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营养学家建议青少年应多吃一些肉、蛋、鱼、奶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因为蛋白质是( )
A.有机物 | B.容易消化的物质 |
C.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 | D.主要供能物质 |
下列有关肺泡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肺泡数量很多
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④肺泡分布广泛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结构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
A.小肠长约5-6米 | B.粘膜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
C.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 D.小肠壁内有肠腺 |
小辉最近总是牙龈出血,小辉应该在饮食中增加哪类食物( )
A.米饭 | B.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
C.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 | D.豆制品 |
肌肉注射青霉素后,若做跟踪调查,最先在心脏哪一个腔发现这种药物?( )
A.右心房 | B.右心室 | C.左心房 | D.左心室 |
在盛有一定量植物油的试管内,加入配置的消化液,充分震荡后置于37 ℃温水中, 1小时后,试管内的植物油不见了,所配置消化液的主要成分是( )
A.胰液、肠液、胆汁 | B.胃液、胆汁 | C.唾液、胃液、肠液 | D.胃液、胰液 |
下列有关“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淀粉在口腔、胃、小肠内都能进行消化分解 |
B.胆汁能对脂肪进行消化分解 |
C.蛋白质在胃内进行彻底消化,形成的氨基酸在小肠内被吸收 |
D.进入消化道的维生素可以不经过消化直接被小肠吸收 |
在人体生殖系统中,产生卵细胞、形成受精卵、胚胎发育、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分别是( )
A.卵巢、输卵管、子宫、胎盘 | B.卵巢、阴道、子宫、胎盘 |
C.输卵管、子宫、卵巢、胎盘 | D.卵巢、子宫、子宫、胎盘 |
如图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③和④分别模拟胸廓和膈 |
B.①模拟的器官能使达②的气体变得清洁 |
C.图甲模拟吸气过程 |
D.图乙模拟呼气过程,膈肌收缩,位置上升 |
右图是显微镜下的人血涂片物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含有细胞核,能将进入人体内的病菌包围、吞噬 |
B.2的数量最多,能运输氧气 |
C.3无细胞核,能止血和加速凝血 |
D.当人体有炎症时,3的数量明显增多 |
下列疾病与其病因不相符的是( )
A.佝偻病与体内缺少维生素D和钙有关 |
B.坏血病与体内缺乏维生素B1有关 |
C.缺铁性贫血与缺铁的无机盐有关 |
D.地方性甲状腺肿与缺碘有关 |
下表是某人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的比较(单位:g/100mL)。其中的丙是( )
A.血浆 | B.原尿 | C.尿液 | D.血浆和尿液 |
下列关于输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成分输血既提高了输血治疗的效果,又避免了血液浪费 |
B.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
C.AB血型的人只能给同血型的人输血 |
D.大量输血时,如无同型血,O型血的人是万能输血者 |
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共同规律是( )
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
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
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
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 |
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开始消化的器官依次是( )
A.口腔、胃、胃 | B.口腔、小肠、小肠 | C.口腔、口腔、小肠 | D.口腔、胃、小肠 |
下列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①糖类 ②脂肪;③蛋白质 ④水 ⑤无机盐;⑥维生素;⑦氧气
A.①⑥⑦ | B.①②④ | C.①②⑤ | D.①②③ |
分布于消化道外,且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消化酶最多的消化腺是( )
A.肝脏 | B.胰腺 | C.唾液腺 | D.肠腺 |
下列关于青春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入青春期,人的神经系统和心脏等的功能明显增强 |
B.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 |
C.人的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
D.青春期女性出现月经,男孩遗精不应该让异性知道 |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毛细血管的辨别特征是( )
A.管腔较细 | B.管腔较粗 |
C.血液流向心脏 | D.管中红细胞成单行通过 |
关于血液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体循环和肺循环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 |
B.体循环和肺循环构成了完整的循环路线 |
C.在血液循环中,先进行肺循环再进行体循环 |
D.肺循环的路线短,体循环的路线长,范围广 |
下列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 ( )
A.排出尿液 | B.呼出二氧化碳 | C.排出汗液 | D.排出粪便 |
.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有150 L,而每天排出的尿却只有1.5 L。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和排尿意义的阐述中,不恰当的是( )
A.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吸收 |
B.被重吸收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
