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湖北省咸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读黄河中游局部地区图及该地区土壤侵蚀研究统计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该区域( )

A.自然带差异由热量决定 B.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
C.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 D.属于我国西部经济地带

据图分析( )

A.人口密度越高,侵蚀强度越大
B.侵蚀强度仅与人口、植被有关
C.生态恶化使区内人口大规模外迁
D.侵蚀严重促使该区域调整农业结构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咸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秘鲁的高原农业系统被列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主要是建造梯田,在陡峭的坡地和不同的海拔高度上进行耕作。从海拔2800 米到4500 米,可以发现三种主要的农业系统:玉米主要种植在低海拔地区(海拔2500~3500 米),马铃薯主要种植在中海拔地区(海拔3500~3900 米),海拔4000 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主要用作牧场,但也可以种植高海拔作物。阅读秘鲁示意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根据材料可以判断,马铃薯的温度带属于( )

A.热带 B.亚热带
C.温带 D.寒带

秘鲁的高原农业系统发展的有利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A.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
B.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
C.沿海,交通便利,有利于产品出口
D.科技发达,技术含量高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咸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 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下面各小题。

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手段
D.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由于人类不合理农牧活动所造成的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D.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和地表径流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咸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棉花遥感识别是棉花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的关键,下列是我国某地区不同日期棉花光谱信息与其他
作物光谱信息的曲线分析图。图中前三个波段为可见光波段(分别为蓝波段、绿波段、红波段),
第四波段为近红外波段。读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容易将棉花从其他作物中识别出来的最佳波段是( )

A.蓝波段 B.绿波段
C.红波段 D.近红外波段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棉花盛蕾期对各波段的反射率均比盛絮期高
B.棉花盛絮期对蓝波段、绿波段和红波段的反射率比盛蕾期明显降低
C.9 月份番茄对绿波段的反射率略低于6 月份
D.6 月份玉米对红波段的反射率略高于对绿波段的反射率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咸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关于①资源调配路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B.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
C.目标市场位于海南 D.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

②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 )

A.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 B.污染严重,水质差
C.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 D.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

③资源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 )

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B.出口加工工业比重增加
C.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 D.电子工业升级换代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咸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下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面各小题。

四省市农村相比较

A.江苏农村使用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硫一定最少
B.福建农村以薪柴贡献率最大
C.广东农村以种植玉米为主,所以秸杆贡献率最大
D.北京农村使用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硫比其他三省农村的总和还多

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

A.发展沼气、利用太阳能
B.开采小煤窑、发展沼气
C.利用太阳能、开采石油
D.种植薪柴林、开发风能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咸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下游一横截面多年水位变化及该河流域气候资料统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该河流域

A.最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基塘生产”
B.最有可能位于华北地区
C.最大的石油基地是黑龙江的克拉玛依
D.最有名的土壤是红壤、紫色土、水稻土

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及相关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处地貌为河漫滩平原,它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产物
B.枯水期时,农民常在丁处种植小麦、油菜
C.丙处地形平坦,村落布局呈“条带式”
D.7、8 月乙处易产生地质灾害滑坡

图中资料显示该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流量减小,水资源不足
B.降水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严重
C.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D.过度使用水资源,导致土地荒漠化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咸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下面图甲是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图乙是某水库蓄水前后对库区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示意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图甲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 )

A.t1 B.t2
C.t1之前 D.t2之前

读图乙,导致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蓄水后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减弱
B.常年在高气压的控制下
C.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冬季气温升高,大气上升运动增强
D.蓄水后水汽蒸发量变大

水库建成后,可能使河流下游地区( )

A.洪涝灾害频繁 B.发生地震、滑坡
C.流量趋向稳定 D.鱼类绝迹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咸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 年1 月12 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布,绘制了贵州扬鞭奋蹄的新宏图。其中要做大做强能源产业;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加大水利建设力度。同时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突出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强环境保护读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乌江流域开发建设的内容有( )
①大面积种植水稻                      ②梯级开发水能资源
③发展电力—炼铝—铝加工产业链        ④在景区内大规模建设宾馆等服务设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促进贵州省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对发生石漠化的地方全部实施生态移民
B.退耕还林还草,适时封山育林
C.制定石漠化治理的法规,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D.加大替代能源建设,如以电代柴、以煤代柴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咸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东北三省煤炭资源供需变化图”,回答下面各小题。

引起东北三省煤炭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②煤炭运力不足③环境污染④区域煤炭资源趋于枯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决该矛盾的根本措施是( )

A.加快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B.重化工企业向内地迁移
C.加强节能改造,实现清洁生产
D.合作开发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咸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邻近地区的煤炭资源并调配加快能源开发,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据此回答下面各小题。

“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
目前,我国正在内蒙古自治区启动“煤变油”工程,其主要布局理由是( )

A.区域内石油资源十分短缺 B.区域内煤炭资源十分丰富
C.区域内科技力量强大 D.区域内输油管道密集

从图示信息看,内蒙古自治区“煤变油”工程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

A.工艺流程复杂 B.环境污染严重
C.水资源短缺 D.消费市场狭小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咸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 分)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2 年5 月14 日,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示范区地处中西部结合带,是全国唯一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示范区的设立,有利于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实力,为中西部地区合作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探索新途径、新模式、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材料二:黄河金三角范围与周边省会城市地理关系图。

(1)分析该示范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8 分)
(2)阐述产业转移对“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6 分)
(3)“黄河金三角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由于交通运输制约限制了煤炭经济的发展。请提出二条既能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又能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具体建议。(6 分)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咸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 分)
材料1:位于东非大裂谷起点的赞比亚是非洲中部一个传统农业国。该国西部为平坦的高原
地区,南部和东部多峡谷、瀑布,人均GDP 约为450 美元,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为主,辅以铁
路和航空运输以及少量内河运输,国内大多数骨干路网均建于1965~1975 年间。水能蕴藏量大,
但开发力度小,农村地区用电紧缺。
材料2:赞比亚气候资料。

材料3:赞比亚区域示意图。

(1)卢安瓜河谷两侧悬崖林立,简析其形成的原因。(4 分)
(2)简述该国西部地区沼泽地面积冬夏季节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8 分)
(3)描述该国农场集中区的分布特征,并从社会经济角度指出该国在实施大规模商品化农场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8 分)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咸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 分)旅游地理
“滇越铁路”是云南省的第一条铁路,由法国政府在1910 年修建,全长854 千米,因轨距为一米,被称为“米轨铁路”,沿途保留了中国最早的邮电局、海关等众多旧址。目前,“滇越铁路”旅游资源的开发已提上议事日程。下图为滇越铁路示意图。读下图,回答问题。

(1)简述“滇越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的优势。(6 分)
(2)分析“滇越铁路”沿线旅游开发的不利条件。(4 分)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咸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 分)自然灾害
雾是悬浮于近地面大气层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 千米的现象。图a 和图b 分别是1986—2007 年四川省乐山和峨眉山雾日的月际变化图。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乐山与峨眉山雾日的差异。
(2)雾是一种自然现象,又被称为“雾害”,谈谈你对雾被称为“雾害”的理解。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咸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 分)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规模化畜禽养殖的迅速发展,畜禽粪便污染越来越严重。2007 年我国畜禽粪
便排放量超过40 亿吨,是工业有机污染物的4.1 倍,且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环境带来极大威胁。
材料二我国某地区畜禽粪尿生态工程处理模式图。

(1)指出畜禽粪便污染对环境造成的主要危害。(4 分)
(2)简述畜禽粪尿生态工程处理模式的主要优点。(6 分)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咸宁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