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高一地理第二套

倡导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费的低碳生活,建设美丽家园是我们中学生的义务。下列习惯不可取的是

A.充分利用每一页纸 B.上学不用私家车接送
C.经常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D.随手关灯、少用空调
来源:高一地理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中国地震台网侧定,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28.2°N,84.7°E)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次地震的原因是

A.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B.亚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C.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
D.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挤压
来源:高一地理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日本耕地面积小,但稻米的产量已基本自给,其主要原因是( )
①围海造地,使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大大提高 ②重视生物技术和水利发展,单位面积产量高
③人口密度小,粮食需求量少  ④位于季风气候,有利于水稻生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高一地理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为了加强对大气进行环境监测,每天发布空气质量日报,其主要评价指标是(  )

A.空气污染指数 B.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空气含氧量 D.空气的能见度
来源:高一地理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老师出国考察,在图示阴影区某地拍摄了一张传统民居照片,据图回答问题.

图示阴影区位于( )

A.欧洲 B.亚洲
C.非洲 D.大洋洲

根据该地传统民居的形态特点,推知当地居民可能信奉(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来源:高一地理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铁路是一种现代化运输方式,读我国部分铁路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序号代表的南北向铁路线,正确的是()

A.①—青藏线 B.②—京九线
C.③—京广线 D.④—京沪线

沪昆高铁通车后,华南与西南联系更加密切,该铁路自东向西穿过的省市依次是()

A.沪、浙、闽、湘、黔、云
B.沪、浙、赣、湘、黔、云
C.沪、浙、赣、渝、川、云
D.沪、浙、赣、湘、鄂、云

下图中的水果,在兰新铁路沿线地区盛产的是()

来源:高一地理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及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海平原区,台风频繁,人口稀疏
B.西欧平原区,季风温和,人口稠密
C.热带雨林区,环境恶劣,人口稀疏
D.高山高原区,资源丰富,人口稠密
来源:高一地理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埃及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埃及的城市分布形态呈

A.团块状 B.条带状
C.点状 D.环状

影响埃及城市分布形态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地势
C.水源 D.植被
来源:高一地理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本土三面濒临海洋,地理位置优越,读美国简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图中的地理事物,正确的是( )

A.①城市——休斯敦 B.②湖泊——苏必利尔湖
C.③河流——科罗拉多河 D.④国家——墨西哥

图中M所在的阴影区是美国的乳畜带,其乳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

A.高温多雨的气候 B.高原地形,草原广阔
C.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 D.地广人稀,利于放牧

美国农业生产效率非常高,主要是因为:
①气候条件优越 ②耕地广阔,土壤肥沃 ③高度机械化和生产区域专门化 ④农业科技发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来源:高一地理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贴春联是我国的传统民俗。春联“苗寨黔山黄果树,酒乡赤水”和“沃野龙江稻谷香,林海雪原”反映的省区分别是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来源:高一地理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俄罗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乌拉尔山向西,气候的大陆性增强
B.矿产资源丰富,轻重工业都很发达
C.领土大部分位于亚洲,却是传统的欧洲国家
D.平原地区的农业均很发达
来源:高一地理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本区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索有“鱼米之乡”美称
B.城市、工业沿江分布,①是武汉,地处长江、赣江、京广铁路交汇处
C.图中阴影区域是沪宁杭工业基地,它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②是湖口,它是长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
来源:高一地理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西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亚是亚欧“古丝绸之路”的途经地之一
B.水资源匮乏是西亚成为世界热点的唯一原因
C.西亚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发源地
D.西亚多为阿拉伯人,人种为黄色人种
来源:高一地理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条件中,容易形成降水的是( )
①从低纬度向高纬度的气流  ②从高纬度向低纬度的气流 ③从高空中下沉到地面的气流
④从地面上升到高空的气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来源:高一地理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沪昆高铁客运专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阴影部分A省区的简称、B省区的行政中心分别是( )

A.黔、南昌 B.赣、长沙
C.湘、贵阳 D.黔、长沙

暑假期间小明乘高铁从上海到昆明旅游,沿途看不到的景观是( )

A.成片的稻田 B.漫山遍野的茶园
C.小桥流水村落 D.荒漠、戈壁、草原
来源:高一地理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巴西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巴西的城市,人口主要分布在( )

A.亚马孙平原地区 B.巴西高原上
C.河流沿岸 D.东南沿海地区

亚马孙河流分别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该热带雨林因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其开发与保护一直备受世界关注,该雨林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有( )
①提供大量木材,增加收入 ②调节全球气候 ③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 ④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来源:高一地理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北京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B.气候是华北平原气候的缩影,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C.利用本地的科技智力资源等优势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关村科技园区
D.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从德州到北京乘坐京广线铁路列车是最便捷的交通方式
来源:高一地理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揭示森林具有的作用是( )

A.净化空气 B.防风固沙
C.保护农田 D.保持水土
来源:高一地理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等因地制宜发展工业,是工业布局的原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产业中,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是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交通运输业

结合下图信息判断,不适合在图示区域内发展的产业是

A.钢铁工业 B.机械工业
C.石油工业 D.畜牧业
来源:高一地理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最早的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有关欧洲西部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深人北极圈以北
B.地形多山地,平原只分布在南北两侧
C.以地中海气候为主
D.河流短小、水流湍急,航运价值低

有关欧洲西部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水平居世界前列
B.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欠发达
C.工业发达,但部门单一
D.旅游业主要依赖自然旅游资源
来源:高一地理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南极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描述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                   
(2)南极和平站位于昆仑站的     方。
(3)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是我国的     季。
(4)读图可知,南极地区分布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的形成需要暖湿的环境与茂盛的植物,而南极地区冰天雪地,号称“白色荒漠”。请简要解释“南极地区煤炭丰富”这一地理现象。                          
(5)现在,每年到南极地区的观光游客多达约3.5万人。请列举一例南极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                 

来源:高一地理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阴影部分是我国的         地区。
(2)该地区是我国农业由农耕区向         区过渡的地带。
(3)图中数据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疏松、植被少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本区的降水加剧了水土流失,其降水特点是                 
(4)对该地区的治理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B.坡地筑梯田、沟谷修堤坝,实现土不下坡
C.禁止小煤窑的私挖滥采,减少对地表的破坏
D.无条件地扩大煤炭开采量,筹集治理环境的资金

(5)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本地区正努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开发绿色产业。这里山川特色鲜明,历史古迹众多,民俗文化独特,为大力发展         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来源:高一地理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巴西和印度两个“金砖国家”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河流:A      B      城市:C      D
(2)巴西利亚位于新德里的______方向,当新德里高温多雨时,巴西利亚的气候特征是     
(3)印度北部经常发生地震,而巴西很少有地震发生。请用板块构造学说分别解释其成因。
(4)1960年巴西政府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请分析迁都的原因。

来源:高一地理第二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