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四套
观察1843年与1858年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货物 |
单位 |
1843年税率 |
1858年税率 |
棉花 |
担 |
6.54% |
5.72% |
印花布 |
匹 |
14.25% |
4.98% |
棉纱 |
担 |
6.94% |
4.86% |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下列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
B.是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 |
C.是通过一系列条约加以确立的 |
D.它给世界带来了长久和平 |
浙江卫视热播的2014年度《中国好声音》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成为众多国人茶余饭后的谈资,与其相关的人和观点成为瞩目的焦点。这说明
A.电视节目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
B.当今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发达和不断进步 |
C.该节目满足了所有人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求 |
D.中国的爱情婚姻观又一次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
下图是宋学海2005年发表的漫画《这雨怎么越下越大》,对这一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①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②亚洲各国与日本缺乏政治互信
③日本对历史问题没有正确认识
④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A.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①②③ |
“误矣,人只知以利对害,便只管要寻利去,人人寻利,其间多少事!‘利’字,只当以‘义’字对。”因详言义利之辩。([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这反映了当时
A.教化民风成为官员主要职责 |
B.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世人观念 |
C.逐利避害成为社会行为准则 |
D.程朱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 |
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利用是行不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A.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
B.阶级斗争分析法 |
C.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
D.历史结构分析法 |
下面是某位业余文学爱好者对法国大革命时期史实的一段描述,后来,他修改了不符合史实的地方,下列不符合史实的是
1789年7月14 日,是不同寻常的一天。正在“巴黎大酒吧”饮酒的布朗先生先听说①巴士底狱那边出事了,接着又听说②国王把国家机密出卖给了奥地利,所以③立宪派决定处死国王。布朗先生一听说要处死国王,便自言自语道④好,好,好,按照《民法典》就该这样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 B.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
C.法律范围内的自由权利 | D.农民、贵族共同守法 |
20世纪三十年代有一场战争被人们称为“小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列各项中最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 B.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 |
C.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 D.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
下列事件使华盛顿体系开始受到巨大冲击的是
A.国民政府发起改订新约运动 |
B.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
C.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
D.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
某经济学家指出:“先行工业化国家在19世纪后期就已经转入现代增长模式。”这里的“转入现代增长模式”主要是指( )
A.以资本原始积累为主要手段 |
B.利用殖民扩张发展经济 |
C.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发展经济 |
D.依赖世界市场发展经济 |
2003年3月20日 ,美英绕过联合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说明了
A.霸权主义是破坏国际秩序、危害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
B.国际法没有普遍的约束力 |
C.联合国在霸权主义面前软弱无力 |
D.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
明朝各种商税如盐、茶、坑冶、酒、醋等依旧照征外,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工商税种。例如,洪武、永乐年间,在南京和北京征收塌房税(政府建造的供商人贮藏货物的房屋,称塌房。商人贮货于此,需按规定纳税)。洪熙元年为了流通钞币(发行纸币)而开征的市肆门摊税,征税对象是以贩卖为主的蔬果园、塌房、库房、店舍、受雇运货的骡马车等。对材料内容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明朝实行严苛的重农抑商政策 |
B.明朝国内的工商业十分发达 |
C.明朝开始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
D.明朝海外贸易十分发达 |
中唐时期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他所强调的是
A.文章必须记载历史 | B.文学艺术必须真实 |
C.诗歌要反映民生疾苦 | D.希望得到皇帝赏识 |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中国复兴的枢纽,此后,中国在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地位开始发生本质变化,奠定中国大国地位的核心事件是( )
A.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开罗会晤 |
B.1945年中国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
C.1949年新中国成为社会主义阵营新成员 |
D.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
19世纪60年代,英国商人约翰打算到中国上海“淘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他可以从英国乘飞机到上海 |
B.他可以通过英国领事馆处理与中国人之间的纠纷 |
