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化学 / 试卷选题

高一化学第一套

下列变化一定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钠原子失电子变为钠离子 B.水分子通电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
C.氧离子得电子变为氧原子 D.氧气受热氧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由原子构成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人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特定条件下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最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为黄金”。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为非金属单质
B.制造金刚石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CCl4是一种化合物
D.制造金刚石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中正确的是

A.MnO2和木炭——观察颜色
B.CO2和N2——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中
C.Ca(OH)2溶液和稀盐酸——取样,滴加碳酸钠溶液
D.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取样,滴加酚酞试液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方框内是对某一主题知识的描述,其内容有错误的一组是:

A
性质与用途
B
安全常识
N2性质稳定——用作保护气
Al(OH)3——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室内装修污染——由甲醛引起
煤气中毒——由一氧化碳引起
C
元素与人体健康
D
物质的除杂
缺钙——易患贫血
缺铁——易患骨质疏松或佝偻病
除去NaCl中的Na2CO3——加盐酸
除去铜粉中铁粉——用磁铁吸引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g

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C.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2个电子
D.镁离子与硫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微粒①易得到电子
B.微粒②和④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C.微粒③易形成+1价金属阳离子
D.微粒④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C.铝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表面易生成致密氧化铝薄膜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显酸性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溶液中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逐渐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进行处理,并绘制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与溶液中溶质种类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溶质为3种时,金属单质的种类也为3种
B.当溶质种类为2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2种
C.a、b两点,溶液的质量相等
D.当溶质种类为1种时,金属单质种类可能为1种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应用和相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赤铁矿炼铁:Fe2O3+3CO高温3C02置换反应
B.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4P+502点燃2P205氧化反应
C.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2H202MnO22H20+02↑分解反应
D.证明金属镁的活泼性比铁强:3 Mg+2Fe(OH)3==3Mg(OH)2↓+2Fe置换反应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及操作均正确的是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丙三醇的分子结构示意图,丙三醇是无色、味甜、黏稠液体,俗称甘油。可用于润滑剂、制药工业等。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丙三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丙三醇分子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
C.丙三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丙三醇分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据此数据,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4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KNO363.9g
B.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40℃温度范围内相交
C.在60℃时,KNO3饱和溶液210g加入10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50%
D.在20℃时KNO3和NaCl的混合溶液100g,恒温蒸发,先析出的晶体一定是NaCl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知识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元素
B.认识粒子
①缺铁可能导致贫血
②缺钙可能导致弱智
③缺碘可能导致佝偻病
①原子比分子小
②分子运动原子不运动
③分子由原子构成
C.燃烧条件
D.化学之最
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①熔点最低的金属是汞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③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铜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中,A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P点表示t1℃时B、C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
C.一定温度时,要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的方法
D.20℃时,给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有晶体析出的是A物质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无色气体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几种组成。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白色浑浊;将剩余气体导出,经干燥后点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该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A.H2、CH4 B.H2、CO
C.H2、CH4、CO D.CH4、CO、CO2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表示实验过程物质质量变化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向一定量二氧化锰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向一定量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中滴加稀盐酸
向一定量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中滴加稀盐酸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NaCl BaCl2 Na2CO3 B.KNO3 HCl CaCl2
C.H2SO4 FeCl3 NaNO3 D.NaOH HNO3 NH4NO3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氢氧化钴[Co(OH)2]受热易分解,能与酸性溶液反应,可作涂料和清漆的干燥剂,制备方法为:①Co+2HCl=CoCl2+H2↑,②CoCl2+2NaOH=Co(OH)2↓+2NaC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弱 B.①为置换反应,②为复分解反应
C.氢氧化钴的化学性质稳定 D.氢氧化钴可以干燥氯化氢气体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原理。
(1)上海世博园内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紫外线”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____作用。
(2)酸雨造成的危害主要有:①腐蚀建筑物;②                               等。解决酸雨的措施有                            等。
(3)小华的爸爸发现自己种植的棉花叶面发红、发黄,且植株比别人种植的棉花明显矮小,出现上述情况你认为应施用        肥。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草木灰与碳铵不能混合施用的原因               
(4)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X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且具有挥发性,请回答:
 
