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地理 / 试卷选题

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太白山(  )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在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树草原

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来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带一路”是经济互补之路,是文化融合之路,是创新圆梦之路。
“一带一路”东部连接快速发展的中国,西部连接发达的欧洲而中部是亟待发展的中亚、南亚等地区,东、中、西部的经济具有互补性,表现为(  )
①东部产能增强,需要加强对外合作      ②西部经济发达,需要引进大量人才
③中亚油气丰富,需要寻求消费市场      ④南亚农业发达,需要扩大粮食出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新丝绸之路”横贯亚欧大陆,自东向西依次经过的世界文化圈是东亚文化圈与(   )

A.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
B.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西欧文化圈
C.西欧文化圈、东欧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
D.伊斯兰文化圈、东欧文化圈、西欧文化圈

上海科研人员将太阳能技术与海水淡化工程巧妙“嫁接”,大幅度降低了海水淡化的成本。这一成果将惠泽“一带一路”上严重缺水而光热资源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是(   )

A.大洋洲、西欧 B.东欧、东南亚
C.中亚、西亚 D.东亚、南亚
来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示意我国某地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该生产模式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因为(  )

A.价格低廉 B.减耗保鲜
C.绿色优质 D.品种丰富
来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下图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上左图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

A.山谷 B.山脊
C.冲积扇 D.盆地

上右图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

A.减少了1800平方米 B.增加了1800平方米
C.增加了2700平方米 D.减少了2700平方米
来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左图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变化率,下右图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GDP碳排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美、日、德三国人均GDP变化率均低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
B.美、日、德三国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同步增长
C.美、日、德三国单位GDP碳排放最大的是美国
D.1971-2008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是中国

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是(  )

A.控制人口数量 B.加快发展新能源
C.加强科技创新 D.缩减生产规模
来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来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4年1月1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下图示意相关国家和地区占美国进口服装份额(%)的变化。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据图示信息推测,1981-2000年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服装业(  )

A.自主品牌越来越多 B.原材料越来越短缺
C.人力成本不断上升 D.设计能力不断下降

1995-2000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更多服装的主要原因是(  )

A.距离美国近 B.通关税率低
C.生产成本低 D.生产技术高
来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河北省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11.6%,占全国产量的23.9%。钢铁产业成为河北第一支柱产业。其中,唐山和张家口分别占全省产量近50%和4%。
材料二 下图为河北省煤铁资源分布与水系图。

(1)河北省成为我国主要钢铁T业基地的条件是       
(2)张家口发展钢铁工业对京津地区环境的影响是       
(3)分析河北省发展钢铁工业的利弊。
       
        
(4)河北省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是       

来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蓉欧快铁”货运直达列车于2013年4月26日开始运行。“快铁”线路西端的欧洲中部地区有世界著名的传统工业区,钢铁、汽车制造工业历史悠久;东端的成都平原地区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工业、汽车工业发展较快,两端广阔的货物集散区域经济互补性强。
材料二“蓉欧快铁”运行线路图(图甲),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乙)

(1)川企产品利用“蓉欧快铁”出口,请分别指出其相对航空运输、海洋运输的突出优点。
(2)据图乙,描述图甲中甲区域的地形特征。
(3)据图示信息,分析“蓉欧快铁”运行沿线可能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
(4)一列装有服装鞋帽、家用电器、个人电脑的“蓉欧快铁”奔驰在途中,判断列车的运行方向,并结合汽车生产条件,分析该列车终到站所在地区汽车生产的区位优势。

来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全球化和产业重组的过程中,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扩散趋势越来越明显。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地理研究中常常用某一区域内某行业的就业人口密度(即某单位面积中某一行业就业人口的多少)来衡量该行业在该地区的集聚程度。就业密度的变化可以反映行业的集聚和扩散趋势。

(1)由图甲可见,与2000年相比,2009年上海的黑色金属冶炼业就业入口密度大幅下降,而长三角其他地区密度仍然很低。这主要是因为该行业属高耗能的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在上海产业调整中,部分产能被淘汰或转移。长三角其他地区由于矿产资湖、能源匮乏,该行业—直不是重点发展行业。据此,以2000年为基准,分别分析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2009年就业人口密度的空间变化及主要原因。
(2)归纳2000年到2009年上海制造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策略,并评价其合理性;

来源:专题11: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