C.他可以在上海永久性地居住 |
D.他可以在上海租赁房屋并开设经营西餐的餐馆 |
2014年3月28日韩国交还中国志愿军遗体仪式隆重举行。时隔半个世纪,英雄们终于魂归故里。下列有关“志愿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于抗日战争期间 |
B.志愿军作战期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投产 |
C.志愿军在朝取得六战六捷 |
D.与志愿军作战的主要敌国是英国 |
1997年爆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并涉及到东亚、拉美以及欧美发达国家,给整个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创伤。这说明
A.世界经济一体化容易导致金融危机 |
B.世界各国的相互依赖性进一步加强 |
C.经济全球化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
D.人们没有找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好途径 |
建国之初,我国发展经济的战略是
①由国家发动②以私人为主体③城市主导④优先发展工业⑤农村主导⑥优先发展农业⑦内向型工业化⑧外向型工业化⑨贸易保护政策
A.①④⑤⑦ | B.①③④⑦⑨ |
C.②③④⑦⑨ | D.②⑤⑥⑧ |
二战后,亚洲部分国家经济腾飞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大启示是( )
A.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
B.要保持稳定 |
C.要重视科教兴国 |
D.要结合本国国情有原则地进行改革开放 |
下图反映了1978-2008年间我国货物贸易占世界比重及位次变化情况。其中2000-2004年间的快速提升主要得益于
A.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
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C.中国启动经济体制改革 |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冲击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破产的手工业者由棉布的生产者变为棉布的消费者,这不能说明的是
A.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侵入是破坏中国自然经济的主要因素 |
C.资本主义因素在中国沿海地区的城乡普遍发展起来 |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侵入刺激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通过向日本“特需订货”促进了其经济发展。越南战争爆发时,日本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第二位,美国深陷越战不能自拔,又为日本发展提供了契机。这表明
A.国际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
B.世界经济中心开始转移 |
C.冷战改变了日本的命运 |
D.日本重获政治大国地位 |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
A.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 |
B.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
C.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 |
D.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欧洲安全来说,在西方国家看来,北约在这方面作用是其他组织或国家无法替代的。……1993年1月,美国商务部决定对来自包括欧共体在内的19个国家和地区的钢铁征收反倾销税,欧共体方面指责这一措施是美国“大规模地骚扰”国际钢铁市场的“最新措施”。……1994年,当美国不顾俄罗斯的反对而加速北约东扩时,法国总统希拉克明确表示反对,德国总理科尔也要求美国慎重行事。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只有同欧洲既合作又竞争,才能在全球化中搞活日本的外交……通过同欧盟合作,给世界造成日本可以信赖的印象,这在外交上有利。……通过统计可以知道,在联合国的投票中,日本同欧洲一致的时候比同美国一致的时候多。
——2002年日本《外交论坛》月刊7月号
材料三: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指出:美国要“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一种新的国际体系”,……“美国的基本价值观念要得到保存,并且要发扬光大”。“美国的责任不仅是保护我们的公民和我们的利益,而且还要帮助创造一个新世界,使我们的理想不但能生根,而且能开花结果”。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欧与美国矛盾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对欧洲 “既合作又竞争”的原因及目的。
(3)指出材料三中美国的外交目标,就其能否实现,试结合材料一、二加以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收泰半(三分取其二)之赋,发闾左之戍。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
材料二 (汉高祖)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遂除民田之租税。后十三岁,孝景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均摘自《汉书·食货志》
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结合材料分析封建统治者的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关系。
民生问题是当前 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纵观民生问题的各种看法,有利于以史为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孟子曰:“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完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孟子·离娄篇》
材料二:商贾贸负贩之不可缺也,……夫唯通市以无所隐,而视敌国之民犹吾民,敌国之财皆吾财也。……利于国,惠于民,择术之智,仁亦存焉。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三: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在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
——孙中山(1924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孟子的治国之道是什么?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材料二体现了黄宗羲的什么观点?根据材料二概括其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孙中山认为应如何实现民生主义?
(4)综上所述,你认为实现民生幸福的主要途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