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卷选题

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下列加点字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寂(cénɡ)视(chān)自(jīnɡ)垂三尺(xián)
B.奢(mǐ)趿拉(tā)疏(jùn)颈之交(wěnɡ)
C.飨(yīn)骂(lì)垝(huán)唯诺诺(wéi)
D.睨(pì)生(zōu)弱(léi)直栏横(jiàn)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金璧辉煌良莠不齐毛骨耸然冠冕堂皇
B.敝帚自珍拾人牙惠泾渭分明故步自封
C.墨守成规不落窠臼疾言厉色危言耸听
D.苍海桑田被迫就犯纷至沓来坚如磐石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古村落的内核是地方历史文化的集中代表,也是我国乡村社会的重要文脉。冯骥才呼吁要避免古村落保护沦为“官员的政绩、开发商的资源”,可谓切中肯綮
B.记者不要妄自菲薄自己,记者的稿子已经经过严格的审稿程序,如果有问题,那也是审稿审片人的问题,不能怪记者,要相信记者不会乱写。
C.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大力提倡“仁政”,并认为“仁”必须要以“礼”为规范,因此他日常的一举一动都力求按周礼去做,在家说话温和恭顺,与下大夫谈话时大放厥词
D.邵逸夫慈善为怀,历年来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亿港元,这种毁家纾难的行为与国内许多富豪漠视慈善事业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专家指出,房地产贷款总量的减少、房价的降低表明房地产的泡沫正在慢慢消除,我们不能像别国的银行业一样被房地产拖垮,而要学习它们的经验和教训。
B.尼泊尔内政部一名官员27日对媒体表示,25日强震已在尼泊尔境内造成8200多人遇难,超过6500多人受伤。随着救援队深入西部遥远山区,遇难人数恐进一步增加。
C.iPhone 6和6 Plus都采用了大屏幕设计,在中国和亚洲国家地区广受消费者所欢迎。上周发布的Apple Watch同样凸显出中国消费者对于苹果业绩的重要性。
D.人们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集体忧虑,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公众对浪费时间的深深自责以及对生命消逝的无尽怅惘。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A.您嘱咐我给您的大作写一篇书评,恨自己只有八斗之才,恐怕难以胜任,敬请宽恕。
B.兹捡到钱包一只,内有饭卡等物品,请失者与我校后勤组王子健同志联系。
C.布朗先生:兹定于九月二十九日(星期六)三时在纽约天安教堂为爱女伊丽莎白·史密斯与约翰·汉密尔顿先生举行婚礼,届时务必光临。约翰·史密斯夫妇敬邀。
D.大家知道令尊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中应邀接受采访,我们对此表示感谢。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照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风体现在语言文字中,是思想作风、精神状态的外在表现。           。相反,        ;观念陈旧,则文风滞涩、面目可憎。毋宁说,是有僵化思想于前,方有死板文风于后的。(必修四读本朱铁志《文风琐谈》)
①思想解放,则文气酣畅、文章漂亮     ②思想解放,则文体活泼、文风刚健
③精神饱满,则文气酣畅、文章漂亮     ④精神饱满,则文体活泼、文风刚健
⑤思想保守,则文章呆板、言语乏味     ⑥思想保守,则文风滞涩、面目可憎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唐 王勃《山中》)
B.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宋 吴激《诉衷情》)
C.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 温庭筠《商山早行》)
D.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唐 韦承庆《南中咏雁诗》)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曹操是《三国演义》中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奸雄”形象,许劭对他的评价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自己的人生格言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格言是他错杀吕伯奢后对陈宫所说。
B.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与关羽有关的故事流传至今,深受人们喜爱。诸如:身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和青梅煮酒论英雄等。
C.《三国演义》的叙述语言是浅近文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能够雅俗共赏,因而其中的故事能广为流传,主要人物也都家喻户晓。
