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高一化学第九套

下列几种常见的饮料中,不含有机物的可能是

A.矿泉水 B.果汁 C.啤酒 D.牛奶
来源:高一化学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聚乙烯塑料制得食品袋 B.用食盐制得纯碱
C.将液态空气分离制得氧气 D.将石油分离制得汽油
来源:高一化学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纯净的空气 B.纯净的氮气 C.盐酸 D.碘酒
来源:高一化学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来源:高一化学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金属锑(Sb)较早的国家之一,目前锑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冶炼金属锑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 。该反应的类型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来源:高一化学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小组成功制备了四氧化铱阳离子(IrO4+),已知其中氧元素显−2价,由此可判断其中铱元素的化合价为

A.+9 B.+7 C.+5 D.+3
来源:高一化学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元素,其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B.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C.铝离子(Al3+)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D.铁原子的质量为55.85g
来源:高一化学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甲生成乙和丙的反应示意图,其中丙是呼吸作用产物之一,则正确的为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是有机物
C.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g D.乙由一种元素组成
来源:高一化学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央视二套《这是真的吗》栏目播出了电脑浸在液体中也能正常工作的新鲜事,原来这种无色的液体是被称作“绝缘液”的液态―氟二氯乙烷,这种液体可为手机电脑“洗澡",用来清洗电子产品,一氟二氯乙烷的化学式为(CCl2FCH3),下列对一氟二氯乙烷的认识,正确的是

A.―氟二氯乙烷是无机物
B.―氟二氯乙烷由5种元素组成:
C.―氟二氯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7克
D.―氟二氯乙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1
来源:高一化学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CH4中是否含有H2
将气体点燃
B
鉴别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分别向溶液中通入CO2
C
除去NaCl中的Na2CO3
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D
比较铁和铜的活动顺序
将其分别加入ZnSO4溶液

 

来源:高一化学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出OH-
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的pH降低
C.碳酸钠溶液中存在OH-
D.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
来源:高一化学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两者均有晶体析出
C.将甲的溶液从t1℃升到t2℃,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当温度高于t1℃而低于t2℃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小
来源:高一化学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向甲物质中逐渐加入乙物质至过量。若x轴表示加入乙物质的质量,则下列选项与下图不相符合的是

选项
甲物质
乙物质
y轴表示的含义
A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的质量
B
t℃的水
硝酸钾
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C
氯化银
稀硝酸
氯化银的质量
D
饱和石灰水
生石灰
溶液的质量

 

来源:高一化学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小柯做的创新实验:将铜丝绕在电烙铁上,电烙铁用支架固定在密闭的硬质玻璃管中,玻璃管置于灵敏电子台秤上。接通电路,电烙铁开始工作,可以观察到铜丝表面逐渐变黒,电子台秤读数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2=CuO
B.加热过程中,玻璃管内空气的质量保持不变
C.加热过程中,铜丝的质量保持不变
D.硬质玻璃管内物质在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
来源:高一化学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把盛有5g16%的NaOH溶液的短试管放入盛有l0g16%的CuS04溶液的锥形瓶里,如图所示。倾斜锥形瓶直到使两溶液充分混合,混合后不可能的是

A.产生蓝色沉淀0.98g
B.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C.所得溶液的Na2S04质量分数大于9.5%
D.所得的Na2S04溶液质量与原CuS04溶液质量相等
来源:高一化学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为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对比图。CO2含量变化真有这么大?

(1)利用图乙所示       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标上A;取一个同样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标上B。将两根同样的小木条点燃后同时伸入A瓶和B瓶,A瓶中的木条先熄灭。这个实验现象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更多。
(2)用大针筒将100ml人体呼出气体压入20ml澄清石灰水中(如图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同样的方法将100ml空气压入另一瓶20ml澄清石灰水中,请说出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并解释原因:                                      

来源:高一化学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盐酸、氯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1)往三种无色溶液中加入某种指示剂即可区别它们,该指示剂可选用
(2)装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口常出现白膜,白膜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
(3)上述溶液中属于盐溶液的是

来源:高一化学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实验室小金分别用甲盐的晶体配置了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溶液和30%的B溶液,但忘了贴标签,请你运用两种不同的科学原理,分别设计两个简单实验来判别这两瓶溶液。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案和明确的判别依据。有下列仪器、物品供选择:量筒、天平、
小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漏斗、玻璃棒、滤纸、温度计、新鲜罗卜、甲盐的晶体。
(实验室的室温为30℃,30℃甲盐的溶解度为50g)
方案1:
判别依据:
方案2:
判别依据:

来源:高一化学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I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为铝土矿的主要成分,通常情况下F是一种液体,C、D、H、I为气体,H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G为黑色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的化学式是               
(2)H + 单质碳→I,其反应条件是                    
(3)A  B + C的化学方程式是                                    
(4)I + F(气体)H+D的化学方程式是                             

来源:高一化学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外小科约老师继续探究铁粉和硫粉反应的实验:他们各自取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均匀混合后堆放在石棉网上,在其中插入烧红的玻璃棒,反应立即发生。拿掉玻璃棒后,反应继续剧烈进行,反应过程中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产生。反应结束后,都得到了黑色固体。老师得到的黑色固体不会被磁铁吸引,而小科的却会被磁铁吸引。
(1)铁和硫的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2)气体x的化学式为              
(3)对比老师的实验结果,小科猜想自己得到的黑色固体可能是有剩余的铁或有生成的四氧化三铁。小科想验证是否有铁剩余。
老师启发小科:硫化亚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该气体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于是,小科认为正确连接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并进行实验,如果a处有水压出,就能验证有铁剩余。

①小科依次连接各装置的导管口:e→     →b→a。(填“c→d”或“d→c”)
②老师指出设计不够合理,不能就此验正猜想。请你帮小科说出不够合理的原因:        
于是小科改进了实验设计,继续进行探究…

来源:高一化学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温度对CO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查阅资料:CO2 + Zn CO + ZnO;FeCl3溶液遇KSCN溶液变红。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B的作用是                      ,尾气处理的方法是                
(2)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上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D进行加热,其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1
取黑色粉末加入盐酸
溶解,无气泡,溶液呈浅黄绿色(含两种金属离子)
溶解,有气泡,溶液呈浅绿色
2
取步骤1所得溶液,滴加KSCN溶液
变红
无现象

则甲组步骤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                       
(3)从安全考虑,本实验应在装置       之间添加装置E防止倒吸。(填字母编号)
(4)该对比实验结果表明CO的还原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强”或“减弱”)。

来源:高一化学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地规定工业排放的废气中S02的含量不得超过0.4mg/L。某兴趣小组利用以下反应:S02+I2+2H20=H2S04+2HI,测定某工业废气中S02的含量,测试装置如图所示。
测试步骤:
①碘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l.27g碘单质,加入少量碘化钾,先溶解在100mL水中,继续加水配制成l000mL溶液。
②取5mL上述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入2~3滴淀粉试液。
③把l00mL注射器的活塞推到底后,插入试管的橡皮塞中,如图所示。

然后缓缓向外拉,使吸入试管内的废气与淀粉碘溶液充分接触。每次抽取的气体为l00mL,重复抽取n次,直到溶液的颜色变为无色(废气中的其它成分不与淀粉碘溶液反应)。
(1)排放到空气中的S02气体主要来自于       燃烧。
(2)步骤②中,5mL溶液中溶有碘单质        mg,滴入淀粉试液后,溶液变为        色。
(3)按步骤测试某工业废气,抽取次数为80次后,溶液刚好变为无色。试计算该废气中S02含量,并判断是否符合排放标准。

来源:高一化学第九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