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 / 试卷选题

初三历史第八套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有
①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③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来源:初三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唇亡齿寒,中国人民深谙此中的道理,为此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它是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来源:初三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明确规定“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含义是

A.土地归集体所有 B.土地归国家所有
C.土地归农民所有 D.土地归乡镇所有
来源:初三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是(   )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C.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来源:初三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立法根本。从辛亥革命到现在,中国颁布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已有多部。我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来源:初三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同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956年底,“三大改造”已基本完成。依据以上史实,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D.社会主义总路线取得了伟大胜利
来源:初三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因为

A.人民生活富裕了
B.剥削阶级消灭了
C.新中国工业得到发展了
D.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基本确立了
来源:初三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他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里的“他”是指(  )

A.焦裕禄 B.孔繁森 C.雷锋 D.王进喜
来源:初三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58年的“左”倾错误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表现是
①高指标     ②瞎指挥    ③浮夸风  ④“共产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来源:初三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

A.江青四人帮粉碎 B.林彪集团的粉碎
C.二月抗争的镇压 D.《海瑞罢官》一文的发表
来源:初三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农村政策,其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

A.保护了农民利益 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改变了经营方式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来源:初三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张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应该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来源:初三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以下连线表达正确的是

A.十二大——作出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B.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来源:初三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澳门回归以来,“国民生产总值以年均15%的增幅快速增长……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取得这一成就主要的政治因素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方针 D.科教兴国战略
来源:初三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C.两岸关系的发展 D.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来源:初三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周恩来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指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中日建交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中苏建交
来源:初三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历史上,结束中美两国20多年的敌对状态,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事件是

A.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C.1978年中美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D.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来源:初三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春天热播的电视剧《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表现了老一辈科学家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故事。下列人物在此电视剧中必然出现的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詹天佑 D.邓世昌
来源:初三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提出者是

A.邓小平 B.蔡元培 C.孙中山 D.毛泽东
来源:初三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粮票、布票、油票等品种繁多的购物票证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说已经非常陌生了,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A.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B.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了
C.人们已有多种途径购买商品
D.人们生活方式有了变化
来源:初三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种成就也给中央决策者们错误的信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可能即刻到来。
材料二 下图为“三面红旗”,这里说的“三面红旗”,是指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高举“三面红旗”的时代已经过去50多年了。回过头来看,“三面红旗”的提出与实施,反映出一个盲目冒进的问题:总路线是在经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上的盲目冒进;“大跃进”表现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盲目冒进;人民公社化则是反映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变革方面的盲目冒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一五”计划何时开始实施?它取得了哪些成就?请你列举其中的两项。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这里所说的“三面红旗”都提出或开始实行于哪一年?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造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错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从以上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来源:初三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三幅图片后,回答问题:
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100年。100年中在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人的引领下,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人物是谁?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有人认为:1935年既是图二人物政治生涯的转折点,也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是 ________________。
1949年10月1日,他庄严宣告“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他为什么这么说?
(3)中国人民“富起来”的过程中,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改革开放,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什么阶段?
(4)这三位伟人有哪些共同的优秀品质?

来源:初三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美关系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中美两目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三 新闻链接:

请回答:
(1)材料一图1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结果如何?图1和图2说明这一时期中美关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有何重大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国家调整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来源:初三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
材料二:新华网北京2009年5月26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中国国民党主席昊伯雄26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谈。双方都表示要继续推动落实“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不断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都认为要维护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并不断增强和深化互信;都强调要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尽快商谈两岸经济合作协议,以利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都赞同要积极促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举办以文教交流为主题的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开始探讨协商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都主张两岸在涉外事务中避免不必要的内耗,增进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最初构想是谁提出的?
(2)上述政策的指导下已经成功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什么重要意义?
(3)依据材料二回答为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提出了哪些主张?

来源:初三历史第八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