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七年级上期中考语文卷
古诗词名句默写(每题1分共10分)
1.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3.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4.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词句是: ,
。
6.杜牧的《泊秦淮》中作者讽刺当朝统治者不顾国家艰难,只顾自己享乐的句子是: , 。
7.《次北固山下》以“小景写大景”的诗句是 , 。
8.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
9.朱熹的《观书有感》: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的哲理的句子: , 。
10. ,吹面不寒杨柳风。
请根据解释将下列成语中空缺的字依次写在后面横线上。(每空0.5分,共3分)
翻来fù( )去:指睡不着觉来回翻身。比喻事情一再重复。
jié( )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zhū( )丝马迹: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精神抖sǒu( ):形容精神振奋。
整装dài( )发:整理好行装,等着出发。
花团锦cù(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蜷曲(juǎn)锥形(zhuī)应和(hè)模模糊糊(mú) |
B.枯涸(hé)济南( jǐ)栖息(qī) 繁花嫩叶(nèn) |
C.安妮(ní)贮蓄(chǔ)感慨(kǎi)鸦雀无声(yā) |
D.刹那(chà) 屏息(píng )怦怦(pēnɡ)美不胜收(shèng) |
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你们只有平时认真学习,才能满不在乎地对待各种考核。 |
B.排污工人在深井里中毒,救援战士没有汇报请示,而是自作主张,果断采取措施,为抢救工人赢得了宝贵时间。 |
C.参观完浦西园区的信息通信馆后,她喜出望外地宣布:我终于看完了所有的场馆! |
D.阅读时没有必要处处死抠含义,暂时不懂的可以跳过去,在不求甚解的阅读过程中,你会发现读书非常愉快。 |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
B.亲爱的宝贝已在腹中8个月了,是个美丽的姑娘呢?还是个漂亮的小伙? |
C.“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李阳说:“我一定要把它拍摄下来!” |
D.程乃珊在“吾家有女初长成” 这篇文章里,提到了她女儿爱读的书。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做手术的是他的父亲。 |
B.为了避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各级部门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
C.膳食营养搭配是否合理,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
D.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
下列运用了比喻修辞的—项是( )
A.我们要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
B.主席摘下帽子,注视着送行的人群,像是安慰,又像是鼓励。 |
C.塞加内尔,这是—匹驰骋在绿茵场上的黑马。 |
D.这声音那么微弱,低沉,就像从地底下发出来的。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
B.《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
C.《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
D.《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话剧《茶馆》《四世同堂》,小说《骆驼祥子》《龙须沟》等。 |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风中的桂花香消散了, 。窗外那棵老槐树,不知什么时候有了黄叶,风一吹,黄叶就 。秋天就这样明净又清爽地来了, ,一半轻松,一半明快。
A.菊花的清香又飘起旋落在窗台上宛如我的心情 |
B.清香的菊花又飘起在窗台上旋落我的心情也如此 |
C.菊花的清香又飘起旋落在窗台上我的心情也如此 |
D.清香的菊花又飘起在窗台上旋落宛如我的心情 |
综合运用。
李小华正在阳台上浇花,楼下的刘阿姨说:“小李,你真爱美啊,我刚晾的被单也锦上添花了。”
(1)、你听出刘阿姨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如果你是小华,应该这样回答刘阿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题目。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对这首诗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
B.颔联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 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
C.颈联用“乱花”“浅草”写出了西子湖畔繁花似锦,翠绿如茵的美丽景象。 |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
诗歌第二联中 “几处”“谁家”能换作“处处”“家家”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寓言,完成后面题目。
