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全真模拟卷3
读下面的词语,每组全对的打“√”,有错别字的请把正确的词语写在()里。(4分)
⑴静谧 赏赐 精兵间政 落荒而逃 触类旁通 ( )
⑵抽噎 名誉 积劳成疾 司空见惯 革故鼎新 ( )
⑶咳嗽 厨房 蜂拥而至 囫囵吞枣 寝不安席 ( )
⑷鼎盛 书藉 纷至沓来 竭泽而渔 脍炙人口 ( )
按要求完成各题。
⑴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夹竹桃无不奉陪。(用划线的词语造句)
⑵秋姑娘迈着悠闲的步伐来了,她携着金色的小花篮,把累累的硕果撒向大地。(仿照例句的样式接着往下写)
冬姑娘
⑶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亮燃了,来暧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改为否定句)
⑷“快来吧,亲爱的爷爷,我求您看在基督的面上,带我离开这儿。”凡卡接着写道。(改为提示语在中间的句子)
⑸描写春天的成语: ( )( );描写夏天的成语:( )( )
⑹复习对学习非常重要,可有些同学根本不重视复习,我想用孔子的一句名言来对他们说:“ , 。”
⑺“ ,谦受益”告诉我们人要谦虚;“ , ”告
写出下列故事或成语中的主角。(5分)
⑴画龙点睛: ;⑵人木三分: ;
⑶响遏行云: ;⑷胸有成竹: ;
⑸大公无私: ;⑹投鞭断流: ;
⑺破釜沉舟: ;⑻三打白骨精: ;
⑼七擒孟获: ;⑽进贾府: ;
按文字提示填写内容。
⑴有句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我们不能被失败打败,正如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所说的一句话 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⑵很多人为了争权夺利,不惜用尽一切手段。正如曹植的遭遇一样,受到了哥哥的迫害写出了“ , ”的句子。后来就用“ ”这个词语来比喻手足相残。
⑶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指的是 《 》,其中“ , ”将他的喜悦描绘得活灵活现。
⑷人固有一死,或 ,或 。
⑸ ,种德者必养其心。
阅读理解。
“懒老师”
给我们上过课的老师可多了,但在我心目中留下美好印象的却是我们称之为“懒老师”的罗老师。别看他“懒”,他可讲究了,一头乌黑的头发,身着一套整洁的西装,脚穿一双普通的皮鞋,但经常擦得铮亮,显得可精神啦!
同学们为什么称他“懒老师”呢?这还得从他上课说起。在一二年级时,无论是教“a o e”,还是教我们识字、写字,他都非常认真细心,生怕教漏了一点儿。可是到了三四年级后,罗老师好像换了心似的,变得让我们越来越不认识了。就拿学习一篇课文来说吧,他总是要求我们先自己预习,读课文、查字典、勾画生字新词等,上课时让我们明确应达到哪些目标,然后就让我们自己去读、去想,或者是分组讨论。而他呢?这组看一下,那组听一听,有时遇到较难的问题,也仅仅提示下了事。
至于独立阅读课文就更是我们的事了。时间长了,“懒老师”的外号自然就叫开了。可说来也怪,每次考试,我们班的成绩都在年级首位。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于是把心中的疑惑告诉了爸爸。爸爸笑着说:“孩子,你们冤枉罗老师了。你们的老师其实并不懒,他是一个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好老师。他写的教学论文经常在县级乃至省级、国家级教育刊物上发表呢!”听了爸爸的话,我为错怪了罗老师而感到脸红,更为有这样一位“懒老师”而高兴、自豪!
⑴“懒老师”教一二年级时非常认真细心,文中用了“无论……还是……都……” 的句式,仿写一句这样的句子。
⑵罗老师教“我们”到三四年级就“懒”了,他的“懒”表现在哪些方面?
用“ ”在文中画出“懒老师”让“我们”怎么做的句子。
用“ ”在文中画出“懒老师”自己怎么做的句子。
⑶同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不同的意思。试对“人懒地生草”和“懒老 师”的两个“懒”字谈谈你的看法。
⑷“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于是把心中的疑惑告诉了爸爸。”“我”心中的“疑惑”是什么?
⑸“懒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3分)
⑹你身边有这样的老师吗?你想对他(她)说什么?(2分)
阅读理解。
电灯的诞生
爱迪生从白炽灯着手试验。他把一小截耐热的东西装在玻璃泡里,当电流把它烧到白热化的程度时,便由热而发光。他首先想到炭,于是就把一小截炭丝装进玻璃泡里,可刚一通电马上就断裂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爱迪生拿起断成两段的炭丝,再看看玻璃泡,过了许久,才忽然想起噢,( )这里面有空气,空气中的氧又帮助炭丝燃烧,( )它会马上断掉!”于是他用自己手制的抽气机,尽可能地把玻璃泡里的空气抽掉。
一通电,炭丝果然没有马上烧掉。但8分钟后,灯还是灭了。
那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耐热材料才好呢?
爱迪生左思右想,熔点最高、耐热性较强的要算白金啦!于是,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用白金试了好几次。可这种熔点较高的白金,( )使电灯发光时间延长到两个小时,( )不时要自动熄掉再自动发光,仍然很不理想。而且这种以白金为材料做成的灯,价格太高了,谁愿意花这么多钱去买只能用两个小 时的电灯呢?
爱迪生并不气馁,继续着自己的试验工作。他先后试用了钡、钬、钴等各种稀有金属,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过了一段时间,爱迪生对前边的实验工作做了一个总结,把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种耐热材料全部写下来,总共有1600种之多。可试来试去,结果总是难以令人满意。
后来他从围巾上扯下一根棉纱,在炉火上烤了好长时间,棉纱变成了焦焦的炭。他小心地把这根炭丝装进玻璃泡里,一试验,效果果然很好。
爱迪生非常高兴,紧接着又制造了很多棉纱做成的炭丝,连续进行了多次试验。电灯的寿命一下子延长到13个小时,后来又达到45个小时。
⑴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炽热( );气馁( )
⑵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⑶爱迪生开始试制电灯,第一次使用 做灯丝,结果 。
第二次作了改进,使用 做灯丝,结果 。
⑷用“ ”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改成陈述句。
⑸读完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