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2015年浙江卷文综14)下列选项不能反映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来源: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江苏卷历史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来源: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上海卷历史32)“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来源: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天津卷文综历史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来源: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海南卷历史2)《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来源: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上海卷历史4)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   )

A.太尉 B.皇帝
C.郡守、县令 D.丞相
来源: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来源: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新课标Ⅱ卷文综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来源: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北京卷文综1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 B.宋朝的枢密院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来源: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山东卷文综14)唐宋时期,地方官任职避亲、避籍渐成定制。该制度旨在(   )

A.瓦解宗法体系 B.防止地方势力膨胀
C.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D.完善地方监察制度
来源: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安徽卷文综1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

A.地方无选举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来源: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福建卷文综15)元初,中书省“省规”: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   )

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
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
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
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
来源: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浙江卷文综15)下列地方行政区划级别最低的是(     )

A.汉代益州郡 B.唐代扬州
C.宋代扬州 D.元代顺宁府
来源: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浙江卷文综1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唐、宋、元、明)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通政司、复社、都察院、风力水车

政事堂、北门学士、内作使绫匠、高转筒车

枢密院、土司、木活字、监察御史

中书门下、三司使、《武经总要》、草市

 
A. ②③④①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①③

来源: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四川卷文综历史2)“中书、尚书令在西汉为少府属官。在东汉隶属少府。虽典机要,而去公卿甚远。魏晋以来,浸以华重。唐遂为三省官长,居真宰相之任。”这段话意在指出(    )

A.汉代少府份属九卿,位尊权重
B.唐代中书令和尚书令是真宰相
C.中书令和尚书令地位逐渐提高
D.三省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来源: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重庆卷文综历史4)《金史》记载:“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法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  )

A.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 B.开始推行内阁制度
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 D.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
来源: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广东卷文综13)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加强相权 D.反对三省六部制
来源: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上海卷历史5)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这一年处在(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
来源: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上海卷历史8)以下史实哪一项反映了唐代的民族交往?(   )

A.鲜卑族的拓跋氏改姓元氏
B.胡床、胡服、胡食传到中原地区,并为汉人所接受
C.文成公主嫁往吐蕃时带去书籍、耕作用具和蔬菜种子
D.中央设宣政院兼管吐蕃事务
来源: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上海卷历史9)“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行政管理体制?(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来源: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上海卷历史33)《资治通鉴》载:高宗初即位,欲更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直恐宰臣异议耳。唐高宗所顾忌的宰臣,通常指的是(     )

A.政事堂议事的宰相 B.御史大夫
C.三省六部的长官 D.谏臣
来源: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海南卷历史7)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   )

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
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
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
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
来源: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上海卷历史12)一位清朝皇帝曾赋诗言志:“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诗中壮志因何事而发?(    )

A.抗击沙俄入侵 B.设置伊犁将军
C.平定准噶尔叛乱 D.收复台湾
来源: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江苏卷历史21)
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所涉及的制度。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

来源: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2)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
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
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
(前4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
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
罗马统一意大利
(前270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
(前202年~公元184年)
罗马强盛时期
(前201年~公元192年)
④公元3世纪
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2~280年)
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
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⑤公元4世纪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317~420年)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⑥公元5~6世纪
南北朝对峙(420589年)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
(2)比较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
(3)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

来源:专题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