驴在牧场上吃草,看见狼向他冲来,便装出瘸腿的样子。狼来到跟前,问驴是怎么瘸的。驴说:“过篱笆的时候,扎了腿。”劝狼先把刺拔出来,然后吃他,免得吃的时候卡住喉咙。狼信以为真,便举起驴腿,聚精会神地察看。驴用蹄子对准狼的嘴一踹,把狼的牙齿踹掉了。狼吃了苦头,说道:“我真是活该!父亲教我当屠户,我为什么偏要行医呢?”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春》选段,完成下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 |
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 |
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
仔细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第三段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试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3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①。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⑤往者尝为邺⑥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⑦孤,孤法卿父?”元方曰: “周公⑧、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⑨,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袁公:即袁绍,东汉大将军,东汉末年群雄之一。 ②履行:实践,做。③绥(suí):安,安抚。④恣(zì):放纵、无拘束,这里指顺从。 ⑤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⑥邺(yè):地名。⑦法:效法,仿效。⑧周公: 周武王的弟弟。⑨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 ( ) ⑵相委而去 ( )
⑶ 周公不师孔子 ( ) ⑷孤往者尝为邺(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
尊君:
家君:
从甲文看,你觉得陈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说说乙文中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层阅读赏析(共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不卖
范春歌
(1)我有朋友是个收藏爱好者,尤其喜欢收集民间工艺品。看了他琳琅满目的收藏品,很是羡慕。他曾得意地说,只要肯出大价钱,没有买不来的宝贝。
(2)那天朋友到家来小坐,进门直摇头,以为他淘宝看走了眼,一问,讲了这么件事。
(3)路上,他遇到一对抱着小孩操乡村口音的年轻夫妇站在天桥下问路,朋友也是个热心人,给指了路。但那对夫妇好像是第一次到武汉,尽管他说得很详细了,他们还是一副找不着北的样子。天冷,风大,小孩冻得直咧嘴。朋友拿出笔给他们简单画了个路线图。
(4)当那对夫妇要转身的时候,他忽然发现对方提的一个塑料袋里露出一对虎头鞋。虎头做得粗眉圆眼,古朴可爱,虎身的刺绣也十分少见,便动了心思,问对方能否卖给他。
(5)夫妇俩愣了一下,互相看了一眼笑道,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
(6)他又问,老人多大岁数了,夫妇俩说八十多啦。他摸摸虎头鞋说,二十块钱卖给我怎么样。年轻的夫妇只是说,孩子他太姥姥做的。
(7)他将虎头鞋拎到手里看了又看:五十块。夫妇俩有点不知所措:师傅,这是孩子他太姥姥~~
(8)他有点发急地打断他们的话,掏出几张钞票:好,不说了,一百!
(9)年轻的夫妇没有接钱,从他手里拿过虎头鞋,俩人站在路边轻声商量着什么。他不甘心地喊:一百二十。
(10)朋友给我们讲到这里,因为激动脸都微微泛红,说当时真有些生气了,虎头鞋虽好,但就值这个价了,也应该是让这对乡村夫妻动心的价格,足可以给小孩买双上好的皮鞋。
(11)夫妇俩商量了一会儿,拿着虎头鞋微笑着走向他:师傅,你这么喜欢,就送给你好了。说实话,我们一路问路,就数你最热情,还给画张图。唉,怎么谢你好呢!
(12)这下该我的朋友愣住了。套句俗话讲,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夫妇俩将虎头鞋塞到他手里时,他不好意思了:我肯定要付钱,讲好一百二十块,一分不会少。
(13)夫妇俩说,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不卖。
(14)朋友劝道,你们告诉老人,一双虎头鞋在城里卖了这么多钱,老人家不知会多高兴呢!
(15)对方笑了,女人说:太姥姥知道别人这么喜欢她做的鞋,要掏这么多的钱买,就很高兴了。你拿去给孩子穿,我们捎信让太姥姥再做,方便。
(16)听到这里,我和先生站起来,都想看看这双虎头鞋。
(17)朋友摊开双手:我没有拿,把虎头鞋给他们放进了塑料袋,说,你们告诉太姥姥,她的鞋漂亮极了,有个路人出了很大的价钱,你们都没卖。她老人家一定更高兴。
为什么一开始“朋友”花高价想买,而后来夫妇俩相送却不要了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说的情节贵在一波三折,请你从文中找出令人感到意外的情节。(至少两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14-17小节中有三个加点的高兴,说说它们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繁杂的社会生活让我们见多了“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使磨推鬼”的事儿,文中是个例外,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金钱”和“真情”关系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