |
0.040 |
0.040 |
88.0 |
2 |
0.080 |
0.040 |
44.0 |
3 |
0.080 |
0.080 |
22.0 |
4 |
0.160 |
0.020 |
44.0 |
5 |
0.120 |
0.040 |
29.3 |
分析上述数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 I-与S2O8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I-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C.S2O82-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5个实验中,编号3对应浓度的实验,反应速率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