①试写出X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试写一个工业上制取X的反应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号a、b仪器的名称:a         ;b       
(2)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填装置序号)        
(3)已知CO2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气体。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①          
(2)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选填字母)。
(3)实验室里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现发生装置选择F,收集装置选择G。
①与B装置相比,选用F作为氢气发生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②G装置若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      端(选填“a”或“b”,下同)通入。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8分)2013年,吉林省德惠市某公司发生火灾引发液氨泄漏并发生化学爆炸,造成重大伤亡,液氨是液态的氨气,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液氨泄漏时,可用喷水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氨气,说明氨气具有         的物理性质,由液氨发生化学爆炸猜测氨气可能具有              的化学性质;
(2)写出上图中仪器的名称:b             
(3)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上图中的       (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应选择的是            ,这种发生装置也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试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4)根据氨气的性质推测,发生液氨泄漏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列举一条即可)。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研究以下问题。

(1)利用图1研究燃烧的条件
水槽中放一定量热水,水面下a处放一小块白磷,观察到白磷不燃烧。在乙中放入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立即将甲倒扣在乙上,观察到甲中水面下降,白磷露出水面,             。通过对比实验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            
(2)利用图2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能反应,并检验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能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①A溶液是           
②为达到上述实验目的,应进行的操作是:先打开                   。通过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1)当空气受SO2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X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 +2SO2+O2==2CaSO4 +2CO2,X的化学式为        
(2)为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乙烯(C2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煤的气化过程会产生物质A和B,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物质C是一种清洁燃料,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在干冰、金刚石、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2)下列符号能表示2个分子的是       (填序号)。
①2O    ②2O2    ③Mg2+    ④SO42-
(3)在高温条件下,A、B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一个A分子中共含有          个原子。
②A、B、C、D 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可作燃料的是     
③B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④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废水中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和污泥。某同学设计了利用废水制备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并回收铜的实验方案,流程如下:
已知:硫酸亚铁晶体受热易分解。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需加入的物质及目的是                              
(2)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步骤④的操作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硅(Si)是太阳能电池和电脑芯片不可缺少的材料。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生产高纯硅的流程图如下(整个制备过程必须达到无水、无氧气)。

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流程中无氧气的原因可能是                              
(2)以上生产高纯硅的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复习课上,化学老师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比较和归纳。例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在空气中燃烧都产生蓝色火焰;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等与盐酸反应时生成物中都含有氯化钙和水。同学们兴趣很高,也对学过的化学反应进行了归纳
(以下涉及的物质由C、H、O、Na、Cl、Fe、Ca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1)同学们归纳出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写出单质A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某元素的单质B及其氧化物C分别可以和溶液D反应,分别生成浅绿色溶液和黄色溶液。写出B与D溶液、C与D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E、F、G分别与溶液D反应,均能生成两种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且E、F属于同一类别,G的俗称是_________。如果E由四种元素组成,E的溶液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得到白色沉淀和G的溶液,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小组研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实验一: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内容
NaHCO3溶液
Na2CO3溶液
(1)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溶液变红
(2)加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现象Ⅰ
(3)加入5%的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4)加入稀盐酸
现象Ⅱ
有气泡产生
(5)加热溶液,并用导管与澄清石灰水连接
石灰水变浑浊
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1)表中的现象Ⅰ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现象Ⅱ的原因     
(2)若要鉴别实验中用到的NaHCO3和Na2CO3两种溶液,实验一中提供了      种方法。
实验二: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将各自实验一中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后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滤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氯化钙溶液显中性,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
(2)两种溶液的取用量不同,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可能有: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Ca(OH)2;④Na2CO3和NaHCO3;⑤Na2CO3和NaOH。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2CO3
乙同学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少量CO2
产生白色沉淀
则滤液中的溶质是
丙同学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塞紧胶塞,并用导管与澄清石灰水连接,加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则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HCO3

【反思与评价】
(1)根据丙同学的结论,NaH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甲同学进一步实验,确定了滤液中的溶质是Na2CO3和NaOH。其实验方案是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红同学在某化工厂进行社会实践,技术员与小红一起分析由氯化钡和氯化钠组成的产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取16.25g固体样品,全部溶于143.6mL水中,向所得到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得到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关系。

技术员给小红的提示: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aCl2+Na2CO3=BaCO3↓+2NaCl
②水的密度:1g/cm3,求产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来源:高一化学第一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