D.《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在张飞家后园桃园结义之后,一直亲如手足,三人名为君臣,实为兄弟。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中,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边城》在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图画时,流露出了面对悲凉命运的无奈之情,展现了作家提出的“美丽总令人忧愁”的审美境界。
B.在《边城》中,翠翠爱上了大老天宝,二老傩送由于没有得到翠翠的爱,下青浪滩淹死了。
C.“风骚”一词起源于《诗经》和《楚辞》。“风”是《诗经》中“国风”,《氓》就是选自《诗经·秦风》;“骚”指楚辞开创者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成了文学的泛称。
D.演讲要有对象意识,首先要分析听众。但对于高水平的演讲者来说,可以凭借自身人格魅力,而不需要考虑听众因素,照样可以取得好的效果,譬如《不自由,毋宁死》。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概述性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不超过25个字。
国家是有尊严的,但     ,要通过维护个体尊严的能力和付诸程度来证明,它不能“预支”,更不能“透支”。在价值观上,国家权力与公民权益不是孰大孰小的问题,不应存在优劣上下之分,个体永远不能沦为集体羽翼下的雏鸟或孵卵,否则,就会给权力滥用国家名义谋集团之私或迫害异己提供依据。孟德斯鸠早就说过:“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个人’就是整个国家。”(王开岭《是“国家”错了》)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栗腹:燕国丞相;②鄗同“镐”,本为晋邑,当时属赵;③④ 地名。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 B.赵壮者于长平
臣之也,犹不如人。秦地可王也
C.赵王使使者廉颇尚可用否 D.被甲上马,以尚可用

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传以美人及左右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一项是

A.此其理也,有何怨乎? B.廉颇居梁久
无可奈何,死付之度外矣填然鼓
C.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D.赵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

,籍何以至此?                     昔者先王为东蒙主
下列对文本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当廉颇失掉权势时,门客都弃他而去。等到他又掌权任职之时,那些门客又陆陆续续地回来了。廉颇非常高兴,让他们暂时退下。
B.乐乘离开赵国后,赵王想起用廉颇,是因为此时赵国已经没有优秀的将领了。
C.赵襄王即位,启用乐乘代替廉颇,廉颇很生气地打击乐乘,乐乘离职而去。廉颇也逃到魏国的大梁。廉颇在大梁很久,魏国并不重用他。
D.廉颇为求起用,年老强饭,一饭斗米,坐谈间解了三次大便。赵使回赵国后向赵王报告,廉颇年老身衰,不能召用。后遂用“一饭三遗矢”谓年老体弱或年老无用。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琴 台
杜甫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注】①司马相如晚年退居茂陵,这里以地名指代人名。②风求凰:是一首古琴曲,传司马相如在琴台以通意卓文君所作。
(1)这首诗赞美了始终不渝的真挚爱情,说说全诗如何紧扣二人的真挚爱情展开?
(2)赏析颈联的表现手法。
(3)尾联中“寥寥不复闻”一句寓含作者哪些意蕴?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亦以明死生之大,         。(张溥《五人墓碑记》)
(2)惧满溢,          。 (魏徵《谏太宗十思书》)
(3)夫以秦王之威,       ,辱其群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 (孔子《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5)       ,王道之始也。(孟子《孟子·梁惠王上》)
(6)淇则有岸,     。 (《诗经·卫风·氓》)
(7)      ,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8)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9)艰难苦恨繁霜鬓,         。 (杜甫《登高》)
(10)同是天涯沦落人,         。(白居易《琵琶行》)
(11)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12)问君能有几多愁?         。   (李煜《虞美人》)
(13)淡泊以明志,         。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箓竹山房
吴组缃
阴历五月初十和阿圆到家。母亲说,前些日子二姑姑托人传了口信来,要我和阿圆到她老人家那里去住些时候。
