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政治 / 试卷选题

高三政治第一套

《孔乙己新传》:生活在新时代的孔乙己,面对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推进诸多重大公共决策的现象,到省城进修电脑技术并免费教授给鲁镇人民。如今,鲁镇人民已经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进行信息交流和发表政治见解,互联网正逐渐成为传递当地原生态民意的重要渠道。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体现出(  )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②文化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④政治生活决定于文化生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高三政治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由此可见(  )
①人创造了文化,优秀的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文化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④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决定因素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来源:高三政治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宣部部长提出要将家风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国家注重家风教育,是因为(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
②家风教育已成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家风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来源:高三政治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千差万别,大部分国家以摇头表示否定,以点头表示肯定,而阿尔巴尼亚人则以摇头表示肯定,以点头表示否定。绝大部分行握手礼的国家都伸出右手,但印度却相反,如果要握手必须用左手。许多非洲国家有的以啃咬来宾的右耳垂来表示热烈欢迎,甚至少数国家还有以箭毒涂在来宾的手背上来表示欢迎的礼仪。这些都说明(  )
①文化的多样性以统一性为基础
②文化的统一性以多样性为前提
③文化多样性本质上是人们风俗习惯多样化
④文化统一性在于它具有客观性、可解释性和可转换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来源:高三政治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典动画片、热播电视剧以及娱乐和体育竞技类节目一直是寒暑假期间占据电视荧屏的重要内容。而这两年兴起的两档文化类节目:《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却在众多娱乐节目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创造了收视佳绩。随着赛程的推进,节目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甚至由此催生出一种“汉字热”的文化现象。这两档同属汉字知识竞赛类的栏目打破了不少传统文化节目曲高和寡的怪圈,在具备较高文化品质的同时,获得了可喜的收视和良好的社会反响。上述材料表明(  )
①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文化创新需要将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精神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所在
④文化创新应推陈出新,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来源:高三政治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费孝通晚年提出“文化自觉”论。他说,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的共处原则。下列对其倡导的“文化自觉”理解正确的有(  )
①是民族文化创新发展的基础
②主要强调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③包括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和学习他人文化的长处
④可以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来源:高三政治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化进现在的歌词中。方文山的《青花瓷》中“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这种风格的创作说明(  )

A.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源头
B.东西整合能使现代艺术具有古典韵味
C.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实现作品的创新
D.古今整合能使古典艺术焕发现代价值
来源:高三政治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条高铁,让北京人拥有了海滨,让天津人拥有了故宫和北海;一条高铁,让华山有了河南的烩面,让洛阳有了陕西的羊肉泡摸;一条高铁,让上海有了西湖,让杭州有了黄浦江……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空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来源:高三政治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某处世界文化遗产管理部门对讲解员进行考核,下表呈现的考核(  )

①要求讲解员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②展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独特风貌和魅力
③说明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有助于通过讲解让世界文化遗产更好地为观众服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来源:高三政治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日,一张“方言地图”在络上悄然走红。点击这些图标,便可听到当地人用方言讲述的5分钟小故事。这张“方言地图”来自一个叫“乡音苑”的站,创办者竟是两个美国人。他们用这样一张“有声地图”来记录中国“正在消失的方言”。对于“正在消失的方言”,我们不仅需要保存,更需要保护。这启示国家(  )

A.要加强管理和引导,做到百花齐放
B.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C.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D.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来源:高三政治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某同学说,“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新闻专业学生要学会正确看待新生事物和社会舆论,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老师的讲解,我们对社会、世界和工作的认识更深刻、更全面了,这对今后从事新闻工作很有帮助。”由此可见(  )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B.哲学是人们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C.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来源:高三政治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漫画告诉我们应处理好(  )