C.人体排出尿能起到排出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含量的作用 |
D.为维持体内水分的相对平衡,人每天的喝水量不少于一天内形成的原尿量 |
如图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该曲线不能表示( )
A.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
B.血液流经肺部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
C.血液流经肌肉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
D.从平原进入高原后人体红细胞数量的变化 |
如图是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体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曲线AB段表示吸气,膈肌为收缩状态 |
B.曲线AB段表示呼气,膈肌为舒张状态 |
C.曲线BC段表示吸气,胸腔容积变大 |
D.呼气结束点为B点,此时肺内外气压相等 |
静脉血流经心脏及其相关血管时,正确的流动途径是( )
A.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 | B.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
C.左心房→左心室→肺动脉 | D.右心房→右心室→主动脉 |
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
A.氧气增加,尿素减少 | B.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 |
C.氧气减少,尿素增加 | D.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 |
医生在检测某人血浆、原尿、尿液三种液体时,发现其含甲乙两种物质的情况如下表。试分析判断甲乙分别是( )
|
血浆 |
原尿 |
尿液 |
|
甲 |
0.03% |
0.03% |
1.8% |
|
乙 |
0.1% |
0.1% |
0% |
|
A.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B.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
C.甲是葡萄糖,乙是无机盐
D.甲是葡萄糖,乙是蛋白质
下列有关人体的呼吸系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咽 |
B.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 |
C.气管能保证气体进出肺的原因是有骨和软骨做支架 |
D.吃饭时说笑,若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就会引起强烈咳嗽 |
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贫血患者要多吃的食物是( )
A.含钙和糖类较多的食物 | B.含铁和脂肪较多的食物 |
C.含维生素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 | D.含铁和蛋白质较多的食物 |
下列有关血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
B.静脉内都有静脉瓣,动脉内有动脉瓣 |
C.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快速、单行通过 |
D.无偿献血或病人打“点滴”时,针头刺入的是动脉 |
下图为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 和 。
(2)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 ]_____________,它能分泌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 。
(3)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是[ ]____,内有 ,能分泌 ,可初步消化 。
(4)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_____。内有消化液: 。
右图是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心脏主要由 组织构成,心脏四腔中腔壁最厚的是[ ] 。
(2)肺泡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 实现的,肺泡中的氧气是通过 作用进入血液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与 相结合。
(3)写出肺循环的途径 (用数字和箭头表示)由A到B处,血液发生的变化是:由含氧较 的 血变成 血。
(4)心脏四腔中,流动脉血的是 (填序号)
(5)图中的 ⑥是 ,内流 血。
(6)﹝④﹞和﹝⑦﹞之间的瓣膜是 ,它控制血液只能按﹝④﹞→﹝⑦﹞ 的方向流动。
(7)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治疗急性扁桃体炎时,药物需 次经过心脏才能到达扁桃体。
下图为尿液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尿液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单位由图中______ 三个部分构成。(用图中数字回答)
(2)图中A.B两处表示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其中A表示 ,(答详细) B表示 。
(3)图中流动脉血的结构是 (填代号)
(4)【6】和【7】中的液体分别是 和 ,两种液体成分的区别是( )【6】中不含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某人的尿中出现红细胞和蛋白质,则[ ]__________病变。
下面是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和获得的实验结果。
(1)若1号和2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变蓝的是____________。
分析另一试管内不变蓝的原因: 。
(2)若2号和3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那么3号试管中还应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3号试管变蓝,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能影响酶的消化作用。
(3)2和4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模拟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本实验共设计有____组对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