二姑姑的故事好似一个旧传奇的仿本。多年以前,叔祖的学塾中有个聪明年少的门生,因为看见叔祖房里的帐幔,笔套,与一幅大云锦上的刺绣,绣得都是各种姿态的美丽蝴蝶,对绣蝴蝶的人起了羡慕之情:而这绣蝴蝶的姑娘因为听叔祖常常夸说这人,心里自然也早就有了这人。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人人夸说的绣蝴蝶的小姐一时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放佚风流的叔祖虽从中尽力撮合周旋,但当时究未成功。
若干年后,少年赴南京应考,船翻身亡。绣蝴蝶的小姐那时才十九岁,闻耗后,在桂花树下自缢,为园丁所见,救活了。少年家觉得这小姐尚有稍些可教化之处,商得了女家同意,大吹大擂接小姐过去迎了灵柩;麻衣红绣鞋,抱着灵牌参拜家堂祖庙,做了新娘。
响潭的两岸,槐树柳树榆树更多更老更葱茏,两面缝合,荫罩着乱喷白色水沫的河面,一缕太阳光也洒不下来。沿着响潭两岸的树林中,疏疏落落点缀着二十多座白垩瓦屋;西岸上,紧临着响潭,那座白屋分外大;梅花窗的围墙上面探露着一丛竹子,一半是绿色的,一半已开花,变成槁色。——这座村子便是二姑姑的村庄金燕村,这座大屋便是二姑姑的家宅箓竹山房。
二姑姑多年不见,显见得老迈了。
那张苍白皱褶的脸没多少表情。说话的语气,走路的步法,和她老人家的脸庞同一调子:阴暗,凄苦,迟钝。她引我们进到内屋里,自己跚跚颤颤地到房里去张罗果盘,吩咐丫头为我们打脸水——这丫头叫兰花,三十多岁了。她陪姑姑住守这所大屋子已二十多年,跟姑姑念诗念经,学姑姑绣蝴蝶,她自己说不要成家的。
二姑姑说没指望我们来得如此快,房子都没打扫。领我们参观全宅,顺便叫我们自己拣一间合意的住。
邻着花园有座雅致的房,门额上写着“邀月”两个八分字。和姑姑说,我们就住这间房。姑姑叫兰花开了锁,两扇门一推开,就噗噗落下三只东西来:两只是壁虎,一只是蝙蝠。我们都怔了一怔。壁虎是悠悠地爬走了;兰花拾起那只大蝙蝠,轻轻放到墙隅里,呓语着似地念了一套怪话:
“福公公,你让让房,有贵客要在这里住。”
阿圆惊惶不安的样子,牵一牵我的衣角,意思大约是对着这些情景,不敢在这间屋里住。二姑姑年老还不失其敏感,不知怎样她老人家就窥知了阿圆的心事:
“不要紧,——这些房子,每年你姑爹回来时都打扫一次。停会,叫兰花再好好来收拾,福公公虎爷爷都会让出去的。”
阿圆用一个小孩子的神秘惊奇的表情问我说:
“怎么说姑爹?……”
兰花瞪着两只阴沉的眼睛低幽地告诉阿圆说:
“爷爷灵验得很啦!三朝两天来给奶奶托梦。我也常看见的,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子里走。”
阿圆扭着我的袖口,只是向着兰花的两只眼睛瞪看。
不久吃晚饭,我们都默然无话。我和阿圆是不知在姑姑面前该说些什么好;姑姑自己呢,是不肯多说话的。偌大的屋子如一大座古墓,没一丝人声;只有堂厅里的燕子啾啾地叫。兰花向天井檐上张一张,自言自语地说:
“青姑娘,还不回来呢!”
二姑姑也不答话,点点头。阿圆偷眼看看我,——其实我自己也正在纳罕着的。吃了饭,正洗脸,一只燕子由天井飞来,在屋里绕了一道,就钻进檐下的窝里去了。兰花停了碗,把筷子放在口沿上,低低地说:
“青姑娘,你到这时才回来。”悠悠地长叹一口气。
我释然,向阿圆笑笑;阿圆却不曾笑,只瞪着眼看兰花。
邀月庐日间还算是清新明朗,谁知这天晚上,大雨复作;一盏三支灯草的豆油檠摇晃不定;远远正屋里二姑姑和兰花低幽地念着晚经,听来简直是“秋坟鬼唱鲍家诗”;加以外面雨声虫声风弄竹声合奏起一支凄戾的交响曲,显得这周遭的确鬼趣殊多。一阵飒飒的风摇竹声后,忽然听得窗外有脚步之声。声音虽然轻微,但是入耳十分清楚。
“你……听见了……没有?”阿圆把头钻在我的腋下,喘息地低声问。
“……”我也不寒而栗。
她突然尖起嗓子大叫一声,搂住我,嚎啕,震抖,泣不成声:
“你……看……门上!……”
我看门上,——门上那个册叶小窗露着一个鬼脸,向我们张望;月光斜映,隔着玻璃纱帐看得分外明晰。说时迟,那时快。那个鬼脸一晃,就沉下去不见了。我不知从哪里涌上一股勇气,推开阿圆,三步跳去,拉开门。
门外是两个女鬼!
一个由通正屋的小巷窜远了;一个则因逃避不及,正在我的面前蹲着。
“是姑姑吗?”
“唔——”幽沉的一口气。
我抹着额上的冷汗,不禁轻松地笑了。我说:
“阿圆,别怕了,是姑姑。”(选自语文读本必修四《箓竹山房》,有删改)
【注】①放佚风流:有才气而不受礼法拘束,品格清高,举止潇洒。②白垩瓦屋:用白土涂饰墙面的瓦屋。垩(è):用白土涂饰。
第2.3两节插叙了二姑姑年轻时的故事,这对刻画人物和展开情节有何作用?                                                  
第4节所描写的环境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小说中的二姑姑和兰花主仆二人有哪些悖于常人的怪异言行?导致这种“怪异言行”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的概括与分析。
请探究作者在结尾设计了主仆二人“偷窥”这一情节的意图。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15年4月14日早晨,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网友评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经采访得知,作者为2004年7月入职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名女心理教师,已经任职11年之久。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寥寥10字,颇具情怀但又看似任性的辞职理由缘何走红?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③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