①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②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③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④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高三政治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深循环理论认为:青藏高原的渗透水通过跨流域的深循环形式向外围排泄,其中一路水沿着板块之间的缝合带自西向东排泄,在内蒙古高原造山带及周边地区的断裂带、火山口等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深循环地下水。据悉,依据地下水深循环理论,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寻找饮用水源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8口井,每昼夜近l万立方米的优质矿泉水喷涌而出。这说明(  )
①通过实践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②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却是永无止境的
④在意识的指导下寻找饮用水源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来源:高三政治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了“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④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来源:高三政治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四句理财名言分别体现的哲理依次为(  )

①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③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要把握联系的条件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④①③②
来源:高三政治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中“赢”蕴涵的哲理是(  )

①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要在不断超越历史条件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事物的量变过程决定事物的质变过程
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来源:高三政治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过年你抢红包了吗?”羊年春节,亲朋相聚,大家都会问上这么一句。春节抢红包为拉近亲情增添新的沟通方式,却在不知不觉之中,有人微信摇到手抽筋,抱着手机抢得不亦乐乎,把满怀期待的父母晾在一边。这说明(  )

A.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普遍联系是事物存在的条件
C.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来源:高三政治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什么登山者选择曲径登顶,滑雪者选择曲线奔向终点,河流选择蜿蜒流向大海?原来经过试验和论证,两点间最快的路线并不是直线,而是一段旋轮线,也被称为“最速曲线”。两点之间最短距离是直线,但选择曲线也许是解决问题的最快路径,这是因为(  )

A.创新有助于改变思维方式借势而行
B.质疑权威否定一切有助于开拓创新
C.成功的路径取决于创新的思维方式
D.创新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来源:高三政治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种对待历史的态度,是基于(  )
①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物质性
②社会意识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③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动机目的决定的
④历史蕴含着现实社会的一般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来源:高三政治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狮子问母狮子:“妈妈,幸福在哪里?”母狮子说:“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于是小狮子不断追着尾巴跑,但始终咬不到。母狮子笑道:“幸福不是这样得到的。只要你向前走,幸福就会一直跟随着你。”这则寓言蕴涵的哲理是(  )
①幸福观对人生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性
③要充满信心,在顽强拼搏中追求幸福
④对幸福的正确理解决定着人生价值的实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高三政治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全新理念。实现中国梦,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同学们围绕“学习十八大精神,共建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想”这一主题开展一次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吧!
(一)【美丽中国•展示理论之美】

(二)【实现梦想•彰显行动之美】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美好的梦想是发展的奋斗目标,也是前进的强大动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求真务实”才能实现“中国梦•我的梦”。
(三)【美丽中国,呼唤科技创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1)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科学发展观展示的理论之美。
(2)根据材料从哲学上说明,为实现梦想我们应如何做到“求真务实”?
(3)请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简析上述材料。

来源:高三政治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年杜甫写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时候,他是不会想到21世纪的和平年代,家书再次出现“抵万金”的状况。
十多年前,书信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方式,而今,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沟通越来越方便,传统的书信往来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打电话”或是“微信”“QQ”联系。如今,书信已然成为一种记忆,互联网时代,书信文化正从人们的生活中逐渐淡出,并且渐行渐远。鸿雁传书,是否成为正在消失的历史?书信该不该传承下去?
反对传承者认为,虽然书信是一种很有内涵的文化,写信给自己亲密的人,更利于事情的叙述和感情的含蓄表达,但是书信传递信息的速度太慢,写起来也很麻烦,远不如一段微信语音及视频来得方便快捷。
赞成者认为,书信有它的优势所在,它具有浓厚的人情味,这是社交网络平台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在网络时代里,书信的使用率虽然已远不如往昔,但是它们会携带着人性情感和纪念意义继续存在。小到家风传承、情感交流,大到爱国教育,书信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不能在我们这里断档。
(1)你认为书信文化该不该传承下去?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书信文化走向衰落的原因。
(3)某市准备组织中学生写一封家书的活动,请你为该项活动写两条主题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来源:高三政治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